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理“城市病”需推进城市绿色发展

2017-08-02余池明

人民周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城市病市民化用地

余池明

一是以空间均衡发展治理城市无序开发和人口过度聚集。要严格控制特大城市规模,增强中小城市承载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工业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绿地等主要用地要有适宜的比例,促进城市内部空间的优化布局。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

二是以绿色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升城市活力和競争力。绿色经济发展政策主要包括可持续规模政策和有效配置政策。可持续规模政策就是要实行土地、水、能源总量控制政策,以地定城、以水定城,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

三是以共享发展促进城市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研究,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等领域配套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

四是以环境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城市人居环境。要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

五是以文化可持续发展治理“千城一面”和促进城市特色。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保护自然景观,传承历史文化;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

猜你喜欢

城市病市民化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共享单车准确把脉“城市病”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大城市如何破解“城市病”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促进农民市民化的成功探索及启示——以湖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