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特朗斯特罗姆诗歌的表现力

2017-08-01于智雯

北方文学 2017年20期
关键词:果戈理语言魅力表现力

于智雯

摘要:特朗斯特罗姆,瑞典著名诗人,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于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最初轰动诗坛的作品是1954年发表的诗集《17首诗》,《果戈理》就是这部诗集中的作品之一。在这首诗中,特朗斯特罗姆以他卓越的才华叙写了果戈理的一生。作为早期作品的代表,《果戈理》已显示出诗人惊人的成熟的创作能力和创作特色。本文以《果戈理》为例,从内容架构、表现技巧、语言魅力三个方面来解读特朗斯特罗姆诗歌突出的表现力。

关键词:《果戈理》;内容架构;表现技巧;语言魅力;表现力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开一代诗风,其人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1954年,23岁的他发表了处女诗集《十七首诗》,轰动瑞典诗坛。之后接连出版了《途中的秘密》、《真理的障碍》等多部诗集,获得众多文学奖项。2011年,历经了多次的提名之后,特朗斯特罗姆终于实至名归地将诺贝尔文学奖揽入囊中。能够一次次获得黄袍加身般的荣耀,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自然有着众多的闪光点,这些过人之处共同服务于、致力于传达诗歌卓越的表现力,本文以特朗斯特罗姆的早期诗歌《果戈理》为例,①从内容架构、表现技巧、语言魅力三个典型的方面来解读这种表现力。

一、内容架构完整,奠定诗歌的想象空间

谈及本诗,可能很少有人会特别关注其内容叙述本身的价值,但在笔者看来,其内容架构的特色却值得一提。作品描写对象果戈理是俄国十九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俄国象征主义文学流派的源头、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特点融汇于几个典型的生命阶段,充分地体现在作者的描绘之中。

首先,诗的第一节描写了果戈理初到彼得堡艰辛谋生的情形。1828年,果戈理中学毕业,前往彼得堡,想在司法界谋得一官半职。1829~1831年,他先后在圣彼得堡亲身体验到小职员的贫苦生活。在此期间,他进行了一些诗歌、戏剧、小说的创作,结果都不是很理想,直到1836年发表《钦差大臣》才有了改观。诗歌第一节中,诗人准确地形容出了果戈理初入文坛的这段艰辛经历。李笠曾说,他在罗马Villa Borgesa公园见过果戈理手持面具的全身雕像,“西装破成狼群/脸像大理石碎片”两句正是雕像上果戈理落魄沧桑的模样。接下来“坐在信堆里,坐在讥笑与过失喧响的林中/呵,心如一张纸,飘过一个个冷淡的通道”则表现出果戈理收集文稿,不被赏识,备感曲折和迷失的人物形象。

诗歌的第二节进行了一小段插叙,是对果戈理美好的童年时光的描写:“落日像只狐狸悄声走入这片国土/突然点燃荒草/天空布满了蹄子和角,天空下/马车像阴影穿越我父亲亮灯的庄园。”诗人用狐狸比喻落日之美,果戈理的童年正如这狐狸般橙红的落日一样,美好而遥远。

诗歌第三节再次回到果戈理与彼得堡结缘后发生的事。笔者认为这部分是写果戈理1841年带着《死魂灵》重回俄国、回到彼得堡的情状:“彼得堡和毁灭处在同一个纬度(你看见了斜塔里的美人?)/冰冻的街上,这身穿大衣的穷鬼/仍像海蜇一样四下漂浮”。 1841年9月,果戈理回到俄国,托别林斯基走后门关系,才使《死魂灵》的手稿在彼得堡通过了审查。接下来的几年,果戈理都是在争论、疾病和贫困中度过的,他逐渐丧失了创作激情。最后甚至开始沉迷于东正教狂热,同时深患着忧郁症,并发表了《与友人书信选》。在这部作品里,他歌颂曾经被他谴责过的势力,对自己以往发表的揭露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的作品表示忏悔。相比于初到彼得堡时还较为单纯的曲折迷失,这段背弃初始追求的后期经历更符合第三节中毁灭的意味和四下漂浮的窮困惨态。

最后一节进入全诗的高潮:“这里,缠身的饥饿,让他像过去一样/沉入牲口的笑声/但牲口早已迁往树线以上的地带”,果戈理在封斋期守斋,身体每况愈下,最后在莫斯科辞世,年仅四十三岁。“树线”即生命之线,而“树线以上的远方”喻指死亡和超越。“人群摇晃的桌子/看,外面,黑暗正烙着一条灵魂的银河/登上你的火马车吧,离开这个国家!”这里的马车与第二节的马车呼应,如果“马车”第一次出现指的是果戈理离开家乡的话,那这一次则代表了诗人希冀果戈理超越现实,在天堂里继续追寻自由的呐喊。

全诗描绘了果戈理童年、到彼得堡、再回彼得堡直至辞世的完整经历,其中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诗人叙述顺序的安排:将童年放在第二节来写而非按照时间顺序开篇即言。这样的插入能让读者对于果戈理在彼得堡的惨淡经历有一个情感缓冲,曲折中更富艺术魅力。

果戈理的各个人生片段巧妙地拼接在一起,类似于电影中将不同画面剪辑在一起的蒙太奇手法。再加以叙述顺序打乱的点缀,恰如其分地完成了蒙太奇应有的叙事功能和表现功能②,即充分叙述并表现出了果戈理个人色彩极强的一生。如此完整浑厚的内容架构,为读者开展广泛的自由想象奠定了基础。

二、表现技巧高超,营造诗歌的美学氛围

特朗斯特罗姆获得诺贝尔奖的理由是:“他以凝练、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其中提到的形象和视角的魅力可以归结为有着隐喻、深度的意象的使用。虽然意象与隐喻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深入其内里又可窥见一丝关联。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具有超现实主义诗歌的影子,不仅在形式上,更在精神上秉承了它的审美特性和艺术诉求。这种表现技巧往往能够挑战读者的审美期待,打破读者的惯习审美定势,刷新读者固有的审美联想,使其获得新颖别致的美感体验。《果戈理》一诗就是典型表现。

诗中的典范之处有许多,例如:“西装破成狼群/脸像大理石碎片”,像狼群一样四处张口的西装、像大理石碎片一样饱经茉莉的面庞,在这凝练的意象之下隐喻着果戈理的生存环境之艰难;“这身穿大衣的穷鬼/仍像海蜇一样四下漂浮”,这种大衣我们在过去的苏俄电影里见过,形状有点像喇叭,走路时,它的下半截就会像海蜇一样一收一张。这是特朗斯特罗姆隐喻独具慧眼的地方,以含蓄且极具现实感的意象为承载体,将果戈理的穷酸形象和漂浮之态一笔描绘了出来。像这样杰出的意象使用,在全诗中比比皆是。诗人在意象的构写中,把日常生活世界与理性抽象世界之间的隐喻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融合起来,读者运用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对其加以具体化或重构,则诗的作品的审美价值得以实现,③如此一来,就为诗歌营造出了令人无限徜徉的美学氛围。

三、语言魅力突出,书写诗歌的风格旨趣

从《果戈理》表现出的特朗斯特罗姆诗歌的语言魅力,主要表现在语词凝练简约和极富绘画音乐美感两部分。

首先,作为著名的短诗大师,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语词精湛、凝炼。译者李笠谈及特朗斯特罗姆诗歌的语言,曾说:“他的语言很纯净,不是那种口语化、俚语化的写作。语言都水晶化了。”④《果戈理》中为我们展现的所有图景都是字斟句酌的结果,如:“看,外面,黑暗正烙着一条灵魂的银河”,一个“烙”字就将黑暗对灵魂的深刻作用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诸如此类将复杂的意象以精确、巧妙的方式嵌合在一起的手段,简直可以用古典戏剧的原则来形容:没有可以轻易删掉的部分。同时,《果戈理》的语句还有效地融合了日本俳句的艺术精华。全诗没有一句超过20字,俳句的短小、意在言外、跳跃性强与浓烈抒情性等特质都在此得到了最佳的汇聚,多元性的艺术元素呈现出东西方色彩结合的诗歌旨趣。

另一方面,《果戈理》往往通过精锐、纯净的语言,为我们带来如乐如画的审美体验。诗歌许多语言都极富色彩感与音乐气息:林中喧响的讥笑与过失、像只狐狸悄声走入的落日、像阴影穿越我父亲亮灯的庄园的马车、像海蜇一样四下漂浮的身穿大衣的穷鬼、牲口的笑声、登上火马车的人等等,或是有流畅多变的音乐节奏美感、或是有绘画的画面视觉美感,或是在微妙的对应和转换之下二者兼备,诗人在这首诗中真正做到了将语言浸染上绘画和音乐的色彩。在象征主义诗学流派中,有人说,“象征主义者都信奉的一条原则,就是让诗歌等同于音乐,而不是像法国18世纪中叶的时尚那样,让诗歌等同于雕塑或绘画。”⑤也有人單单对将诗化为绘画情有独钟,如天才诗人兰波。但在《果戈理》中,特朗斯特罗姆将二者并用,不愧为世界一流的象征主义大师,铸造了诗歌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旨趣。

四、结语

特朗斯特罗姆从步入诗坛开始就显示出惊人的成熟和非凡的才华,《果戈理》作为诗集《诗十七首》的作品之一,完全可以被视为特朗斯特罗姆的代表作,后来的作品在此之上对主题和视阈的扩展,但始终保持并发扬着这种诗歌的表现力。本诗以果戈理的人生轨迹为基本线索,无论是在内容架构下奠定的想象空间、在表现技巧中营造的审美氛围,还是由语言魅力流露出的风格旨趣,都是诗歌表现的一个侧面,都可以归结于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创作惊人的表现力。如此富有表现力的诗歌,给了现代诗歌世界诸多有益的借鉴,特朗斯特罗姆其人更是世界诗歌、世界文学的不朽典范。

注释:

①考虑到直译本较为贴近作者原著原意,本文直接引用的《果戈理》诗句出自:《特朗斯特罗姆诗全集》,李笠译,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版。后文引用个别诗句兹不再述。

②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版,120-135页。

③周来祥:《走向读者——接受美学的理论渊源及其独特贡献》,《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8月,第9页。

④李笠:《译者李笠:他的语言已经水晶化了》,《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10月17日,第57页。

⑤查尔斯·查德维克:《象征主义》,周发祥译,昆仑出版社1989年版,第6页。

参考文献:

[1]特朗斯特罗姆.特朗斯特罗姆诗全集[M].李笠,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1.

[2]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3]特朗斯特罗姆.特兰斯特罗默诗选[M].董继平,译.河北: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4]周来祥.走向读者——接受美学的理论渊源及其独特贡献[J].贵州社会科学,2011,08.

[5]李笠.译者李笠:他的语言已经水晶化了[N].中国新闻周刊,2010,10.

[6]查尔斯·查德维克.象征主义[M].周发祥,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果戈理语言魅力表现力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给国际象棋语言插上灵动的翅膀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幼儿园老师的语言魅力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坚持写作,一丝不苟
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
俄乌争夺 文学巨匠果戈理
俄乌同庆果戈理200年诞辰
果戈理四焚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