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道类风景旅游区生态研究

2017-08-02伍恬笑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旅游区河道风景

【摘要】:河道作为景观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改善与调节生态环境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系列生态压力随之产生。河道类风景旅游区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严重影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会使旅游区内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同时会破坏整个生态格局。本研究针对河道类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方面进行分析,致力于寻找更好地结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道路。

[關键词]:生态河道 ;植物措施

1.国内外生态河道研究现状

对于河道的研究,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早期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地区,对于河道管理的水平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并率先进入“生态水利”或“环境水力”的阶段,以尊重河流的自然生态规律为主,依靠其自身的净化能力,维护其周边的生态环境而非人为的干扰[1]。德国先后提出了“近自然河道整理工程”以及“自然型护岸”技术,均是以河流生态自我的恢复为主来进行治理。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同样提出了“土壤生物工程护岸”的概念,更多的将生物材料应用于生态恢复中,通过活性和非活性材料的结合使用,提高岸坡的稳定性[2]。韩国首尔对清溪川内河的生态恢复改造,是现代化资源节约型人工河道景观设计的范例[3]。在河道整治方面,采用自然化的生态植被,营造生物的栖息空间,创建一个自然的生态循环系统。国外的生态河道发展经历了从早期的自然恢复到注重发挥河流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转变。

而国内河道景观的演变经过了四个阶段:一是为发展经济,河道被改造成水利工程,用于灌溉、堤防等。由于施工技术落后,河道改造标准低,对生态的破坏度也小。二是在1978年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技术的提高,自然河道被大面积的改造成直线,并使用大量硬质铺装,这种不考虑自然生态的行为,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使得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地方特色也渐渐消失。三是从1990年开始,针对城市污染开始专项治理。由于大量的污水排放到城市河道,河道生态系统已经严重破坏,河道的自净系统减弱,长久造成严重污染十分严重,因此力图从源头起,有秩序的进行排污处理。四是到了 21 世纪,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对生活质量、生存环境需求提高,城市管理者也需要提升环境形象。河道研究进入新阶段,在国外生态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地域性设计思路,以建造出适合不同地区的生态河道为目标,并在满足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添加人文地域性元素,来创造出适合当地形象的可持续景观系统。这种生态可持续的理念发展到现在,已经成国内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主导趋势[4]。

现阶段我国学者对河道生态修复的技术研究进入高潮化,并在全国各地建设了一批生态河堤试验工程。

2.河道风景旅游区中的生态问题

风景旅游区开发的初期,旅游区的运行和环境的保护遵循自己的规律各自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业越做越大,这种平衡被打破,伴随而来的是环境的破坏,尤其是过度的商业化,成为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在河道风景旅游区中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景观效能,重人工形状,轻生态自然的现象比比皆是。开发者并没有意识到河道风景旅游区在整个环境中存在的重要性,生态健康的河道,符合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的规划与发展,能够营造适合生物多样性生存环境,形成体系完整、物种多样、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水生态体系。在开发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原有的生态关系,虽然人工建设在风景旅游区的建设中是可行的和必要的,但必须在保护和维持原有的河流的生态前提下。

3. 河道风景旅游区生态研究

3.1.水体污染的防治

想要保持河道风景区的生态,首先就要从根源上杜绝污染。在污水排放上面,要严禁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流进河道,对河道两岸的排污口进行封堵,严禁河道两岸的生活垃圾和带有污染物的地表径流流入河道。同时定期对河道底部河床进行清理,根据河道的区域性特点,确保河道3-5年疏通、清理淤泥一次。疏通河道,建立河道整体的水域整体,增加河水流动性,降低水体污染,构建循环体系。

3.2尊重河道原有的生态系统

对要开发和开发初期的河道,尽可能的保留原有的自然形态及当地生态系统,尤其要保留岛屿、湿地等。对已遭到破坏的河道旅游区,要进行生态要素恢复,从而使河道的生态得到平衡,丰富物种多样性。

3.3.将植物措施应用于生态河道中

通过有效的植被生态建设,加强风景旅游区的植被建设,在河道两岸建立生态涵养林,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体,利用乡土树种保持水土,使河道生态的适应性、多样性增强,最终达到保护与修复水质,保持水土的目的。

3.3.1根据历史洪水线建设生态驳岸。通过历史洪水调查考证,找到历史最大的洪水线,进行生态护坡。根据所处的环境,利用当地大小不一的石块,进行铺设,间隙种植乡土水生植物,形成透水层,使之形成一个可循环可降解的生物循环系统,既有美观效果,又有生态效果。

3.3.2在历史洪水位线至常水位线区域内,种植中生植物,但以能耐水掩植物为主。植物配置种植应符合当地的生态群落,各物种间生态互补,避免侵害性大的植物,如藤本植物。

3.3.3历史洪水位线以上是河道绿化的重点,作为生态河道风景旅游区,它是起着重要的缓冲作用带,通过植被覆盖,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群落的构建以当地自然生态系统为主,丰富物种,尤其注重冬季植物种类的搭配。

3.4进行河道风景旅游区环境容量及人流量估测

环境容量对河道风景区的旅游资源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社会及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周边客流量的预测,严格控制环境容量值,以保证景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等不被破坏。

4.小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的休闲旅游已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河道风景区因其自身的特性以及别致的景观成为了人们日常休闲生活的一大选择。河道类风景旅游区的生态研究,首先要认识到河道旅游区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并就目前这种为了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功能,重视人工形状而忽视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的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保护性开发河道类风景旅游区的生态。其次在发展河道风景旅游区时应以生态为主,在保护河道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形成适宜休闲生活的风景旅游区。

作者简介: 姓名:伍恬笑(1993.01~),女,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

猜你喜欢

旅游区河道风景
朱俊
弯道之妙
撮粮之术(下)
河道里的垃圾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与对策分析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兔”与“免”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