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大学排名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

2017-08-02刘念才苗耘

复旦教育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文献影响研究

刘念才,苗耘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上海200240)

应用大学排名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

刘念才,苗耘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上海200240)

本研究通过对1994-2014年间的130篇学术性文献进行质性的内容分析,系统地总结出了应用大学排名对高等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和有争议的影响等三个类别10种具体影响。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高校内部管理的挑战、高校根本任务和价值的偏离,以及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不平衡等方面。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高校外部关系的改善以及排名方法的完善等方面。有争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招生与择校、学生的学习经历以及高校的排名名次等方面。

大学排名;应用行为;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 and World Report,USNWR)“最好大学排名”(America's Best Colleges)和200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ARWU)的诞生,大学排名从最初为学生提供信息的择校指南逐渐发展,直至今天被高校、政府、企业、捐赠者和公众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广泛应用。但排名的广泛应用和影响也引起了诸多争议,多个国家甚至发生过抵制排名的事件。一项行为的后果和产生的影响是整个行为过程的重要部分,也是人们评价和感知一项行为好坏的重要依据。大学排名如今饱受争议与各主体应用排名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后果和影响有很大关系。因此,研究应用大学排名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对于我们评价大学排名应用行为的价值、引导各主体合理有度地应用大学排名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文献已经对不同主体是否应用大学排名、如何应用大学排名做出了较为丰富的研究,对某些应用行为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也进行了分析,但专门对应用大学排名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进行总结和分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将全面总结各类主体应用大学排名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归类。

二、研究方法

笔者在查阅文献时发现,本研究所涉及的应用大学排名的主体和行为较多,不同主体、不同应用行为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也较为复杂。然而,学术性文献中对某一应用主体或应用行为的研究为我们了解应用行为的影响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分析的材料,且学术性文献的发表一般需要经过严谨的文献综述、方法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专家同行的评议等过程,其内容与使用的材料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学术性文献大多还具有专门的学术写作规范和格式,便于对其内容进行统一的分析。因此,本研究最终选择将有关不同主体应用大学排名的学术性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将质性的内容分析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对应用大学排名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归类。

针对主题,本研究在教育资源信息中心数据库(Educ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和美国信息科学研究所数据库(Information Sciences Institute Web of Knowledge)中进行检索,并结合参考文献,最终筛选出1994-2014年间发表的有关各类主体应用大学排名的130篇期刊文章、研究报告、书籍章节和会议报告等多种类型的学术性文献作为内容分析的样本文献。

本研究依据质性内容分析的要求,对130篇相关样本文献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根据实证研究方法教授Schreier的研究结论,一个完整的质性内容分析过程一般包括分析材料的筛选、编码框架的确定、正式编码的过程、二次编码的验证以及最终研究结果的阐释等多个环节[1]。本研究的具体分析方法如下:

首先,进行内容分析需要确定分析的具体材料和编码的单位。由于样本文献的总体数量较多,包含的内容也较多,且并非所有内容都与本研究的研究问题直接相关,大量、冗余的材料可能不利于进一步分析的开展。因此,本研究仅选择与研究问题直接相关的内容作为分析的材料,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不包括在分析材料之内。经过筛选,130篇样本文献中共有84篇涉及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产生的影响。在确定了分析的材料后,进行内容分析还需要区分编码的最小单位。编码单位既可以根据材料中本身呈现出的自然段落结构来区分,例如以句号为区分的语句或者以换行为区分的自然段,也可以根据材料所表达出的语意进行人为的区分。由于在样本文献中,自然呈现的语句或段落有时并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案例,因此本研究选择根据语意对编码单位进行人为区分,不仅能够完整地描述研究问题,而且在进行编码时能够被归到编码框架中最低一个层级中的段落。

其次,编码框架是内容分析的主要组织方式,确定一个完善合理的编码框架决定了后续分析的开展和研究结果的组织,是内容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确定编码框架时,既可以根据已有的概念、理论、前人的研究、常识以及一定的逻辑自上而下地生成编码框架,也可以依据扎根理论从材料和数据本身出发对材料进行总结、归类和比较,自下而上地生成编码框架。由于前人对应用大学排名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在分析时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数据导向的编码方式。根据样本文献中作者对不同主体应用大学排名所产生影响的评价和态度,本研究将应用大学排名产生的影响分为三类,即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和有争议的影响。三类影响的区分完全基于样本文献中学者的观点,但由于不同作者的观点不同,针对同一排名影响,有些学者可能认为是消极的,也有学者认为是积极的,因此本研究主要依据绝大多数样本文献中学者的态度来区分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而有争议的影响则是指应用排名带来的既有消极方面又有积极方面的影响,且在样本文献中持两种观点的学者数量基本相当。

最后,本研究根据已确定的编码框架,使用分析软件Nvivo10对130篇样本文献中所有有关大学排名应用的材料进行了正式编码,逐句对每一个包含完整语意的编码单位进行了编码。之后对分析材料进行了二次编码,对正式编码的结果进行了验证。如两次编码的结果不一致,则重新审查和修改编码,找出不一致的原因,直到所有编码完全一致为止。

三、研究结果

通过对130篇学术性文献进行质性的内容分析,系统地总结出了应用大学排名对高等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和有争议的影响等三个类别10种具体影响。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高校内部管理的挑战、高校根本任务和价值的偏离,以及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不平衡等方面。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高校外部关系的改善以及排名方法的完善等方面。有争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招生与择校、学生的学习经历以及高校的排名名次等方面。

(一)消极影响

1.高校内部管理的挑战

样本文献中涉及对高校内部管理影响的文献共28篇,大多反映了高校内部管理面临的挑战。高校内部管理面临的挑战首先体现在排名应用行为所导致的高校支出增加和收入减少带来的资金困难,以及不顾及教育需求的资源过量投入甚至浪费的问题。例如,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与曼彻斯特科技大学在ARWU排名的影响下合并成为曼彻斯特大学,合并后该校重金聘请了若干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明星级学者。然而,两校的合并也造成了教师的重复和失业,该校不得不对失业教师进行补偿;对科研经费的巨大投入也消耗了很大比例的办学经费,在合并两年之后该校就面临财政赤字[2,3]。对于那些拥有大型医院和生物医学专业的高校来说,寻求企业和其他机构的捐赠比寻求校友的捐赠更加容易,而USNWR中以捐赠校友比例为准的捐赠指标导致该类型的部分学校更加重视校友的捐赠,最终可能导致高校获得捐赠总量的减少[4,5],乃至经费总量上的困难。一位美国法学院院长认为:在USNWR的影响下,将大量经费用于制作和寄送宣传材料是一种资源浪费[6]。此外,高校内部管理面临的挑战还体现在对人文社会科学等“弱势学科”的影响上。例如,Ishikawa研究了部分日本大学的案例后认为:过分重视对排名贡献较大的自然科学领域,不但会抑制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高校和教师的身份和自我认同问题,还可能引发高校内部的混乱[7]。

2.高校根本任务和价值的偏离

虽然不同类型高校的使命各有侧重,但是改善学生的学习经历、产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知识支持一直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排名的出现导致高校针对排名及其指标采取反应性行为,重视那些排名能够测量的方面,忽视那些无法被客观测量的方面[8],从而可能造成高校更重视能够迅速提升排名的短期利益,偏离其原有使命。共有25篇样本文献对这一影响做出了分析。例如,一些高校受排名影响在招生时过分重视学生分数等,导致高校更加注重招生的选拔性,而不是教育的附加值[5]。此外,排名引发的高校操纵排名数据的行为则可能对正直、诚信、问责、透明等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价值观产生威胁,影响高校的社会形象[9]。一位美国商学院院长在Corley和Gioia的访谈中曾做出“商学院都在说谎”的严重结论,并表示“没有对排名数据提交的监督机制,学校的诚信将面临很大的挑战”[10]。

3.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不平衡

大学排名促使高校在经费和资源分配中对科研进行倾斜,鼓励教师增加在特定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申请科研经费等行为,会逐渐改变教师工作的重点,导致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不平衡。共有18篇样本文献对这一影响进行了分析。Walpole对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和USNWR排名前25名的顶尖商学院的734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4%的被调查者认为排名使他们感到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困难;资历较浅的助理教授以及排名较低学校的教师更多地认为在平衡教学与科研方面存在困难[11]。一位欧洲学术型商学院的院长在访谈中向Wedlin表示:“教师应该将每周10个小时的额外时间用于何处呢?是用于保证学生的满意度,还是用于撰写学术论文?”[12]对于高校应用排名导致的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冲突,Georghiou认为,虽然学生无疑能够从以科研为支撑的教学中获益,但是科研的成功应以不降低学生学习经历为前提[3]。Mok和Cheung也认为,高校不应该人为地将教学和科研割裂开来,因为两者本来就是相互联系的[9]。

(二)积极影响

1.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大学排名作为一种高等教育评价工具被部分国家的政府用作质量保障和评估的工具,而科研指标在全球性大型排名中的重要性推动了政府对科研的投入和奖励。这些行为保障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增加了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涉及该类影响的样本文献共21篇。首先,大学排名为那些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尚不健全的国家提供了质量保障和评估的工具,使得一些国家的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例如,自2001年开始,为解决高等教育快速扩张带来的质量问题以及高校所面临的通信、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不足,尼日利亚国家大学委员会参考全球性排名中的常见指标,结合尼日利亚高校所独有的特征创建了大学和专业排名,对人才培养项目的整体水平、学生毕业率、学校安排的稳定性、生均电脑占有率等问题进行了质量保障和评价。经过评估,尼日利亚政府关闭了部分表现较差的专业,改善了高校的外部关系和内部管理水平,尼日利亚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因此得到了明显提升[13,14]。其次,ARWU等全球性排名对科研指标的侧重,引发了高校和政府对科研的重视、投入和奖励,一些高校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因此有了很大的提升。例如,Oba认为“21世纪卓越中心计划”对日本高校科研方面的重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5]。

2.高校外部关系的改善

排名以特殊的方式使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加深了对高校的了解,为促进高校与其他高校、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改善和互相合作提供了可能。涉及这一影响的样本文献共有17篇。在高校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关系方面,大学排名将代表高校质量的指标放在一起比较,不但加大了高校之间的良性竞争,而且提供的比较信息还可能加深高校之间的了解和合作。例如,Lambert和Butler认为,排名引发的德国重点建设计划(Excellence Initiative)将择优选拔的观念重新引入了德国高等教育系统,促进了高校之间的良性竞争,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发展,长此以往德国高等教育衰退的趋势将得到扭转[16]。Mok和Chan认为,受排名影响的台湾“大学学术卓越发展计划”促进了高水平大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了台湾高校的科研水平[17]。在高校与政府的关系方面,政府通过排名渠道了解高校,能够促进二者之间的对话。例如,2000年巴基斯坦宣布由高等教育委员会通过排名活动对巴基斯坦高校的质量进行评估,该排名的出现是巴基斯坦历史上政府首次与高校就质量问题进行专业的对话,成为巴基斯坦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14]。在高校与企业的关系方面,好的排名能够树立高校在企业中的信心,促进二者之间的合作。例如,在尼日利亚国家大学委员会开始对高校和专业进行排名之后,私立用人单位重新恢复了对尼日利亚高校的信心,并开始倾向于聘请在排名中表现较好的专业的毕业生[14]。

3.排名方法的完善

高校对排名数据提交的重视、对排名提出的建议甚至抵制行为,促进了排名机构对排名方法的不断完善。涉及对这一影响进行分析的样本文献共有11篇。例如,1991年当加拿大麦克林大学排名第一次发布时,因方法问题引起了加拿大学术界的强烈负面反应。接下来的几年内,《麦克林》杂志对排名调查做出了一系列改变,包括对调查问题的修改,将大学分为博士或医学类、综合类和基本的本科教育类三个类型进行排名,在调查中对其调查方法提供说明等[14]。此外,美国高校各式各样操纵数据游戏排名的行为,也促使USNWR排名不断地改善方法和数据汇报方式,建立明确的规则,更加紧密地监控数据[18]。

(三)有争议的影响

1.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

一方面,大学排名特别是全球性大学排名促进了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增加;另一方面,这些新增加的投入大多流向了部分顶尖的大规模综合性大学和硬科学领域,从而造成了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高校之间的分层以及同质化现象。涉及该类影响的样本文献共有50篇。首先,全球性排名将世界各国高校放在同一个标准下评价,促使德国[16]、澳大利亚[19]、韩国[20]等多国政府增加了对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和卓越研究中心的重视,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总体投入。其次,各国政府新增加的高等教育资源大多流向了少数大规模综合性大学和硬科学领域,使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不平衡,最终会加剧高等教育的不公平[4,21,22]。部分研究者认为,这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是一个零和游戏[23],对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益不大[24,25]。再次,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使得排名越靠前的大学越容易吸引到资源,从而逐渐形成“好的大学越来越好,而其他大学则越来越边缘化为弱势群体”[26]的纵向分层现象,这种分层趋势放大并强化了精英大学、精英教师、精英学生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价值,最终造成了近年来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明显由平等主义向精英主义发展的倾向。但有少数研究者认为这种分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谢亚兰认为,大学的分层、分类与分化是必然的,而大学排名在这个过程中仅充当了催化剂的作用[26]。此外,《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Robert Samuelson认为,USNWR排名的出现促使一部分没有机会被传统精英大学录取的优秀学生流向了排名稍次的其他高校,形成了“新贵大学”这一新的层级,加剧了高校的进一步分层[27]。最后,同一层次高校内部则由于部分高校有目的地专门针对能够被量化测量的排名指标进行办学、对少数顶尖大学的办学模式进行效仿等行为造成了高校的同质化,而同质化的高校将逐渐丧失特色和创造力[28]。

2.对招生与择校的影响

一方面,在排名影响下,高校的招生倾向及学生的选择倾向帮助一些学校提升了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这些应用行为也增加了学生择校的不确定性和不公平性。涉及该类影响的样本文献共有32篇。首先,部分高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因应用排名得到了提升。例如,美国高校在USNWR排名中名次的提升通常伴随着申请人数的增加[29]和录取学生质量的提升。位于USNWR排名第一层级学校的一位管理人员明确表示:“我们的管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平均成绩上升了,部分原因是排名造成了申请学生数量的增加,从而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从中挑选出入学成绩更好的学生。”[30]但是,这种生源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可能伴随着高校忽视学生的其他特点、错失真正适合的学生等问题。其次,对于学生来说,高校为保持名次改变招生政策、学生使用不完善的大学排名等也可能造成学生择校的不确定性,难以做出最合适的选择。例如,一位美国公立旗舰大学的校长告诉Ehrenberg,其所在高校会鼓励不可能被录取的学生申请,导致申请者增多从而降低录取比例、提高学校名次[5,31]。但是,这一行为大大增加了学生择校的不确定性和不公平性。Bednowitz对《商业周刊》排名前20高校的工商管理硕士招生结果与排名名次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生会对高校一年之内名次的变化有所回应[32]。此外,排名引起的高校对高分学生的青睐还可能造成对低收入和弱势群体学生的不公平,影响入学学生的多样化[33-35]。

3.对学生学习经历的影响

对大学排名的应用一方面促使高校和政府重视对学生培养的质量保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经历,另一方面也会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心态等产生不利影响,且导致对低排名高校学生的不公平。涉及该类影响的样本文献共有24篇。首先,在排名的影响下,部分高校使用排名对学生培养进行质量保障、建立排名事务负责小组、招聘和留住优秀教师等行为,都从不同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经历。例如,英国一所创立于1992年以后的排名较低的大学建立了专门负责排名事务的工作小组。Locke等对该校的案例研究显示,虽然该工作小组最初始的任务是负责大学排名,特别是英国国家学生调查数据的收集和提交,但是这一行为慢慢导致该校将目标转向提升学生的学习经历[33]。美国USNWR排名把教师工资作为排名指标之一,促使一些美国高校不断地增加教师工资,一定程度上帮助了这些高校招聘和留住优秀教师,其潜在结果之一就是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36]。其次,高校在招生、教师招聘、与其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收集和提交排名数据以及课堂教学中过多地考虑排名因素,也可能对课程的开设、教学的内容、学生的课堂体验等造成不利的影响,破坏学生的学习经历。例如,美国15所地理距离较近的高校曾联合建立了一个经典课程联盟,学生可以选择联盟内任何高校的课程,但是USNWR排名中“小于20人班级的比例”这一指标阻碍了联盟内课程的合作,最终学生的课程选择范围没有得到扩大,课程质量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28]。最后,大学排名影响了高校的分层,加固乃至强化了人们心目中高校三六九等的印象,人才培养也会受到这种分层的影响,低排名学校的学生不管是在满意程度、自我认知和期望,还是在招聘机会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37-39]。

4.对高校排名名次的影响

提升名次是各主体应用排名最常见的目的之一。从排名的结果来看,高校在招生、战略规划和对外关系中,考虑和应用排名的很多行为确实达到了这一目的。涉及该类影响的样本文献共有21篇。例如,据上海交通大学的邵传芳介绍,该校对其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论文排名榜中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定标对比,并据此制定了论文考核指标,最终经过几年的努力,上海交通大学的论文数和综合排名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40]。事实上,ARWU排名本身就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教师为了与世界一流大学定标对比而创建的,该校在ARWU中的排名从2004年的401-500名上升到2016年的150名以内。排名名次提升这种改变本身很难说是一种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而是一种中性的结果,对其进行判断应该以其伴随的其他影响为准。例如,如果在提高排名名次的过程中造成排名表现替代高等教育的初始教育目标等问题,则产生的影响便是消极影响。正如Hossler所说,排名可以帮助学校达到教育目标,但是永远不应该成为最终目的[41]。

四、结果与讨论

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类别10种具体影响。消极的影响包括:高校内部管理的挑战、高校根本任务和价值的偏离以及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不平衡。积极的影响包括: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高校外部关系的改善以及排名方法的完善。有争议的影响包括:在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中,一方面促进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增加,另一方面也造成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高校之间的分层和同质化现象;在招生与择校中,一方面促进部分高校生源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能增加学生择校的不确定性,对低收入和弱势群体学生造成不公平;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上,一方面可以从培养项目的质量和师资水平等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经历,另一方面也可能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学生服务等方面破坏学生的学习经历,并可能对低排名高校学生、低收入学生的培养造成不公平;在高校的排名名次上,一方面直接促使部分高校在排名中的名次得到提升,但在此过程中也可能造成排名替代高等教育初始教育目标等问题。

从各个类别所包括的具体影响的数量来看,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产生的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和有争议的影响数量基本相当,有争议的影响数量略多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从样本文献涉及各类别影响的频次来看,涉及有争议的影响的样本文献明显多于涉及消极影响、积极影响的样本文献,这一结论与现有研究中对高校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调查结果有所不同。根据Hazelkorn对全球639所高校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调查,如表1所示,在高校利用排名进行公共宣传、学生招生、选择合作伙伴、招聘教师、发展科研、获取经费,学生和家长利用排名选择高校,政府利用排名分配经费,用人单位利用排名招聘员工等应用行为中,认为排名影响积极的被调查者比例都远高于认为排名影响消极的被调查者比例,可以看出高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对排名影响的评价更为积极[42]。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高校领导和管理人员更加看重排名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而学者们则基于高度的学术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更加关注高等教育资源流动的公平性和均衡性。

进一步深入分析各个影响的内涵可以发现,学者对应用大学排名产生影响的批评和争议主要集中在效率与公平方面。不管是高校内部管理中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不平衡,还是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不平衡,不管是高等教育系统层面出现的资源分配的不平衡,还是高校间的分层和同质化现象,不管是在招生中对部分社会经济背景较差的学生的不公平,还是在人才培养和招聘中对部分低排名学生的不公平,都是应用排名所引起的效率与公平的冲突。

然而,这种现象并非排名这一高等教育评价方式所独有。根据温向莉的分析,在我国第一轮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由于没有考虑到高校的区域差异和层次差异,使用同一套评估指标对所有高校进行评估,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偏向“办学基础好、办学层次高、获得国家投入大的高校”,这必然会导致“一些基础差的学校拔苗助长,盲目地跟着评估指标搞建设”[43],最终造成学校的分层差异和同质化现象。马尔科姆·泰特通过全面的文献研究,总结了“被各国公认为领先的英国科研评估制度(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以及改进后的科研卓越框架(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的影响。他发现,这种以绩效为基础的科研评估和拨款制度“使科研经费越来越集中于少量的研究密集型大学”,“对小型的院系、新型学科、应用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不利”,“获取科研经费卓越的明星学者自此成为各高校机构竞争抢夺的对象”,“教师将更加强调研究生的教学,甚至可能只强调对博士的教学”,最终“英国大学之间的等级和差异以及院系之间的区分将不断增加,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将更加均质化”[44]。这些发现与本研究的结果非常相似。

表1 Hazelkorn的研究中高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对排名影响的评价

本研究认为,造成这种不公平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这是现有大学排名指标和方法的局限性所造成的。众所周知,大学排名因其指标测量维度狭窄、重科研轻教学、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社会科学、重英语国家高校轻非英语国家高校等种种局限而饱受批评。这一方面是排名者的关注点和评价导向造成的,大学排名本质上是一种“顶线评价工具”[45],更加关注水平较高、表现较好的高校。另一方面,则是由具有可比性的指标设置困难、数据可获取性较差等实际困难所造成。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排名机构、排名国际组织、高校、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排名。此外,也需要各级高等教育评价机构继续开发更多类型的高等教育鉴定和认证工具,“底线评价工具”和“顶线评价工具”相结合才能形成健康的高等教育评价环境[45]。

第二,这种不公平是排名使用者“效率优先”和“公平优先”的价值冲突所造成的。效率优先的教育价值观更加关注效率、重视精英教育,“主张从社会整体出发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尽量做到有限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回报”,但完全的效率优先也可能“降低人的价值、有损人的尊严”。公平优先的价值观更加强调保障社会成员的平等权利,“但平均分配教育资源也可能为资质平庸者提供超出其能力的资源,剥夺才华出众者的机会”[45]。本研究认为,公平和平等是相对的,不公平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源的有限性。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的背景下,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集中资源发展具有优势的高校和学科,培养优秀的人才。择优选拔的观念能够保证对卓越的表现进行奖励,促进整个高等教育的良性竞争和对卓越的追求,而完全的平等最终可能导致全面的平庸。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大学排名确实对部分机构和人才带来了不公平。对已经造成不利影响的弱势群体,如部分教学型大学、人文和社会学科、经济社会背景较差的学生以及专注于教学的教师等,应及时对其提供教育补偿。

综上所述,尽管大学排名有许多不足乃至缺陷,对应用大学排名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存在诸多争议,但大学排名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保障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工具之一,有效促进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如欧洲大学协会关于大学排名影响的专题报告中所说,“自2003年ARWU发布以来,全球性大学排名已经成为影响世界高等教育体系、各国高等教育机构、各国高等教育政策以及公众意见的重要因素”[46]。

[1]SCHREIER M.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in Practice[M]. 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12.

[2]GEORGHIOU L.Responding to Rankings and Evaluations-University Strategy[C].Leiden:2007.

[3]GEORGHIOU L.Strategy to Join the Elite:Merger and the 2015 Agenda at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G]//MCKELVEY M,HOLMEN M.Learning to Compete in European Universities:From Social Institution to Knowledge Business.Cheltenham:Edward Elgar Pub,2009:205-220.

[4]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Impact of College Rankings on Institutional Decision Making:Four Country Case Studies. Issue Brief[R].Washington,DC: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2009.

[5]EHRENBERG R G.Method or Madness?Inside the USNWR College Rankings[C].Madison Wisconsin:2003.

[6]ESPELAND W N,SAUDER M.Rankings and Reactivity:How Public Measures Recreate Social World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2007,113(1):1-40.

[7]ISHIKAWA M.University Rankings,Global Models,and Emerging Hegemony Critical Analysis from Japan[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9,13(2):159-173.

[8]LONGDEN B.Ranking Indicators and Weights[G]//SHIN J C,TOUTKOUSHIAN R K,TEICHLER U.University Rankings. Dordrecht:Springer Netherlands,2011:73-104.

[9]MOK K H,CHEUNG A B L.Global Aspirations and Strategizing for World-Class Status:New Form of Politics in Higher Education Governance in Hong Kong[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Management,2011,33(3):231-251.

[10]CORLEY K,GIOIA D.The Rankings Game:Managing Business School Reputation[J].Corporate Reputation Review,2000,3(4):319-333.

[11]WALPOLE M.Is the Tail Wagging the Dog?Business Week Rankings and Business School Faculty[C].Montreal:1999.

[12]WEDLIN L.The Role of Rankings in Codifying a Business School Template:Classifications,Diffusion and Mediated Isomorphism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J].European Management Review,2007,4(1):24-39.

[13]OKEBUKOLA P A.An African Perspective on Ranking in Higher Education[EB/OL].[2015-03-03].https://www.academia. edu/5158197/An_African_Perspective_on_Ranking_in_Higher_ Education.

[14]SALMI J,SAROYAN A.League Tables as Policy Instruments:Uses and Misuses[J].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Policy,2007,19(2):24-62.

[15]OBA J.Creating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in Japan:Policy and Initiatives[J].Policy Futures in Education,2008,6(5):629-640.

[16]LAMBERT R,BUTLER N.The Future of European Universities:Renaissance or Decay?[R].London: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2006.

[17]MOK K H,CHAN Y.International Benchmarking with the Best Universities:Policy and Practice i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J].Higher Education Policy,2008,21(4):469-486.

[18]SAUDER M,ESPELAND W N.The Discipline of Rankings:Tight Coupling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2009,74(1):63-82.

[19]SHEIL T.Moving beyond University Rankings:Developing a World Class University System in Australia[J].Australian Universities'Review,2010,52(1):69-76.

[20]HAZELKORN E.Striving for World Class Excellence:Rankings and Emerging Societies[G]//ARAYA D,MARBER P.Higher Education in the Global Age:Universities,Interconnections and Emerging Societies.Routledge,2012.

[21]SADLAK J.Ranking in Higher Education:Its Place and Impact [J].The Europa World of Learning,2010.

[22]张旺.大学排名对高等院校的影响[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1):19-25.

[23]HAZELKORN E.Rankings and the Battle for World-Class Excellence:Institutional Strategies and Policy Choices[J].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Policy,2009,21(1):47-68.

[24]MARGINSON S,VAN DER WENDE M.To Rank or to Be Ranked:The Impact of Global Rankings in High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7,11(3-4):306-329.

[25]科姆·芭芭拉.大学排名对欧洲高等教育体系的影响[J].郭珍,译.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10(3):24-34.

[26]谢亚兰.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及影响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27]MORSE R J.The Real and Perceived Influence of the US News Ranking[J].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2008,33(2-3):349-356.

[28]STAKE J E.The Interplay between Law School Rankings,Reputations,and Resource Allocation:Ways Rankings Mislead[C]. Bloomington:Maurer School of Law,Indiana University,2006,81:229.

[29]MORPHEW C C,SWANSON C.On the Efficacy of Raising Your University's Rankings[G]//SHIN J C,TOUTKOUSHIAN R K,TEICHLER U.University Rankings:Theoretical Basis,Methodology and Impacts on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Dordrecht:Springer Netherlands,2011:185-199.

[30]DAHLIN-BROWN N.The Perceptual Impact of U.S.News& World Report Rankings on Eight Public MBA Programs[J]. Journal of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2005,15(2):155-179.

[31]EHRENBERG R G.Reaching for the Brass Ring:How the U.S. News&World Report Rankings Shape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in U.S.Higher Education[C].Saint Paul Minnesota:2001.

[32]BEDNOWITZ I.The Impact of the Business Week and U.S. News&World Report Rankings on the Business Schools They Rank[R].Cornell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2000.

[33]LOCKE W,VERBIK L,RICHARDSON J T,et al.Counting What Is Measured or Measuring What Counts?League Tables and Their Impact o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England [R].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2008.

[34]CLARKE M.The Impact of Higher Education Rankings on Student Access,Choice,and Opportunity[J].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2007,32(1):59-70.

[35]MOORE R.Do Colleges Identify or Develop Intelligence?[J].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ducation,2004,28(1):28-34.

[36]张旺.大学排行榜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思考——基于世界主要大学排行榜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2(24):34-39.

[37]PAGE S.Rankings of Canadian Universities:Pitfalls in Interpretation[J].Canadia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95,25(2):17-28.

[38]PAGE S.Rankings of Canadian Universities,1997:Statistical Contrivance versus Help to Students[J].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1998,23(4):452-57.

[39]UNIVERSITY OF SUSSEX.Needs of Employers and Related Organizations for Information about Quality and Standards of Higher Education[R].Falmer,Sussex: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2006.

[40]邵传芳.科研绩效指标排名对高校的影响及有待改进之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22(10):20-22.

[41]HOSSLER D.Everybody Wants to Be Number One:The Effects of the Media's College Rankings[G]//MAEROFF G I.Imaging Education:The Media and Schools in America.New York: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1998:161-177.

[42]HAZELKORN E.The Impact of League Tables and Ranking Systems on Higher Education Decision Making[J].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Policy,2007,19(2):81-105.

[43]温向莉.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伦理探讨[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44]马尔科姆·泰特.英国科研评估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李梦洋,译.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3):35-46+188.

[45]王萍.教育公平视野中的教育评价标准发展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4(3):9-13.

[46]HAZELKORN E,LOUKKOLA T,ZHANG T.Rankings in Institutional Strategies and Processes:Impact or Illusion[R]. Brussels,Belgium: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2014.

The Impact of University Ranking Applications on Higher Education: An Analysis of Academ ic Literature

LIU Nian-cai,MIAO Yun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200240,China)

Through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of academic journal papers,conference proceedings,and research reports published between 1994 and 2014,this study identifies 10 types of impacts resulted from ranking applications in three categories.Negative impacts include challenges for university management, diminishment of original education objectives and values,and conflicts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Positive impacts include enhance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improvement of public relations and improvement of rankingmethodology.Controversial impacts exist in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admission and college choice,learning experience of students,and university performance in rankings.

University Rankings;Applications;Impact

2016-12-2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大学排名的作用与误用及其价值取向反思”(BIA120074)

刘念才,1965年生,男,山东沂水人,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从事世界一流大学与研究型大学、大学评价与排名研究;苗耘,1986年生,女,河南济源人,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从事大学评价与排名研究。

猜你喜欢

文献影响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