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划界:任有无之间
2017-08-01李福鹏
李福鹏
科学划界是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从逻辑主义到实用主义,再到消解主义以及实在论的多元标准,划界问题始终困扰着科学哲学的各个流派以及科学哲学家,科学正是在划界问题的有无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这正是科学的精神气质之所在、正是科学之为科学、科学保持其旺盛生命力之所在。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或分界问题,在科学哲学中又简称“划界问题”或者“分界问题”,它是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决定着对科学哲学其他基本问题的态度和观点。因此,人们往往认为这是衡量一种科学哲学学说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基于此,划界问题始终成为科学哲学研究和探讨的一个核心问题。概括的看,从逻辑主义到实用主义,再到消解主义以及实在论的多元标准,划界问题始终困扰着科学哲学的各个流派以及科学哲学家。
科学划界的由来
划界问题的最早源自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此之前,哲学家们多用“无定形”的本原来解释自然万物的流动和变化,如泰勒斯用“水”来表示本原;阿那克西曼德则就直接称本原为“无定形”。然而,毕达哥拉斯学派不同意这些观点,他们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基础应该是有定形的、有确定性的。亚里士多德作为形式逻辑的创始人,提出逻辑的三段论,认为真理与谬误的区别标准是能否被逻辑证明。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科学要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其后,康德批判了人的认识能力,认为科学的对象是现象世界,至此,科学划界问题,也称为“康德问题”。
科学划界的历史演变
实证主义:正式提出分界。实证(Positiv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ositivus,其原意是肯定、明确、确实。实证主义的奠基人孔德指出,全部科学知识都是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必须建立在经验之上,只有经验所来的知识才是科学的知识,其他都属形而上学。他指出,由于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与基础,所以一切科学知识就必须限定在经验范围之内,那么科学讨论的是经验范围以内事物,离开经验现象认识就无法进行,科学知识也就失去了根基,所有的一切就失去了意义。
逻辑实证主义:可证实性标准——第一个划界标准。上世纪20年代,在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原子主义的影响下,德国哲学家石里克在维也纳组织了一个哲学小组,后来逐渐成为一个流派,即“维也纳学派”,其思想被称为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认为是一系列有意义的命题组成了科学,那么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取决于该命题是否能够被经验证实或证伪。能够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的命题才是有意义的的命题。也就是说一个命题的意义,取决于其可证实性,能够被证实的命题就是有意义的命题,有意义的才是科学的命题。这种经验证实原则被以卡尔纳普等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者看作科学哲学的根本原则。他们对直接证实和间接证实均持承认态度。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卡尔纳普就曾指出:“我们必须肯定两种证实:直接证实和间接证实”。
批判理性主义:可证伪性标准。批判理性主义的代表波普尔不同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划界标准,他认为科学理论只能用经验证伪,一个命题如果是可否证的就是科学的,反之就是非科学的。波普尔的证伪原则是建立在反归纳法基础之上的。其实,波普尔的这种方法就是和归纳法相对的演绎法。可见,波普尔的划界标准同逻辑实证主义的划界标准一样,都是不可取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都用一种绝对、单一的标准对科学进行划界。
相对标准——奎因、库恩、拉卡托斯。逻辑实用主义的代表蒯因,逻辑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进行了批判,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实用主义科学观。他认为具有经验意义的单位不是一个命题、也不是一个陈述,而是整个科学知识。科学命题没有确定的标准,只要是有用的、方便的、能够应付环境的就是科学命题,除此之外都是非科学命题,科学命题有真假好坏之分,只有有用和无用区别。由此可见,蒯因以实用为标准,模糊了科学与非科学的界线,就成为相对的了,因为同一个命题在一个环境中可能是有益的,而在另外一个环境中则可能是无益的。以库恩为代表的历史主义學派将科学视为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在科学的历史发展中动态考察科学划界问题,同奎因一样抛弃绝对的划界观。同为历史主义的拉卡托斯反对库恩的科学划界标准,他认为库恩过于强调非科学因素对科学发展的作用,由此走向了另一极端。他在许多问题上与波普尔的观点是一致的,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标准,但他也不完全同意波普尔的可证伪性标准。
划界的消解一一费耶阿本德、劳丹。科学划界到了无政府主义者这里成了没有意义的讨论。费耶阿本德指出要从根本上取消科学划界标准的讨论。历史上科学哲学家大都把科学看成是理性的事业,科学与非科学是泾渭分明的,但费耶阿本德则认为科学不过是应付环境的工具,同神话宗教迷信等思想实质上并无差别,科学与宗教、理性与感性性都对认识有重要作用,所以对二者划界毫无意义。正如费耶阿本德的所言“科学是一种最新的、最富有侵略的、最教条的宗教……”而后反科学实在论的代表劳丹吸收承继了费耶阿本德的消解科学划界的观点,主张彻底消解科学划界。
科学划界的思考
综上所言,科学哲学的整个历史始终贯穿着科学划界问题,甚至在古希腊时期的一些哲学家思想里已经孕育了其雏形。从实证主义正式提出分界,经历以石里克、卡尔纳普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提出的可证实性标准,以波普尔为代表的批判理性主义提出的可证伪性标准,到奎因、库恩、拉卡托斯等人的相对标准和费耶阿本德、劳丹、SSK和后SSK等最终对科学划界的消解,直至以萨伽德、邦格为代表的哲学家提出的多元综合标准,划界问题历久弥新。
但是,科学并没有因为科学哲学流派和科学哲学家在对待划界问题的不同标准、不同声音中而犹豫徘徊。科学正是在划界问题的有无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这正是科学的精神气质之所在、正是科学之为科学、科学保持其旺盛生命力之所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