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2017-08-02裴留伟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表面活性预防性肺泡

裴留伟

(许昌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河南 许昌 461000)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裴留伟

(许昌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河南 许昌 461000)

目的 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8例早产儿,按照随机序贯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以早产儿常规处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较两组NRDS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后6 h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观察组NRDS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6 h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氧分压(PaCO2)、pH值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对于预防NRDS综合征具有显著效果。

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指新生儿在出生不久后发生的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呻吟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呼吸衰竭,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和呼气末肺泡萎陷有关[1],因此目前临床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应用外源性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代替治疗。本研究将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NRDS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许昌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88例新生早产儿,按照随机序贯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0例,胎龄28~34周,平均(31.0±2.0)周,早产原因:子痫前期22例,胎膜早破14例,先兆早产保胎失败6例,双胞胎2例。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胎龄27~34周,平均(30.5±2.0)周,早产原因:子痫前期21例,胎膜早破15例,先兆早产保胎失败7例,双胞胎1例。两组性别、胎龄和早产原因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早产儿在分娩时提高产房温度,娩出后及时清理口鼻腔内黏液,结扎脐带后,用纱布清理全身,不擦去皮肤上的胎脂,予以保留体温,保持环境的安静,按时为早产儿测量体温、体质量和动脉血氧分压值、血糖,予以吸氧,注意补充维生素和铁剂。对照组早产儿不予以预防性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出现典型的NRDS症状时,且经诊断确定为NRDS后,再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早产儿在出生后30 min即予以预防性注射肺表面活性物,方法为猪肺磷脂注射液(意大利凯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1120)100 mg/kg,气管内一次性注入,完毕后予以气囊加压通气5 min,注药6 h内不予以吸痰、拍背、翻身等措施。

2 结果

2.1 NRD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NRDS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NRDS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血气分析指标 出生后6 h对照组PaO2、PaCO2和pH值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 h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3 讨论

肺泡Ⅱ型细胞上皮细胞分泌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由多种脂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成,其中脂质约占85%,蛋白质约占13%,其次为碳水化合物[2],表面活性物质可降低肺表面的张力,维持呼吸时肺泡张开,因此在肺表面物质缺乏时,可导致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泡半径缩小,吸气时压力增加,造成呼吸困难,出现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蓄积,而严重的酸中毒和低氧血症又导致肺灌注不足,使病情进一步进展[3]。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胎龄20~24周左右时开始出现,35周迅速增加,因此NRDS主要发生于早产儿[4]。

随着对NRDS治疗研究的深入,相关治疗和机械通气可有效降低NRDS死亡率,但仍有部分病例无法得到有效治疗,由于NRDS的发生主要是肺表面的活性物质缺乏所致,因此对早产儿予以外源性的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是预防NRDS的关键[5]。NRDS的发生主要是在早产儿出生后12 h内,通过及早预防性使用NRDS可有效降低肺表面张力,防止由于肺泡的萎缩和塌陷,增加呼气肌的做工,有效的预防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造成的不可逆肺损伤,延缓病理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自主灭活过程,从而预防NRDS发生。NRDS发生后,肺泡内渗出的蛋白质对外源性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8],因此在NRDS发病后再予以肺表面物质治疗,无法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可看出,观察组NRDS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预防NRDS的发生。综上所述,通过预防性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改善早产儿的肺通气功能,预防NRDS的发生。

[1] 吴一梅,谷晓虹.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2919-2921.

[2] 云金妹.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3):556-557.

[3] 杨丽娟,袁玉芳,赵赛,等.肺表面活性物质对选择性剖宫产患儿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11):1005-1008.

[4] 陈群娥,徐艳,刘建平,等.肺表面活性物质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2):317-319.

[5] 李文斌,夏世文,王琳,等.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中心调查[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4):1061-1064.

R 722.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3.080

2017-01-23)

猜你喜欢

表面活性预防性肺泡
改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方法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影响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苜蓿素对哮喘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LR4/MyD88/NF-κB通路的抑制作用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