分析花腔女高音歌曲《玛依拉变奏曲》
2017-08-02哈力哈什·哈布勒塔依
哈力哈什·哈布勒塔依
摘要:《玛依拉》是我们大家熟悉的、民族风味浓厚的哈萨克族歌曲,它的曲调欢快悠扬,歌词通俗易懂.而这首花腔女高音歌曲《玛依拉变奏曲》就是在《玛依拉》歌曲作品主题不变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变化、反复而创作成的.本文通过对这首新作品阐述玛依拉变奏曲。
关键词:玛依拉变奏曲传承创新发展
一、引言哈萨克族歌曲《玛依拉》的来历
哈萨克族歌曲《玛依拉》原型是由前苏联,也就是现在的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族民间歌唱家玛依拉·夏姆斯迪诺娃·瓦力(Shamsondinova爷爷的名字),Vali(父亲的名字),全名是Maira Shamsondinova Vali自己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整个歌曲是在冬不拉的伴奏下表现,草原风味浓厚,抒情性强。这位女子1896年5月6日出生在帕维拉达尔(Povladar)的地方,长得美丽,聪明、开朗活泼、惹人喜爱、又善于歌唱,周围的人们经常都会来倾听她美妙的歌声.此段是作者本人经哈萨克斯坦国立音乐学院,作曲系Ermek omirov(叶尔米克·吾米诺夫)教授考证得来的。
这首《玛依拉》歌曲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中国新疆北部哈萨克族中流传,后来王洛宾先生民间采风翻译词,又由上海音乐学院的作曲家、钢琴家,丁善德改编成钢琴曲和钢琴伴奏。作者本人我暂时在论文里对哈萨克跨界民族音乐文化不做深层次的研究,只是先对“玛依拉”歌曲的出处来源做一个考证。
二、关于《玛依拉变奏曲》变奏手法
歌曲《玛依拉变奏曲》是由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教师、青年作曲家胡廷江老师改编而成的。就是在哈萨克族歌曲《玛依拉》的主题动机上运用了变奏的音乐创作手法创作了这首作品,并更好的展示了哈萨克族声音的高亢、嘹亮,富有草原意味的特点,“花腔部分”就像草原上唱歌的百灵鸟,欢乐自如。改编者又对原曲进行创新,在结构、调式、情绪上都呈现出新的藝术高度和艺术特点,融入了西洋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演唱技法,是一首专业性很强的花腔女高音歌曲,更具色彩性,更加动听,把玛依拉天真美丽的形象表现得更加惟妙惟肖。
变奏是由代表基本乐思主题的最初陈述及其若干次变化的重复或展开。
1.节奏.旋律的高低和长短本身就包含着节奏的要素,节奏融合在旋律之中,并且体现为节拍。《玛依拉变奏曲》较原曲更能体现一种节拍和速度,更富于整体的变化性。快慢相生,由快入慢,或由慢入快,都体现出一种流动的变化。气氛热烈欢快,以3/4 拍的节奏贯穿始终,主题动机节奏型如下:
3/4 X XX X︱XX XX X︱X X XX︱X--‖
2.语言.传统的声乐理论中认为美的声音要透过清晰的语言表现出来,在《玛依拉》歌曲中,各句句末字分别为“拉,家,下,花”,压“a”韵,因此,变奏中作者增加的部分全为“啊”的开口音,使得歌曲在语言上无比和谐、连贯,一气呵成,没有瑕疵。
3.华彩部分——“花腔”。华彩是演唱者对歌曲的基本旋律进行即兴装饰变化的一种手段,在乐句或乐段重复时使用,以使音乐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在《玛依拉变奏曲》中,从第二段开始,每句句末增加一段“花腔”,这段花腔基本旋律音的素材如下:
三、《玛依拉变奏曲》结构与演唱分析
1.《玛依拉变奏曲》结构
《玛依拉变奏曲》在结构上是一首经过两次变奏回到主题再现的变奏曲,变奏部分与主题直接有联系,加深了主题形象;变奏在表现主题的基础上,又与之相区别,使歌曲更为生动丰富。中间的间奏加A2 部分在调性上从E 大调变换到A 大调,随后再现到E 大调,在调性上的变化使得歌曲对比性更为强烈,整体结构和调性的布置,也体现出歌曲带有再现的复三部的性质。曲式结构图如下:
2.《玛依拉变奏曲》的演唱分析
改编后的《玛依拉变奏曲》与原曲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作曲家借鉴了西洋声乐中花腔的演唱技法,在歌曲中融入了大量的花腔技巧,大幅度地提升了歌曲演唱的难度,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使玛依拉的音乐形象更加饱满,并成为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歌者都喜爱的曲子。
引子部分: 钢琴前奏部分保留原来曲调,为整首乐曲的感情基调奠定了重要作用,也为第一部分的导入做了铺垫。
第一部分:A主题的旋律与《玛依拉》歌曲完全一样,aabc乐句构成,旋律发展比较稳定,起伏不大,以四度、二度、三度进行为主,伴奏以跳跃的八分音符渲染出欢乐的音乐氛围。演唱时,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把玛依拉美丽大方、热情开朗、歌声悦耳的形象特点积极表达出来。“来往人们挤在我的屋檐底下”一句,演唱时需做一个渐慢的处理,以表现玛依拉娇媚、俏皮的形象特征,随后音乐回原速,情绪一如既往地热烈、欢快。
第二部分: A1乐段第一部分是主题音乐的第一次变奏,主旋律的基础上加入了花腔华彩乐句,装饰性变奏的创作手法,欢快的情绪进一步升华,长达17 小节的花腔solo旋律以二度上、下行为主在高声区进行,充足的空间把玛依拉的欢乐情感尽情挥洒。
第三部分:A2乐段是对A主题的第二次变奏,歌曲转入A 大调,引入新的音乐材料,音乐情绪也随之变化,速度变慢,旋律线条在中、高声区进行,伴奏音型以柔和的连音形式出现。用连贯灵巧的花腔,把玛依拉对歌唱的热爱及爱情的向往充分展现。
第四部分:A是再现乐段,再现前面的A主题。音乐主题与调性回归到E大调上,速度也回到原来的速度。演唱时,还是保持住欢快活泼的情绪,把玛依拉美丽、热情、歌声悦耳的形象特点积极去表达出来。
结尾部分:在最后的华彩段落(162-185小节)长音与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交替使用,情绪活泼、俏皮,声音干净、灵巧,注意气息,漂亮的high升C 轻盈透亮、直上云霄,欢乐的情绪达到顶点!
四、结语
这首花腔女高音歌曲《玛依拉变奏曲》是对哈萨克族歌曲《玛依拉》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分析它不但可以让人们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表现这首新作品,还可以去认识、了解哈萨克民族的音乐特点、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等。希望更多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让人们所知晓,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帕诺夫.哈萨克苏维埃共和国大百科全书[M]阿拉木图出版社,1982年.
[2]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方露娜.《高屋建瓴的声乐艺术———谈花腔技巧的艺术特色及训练》,《艺术教育》,2006 年第12 期
[4]余静著.从《玛依拉变奏曲》谈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家》2010 年12 期
[5]西部开发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保护及传承[J]www .lunwe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