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2017-08-01彭梅英
彭梅英
摘 要:课程改革倡导有效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小组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被广泛的应用。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详细的阐述了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学习的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新课标的推出,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已经逐渐的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来,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阶段小学教育实行的是素质教育,所谓的素质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并不是像传统的教育一样紧紧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同时能够让学生们学习到知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小组探究式学习能够使学生面对面的与教师进行交流,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欲望。本文主要详细的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现状
(一)合作探究之前缺乏数学教师的指导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完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数学教师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导致合作探究学习不能够像计划的一样实施。为了达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当对学生进行课前的指导和教育,使学生了解进行合作学习的步骤以及要求。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快速的进入状态,能够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能够给予学生充足的考虑时间,不会造成一些同学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反应稍微慢一些就被动的跟着别的同学的思路,相应的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发挥。
(二)小组成员随意拼凑现象严重,缺乏科学规划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组是现阶段教师应当解决的问题之一。有些教师在课堂分组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将同学们按照座位进行分组。这样的分组形式就会直接导致组内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致,学习差一些的同学的并不能够正真的参与到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来,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没有实现,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被提升。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使得组内的学生能力能够被充分的发挥出来成为现阶段教师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另外组内同学进行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引导,但是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教师仅仅只是走马观花的巡视一遍,并没有对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指导,师生之间没有互动,教师并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调控,导致学生在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偏离了原来的计划。
(三)数学教师滥用讨论,不考虑题目难易程度
虽然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小组学习的模式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但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小学合作学习模式的使用范围。使学生能够真正的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到相应的技能以及知识。现阶段很多的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崇拜,不考慮教学内容,以及是否适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直接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这种小组学习模式的滥用,让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下降,同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降低,不能够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浪费了教学时间。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效率的策略
(一)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提高探究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模式,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组织,学生作为参与者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这也是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之一。教师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虽然教师并不像传统式的教学那样向学生讲授知识,但是需要对学生学习的状况进行适时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按照规定的目标和计划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除了需要准备课上需要的一些教具之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前的指导,为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讲学习技巧传授给学生。当学生分工不清楚时,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组内的分工,使学生能够理解合作的精神。比如说在学习“平均数”的时候,由于这部分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这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探究式的学习,让小组成员先统计小组内学生的身高,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找到身高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并求出小组内身高的平均值。
(二)优化合作学习小组构建,学生合理搭配、分工协作
在小组学习之前,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在分组之前教师应当充分的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之间合理搭配,分工协作。教师应当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以及成绩差异进行综合判断,力求分组能够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优势,能够让所有的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在进行分组的时候一般人数以4到6人为宜,组建的原则应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的比例相当。同时小组成员之前的作为应该面对面或者相邻,这样的位置关系有利于小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相互讨论,达到学习的目的。同时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适时地调整小组内不同学生的位置,使学生能够参与进来,同时,能够保证小组学生的竞争力。
(三)精心设计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建立评价机制
小组学习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倾听以及表达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环节设置的时候应当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小组合作学习中要避免不作任何启示和引导就让小学生合作学习和讨论。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数学题解法多样,对于爱思考的小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也给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使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参考文献:
[1]范玉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实践[J]. 中国校外教育,2015,(29):75.
[2]郭淑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5,(06):121.
[3]金玲玲. 探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 中国校外教育,2014,(2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