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山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研究

2017-08-02李慧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7期

【摘要】:随着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休闲农业这类与旅游、度假、游览、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活动相结合的产业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识。我国低山丘陵地区因其独特地貌特征、自然条件,其农业生态园别具特色。

【关键词】:低山丘陵 ;农业生态园 ; 生态园规划设计

【引言】:现阶段农业旅游已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生态休闲体验旅游发展,使得探索农业生态园规划的相关理论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对低山丘陵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进行理论探索,主要通過利用低山山丘陵地区特有的地形地貌开展现代农业生产和休闲农业项目,对促进丘陵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建立完善协调的农业生产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1.发展现状研究

1.1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休闲农业是城市化进程、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源于世纪上半叶,开始建设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都市农业的形式出现,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和文化的一部分。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市民农园法制化的国家,经过不断地发展,市民农园由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转为注重体验的休闲度假为主,生产、生态和生活三位一体的经营方式,是德国休闲农业的代表之一。日本土地资源虽然十分有限,但其休闲农业相当发达且类型多样。农业特区是日本开发山地农业的特色模式,能让城市市民租用土地亲身体验农耕的乐趣,并且注重其对学生的教育示范作用。国外发展休闲农业对我国的启示有三个主要方面:特色鲜明、政府扶持作用较强、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

1.2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相比起国外对休闲农业应用性的广泛研究,国内学者则注重对休闲农业的理论研究。有关休闲农业的性质,大致分为三种主要观点,台湾学者多数认为其属于农业范畴,是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有些学者认为休闲农业属于旅游业范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最主流的第三种观点认为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的交叉型产业。我国内地休闲业兴起于改革开发以后,第一阶段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第二阶段是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主要兴建了具有采摘、垂钓、野餐等各种旅游活动的休闲园区;第三阶段是休闲农业项目多将“体验旅游”、“生态旅游”的概念融入其中,创设很多既新颖又具有生态性的体验项目,极大丰富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

2.低山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园特征

2.1地形

地形构成了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园的骨架,也可作为重要的造景元素,利用地形的起伏和高低变化可以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植被也相应的随着地形变化而高低错落,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视觉空间。

2.2水文

山地丘陵地区通常降水量较大,形成的地下和地表径流若处理不当会对山体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尽量减少这种不利影响,应合理规划设计丘陵山地型农业生态园的排水路径和排水方式,也可巧妙利用地表沟壑营造独特的景观环境。

2.3植被

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山地丘陵地区原生植被种类丰富、类型多样并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景观上表现出丰富的植物群落特色。经过后期规划,在原自然植被景观的基底上种植规划果树或茶树等品种,使人工植被镶嵌在自然之中,韵味知足。

3.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设计原则

3.1结合地形优势明确规划目标、达到最优规划

低山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园的基地现状分析首先应了解其高差变化,明确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最重要的是局部高差变化,为园区各分区的布局和各项设施的建设位置提供重要依据。结合丘陵走向考虑汇水方向和方式,从而得出水系规划。

3.2明确农业生态园规划目标

低山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园规划的目标是结合特殊的丘陵地形,开发休闲体验、文化等方面的活动以满足人们的休闲活动为目的,并增长农业产业链,把农事体验作为园区的核心内容布置安排,并且结合地域文化打造以休闲体验为灵魂的综合性农业休闲观光园。

3.3内外交通联动、特色突出

休闲农业园一般位于市郊,交通不是太便利,并且与周边环境相近,出入口不明显。所以,合理解决外部和内部的交通显得尤为重要。外部道路引导线规划应以便捷为主,主入口要选位得当,易于发现,设计应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具有标志性的景观效果,同时给游客留下深刻且向往的印象。内部道路规划设计应主要考虑人流量,根据接待能力的估算值来确定道路承载能力,确定道路宽度、景观设置等内容,主要分类包括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及游步道。

5.总结

随着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业生态园园是休闲观光农业的载体,在全球发展迅速,不仅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而且能够协调两大产业与环境间的矛盾。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将生态农业和循环理念融入到农业生态园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吕明伟,孙雪,张媛.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与开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何斌,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D]河南农业大学,2010,1-40

[3]程红波,农业观光园规划理论探索[D]南京林业大学,2001,5-6

[4]林文雄,吴志强.农业生态设计与评价[J]福建农业科技,1990,42-52

[5]刘小龙,中国农业发展的新天地——生态旅游农业[J]生态经济,2001(8):30-33

[6]杨金娥,张建林.以山地景观为特征的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探[J]究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56-10557

[7]刘黎山.地型观光农业园规划研究[D]西南大学,2012,49-56

[8]严贤春,苏智先.低山丘陵区生态农业旅游景观的效果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5,165-168

作者简介:姓名:李慧 ;性别:女 籍贯:河南省洛阳市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级硕士 研究方向:风景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