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的经贸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2017-08-01赵卫华
赵卫华
由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各国发展水平不同,在世界产业链中的位置不同,各国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和利益诉求也就有所不同,彼此经贸关系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
中越贸易在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两国贸易额约占中国和东盟贸易总额的20%,中国已是越南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投资国。但是中越贸易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中国和东盟贸易之间是有代表性的。
一是贸易不平衡问题。中方连续13年保持了巨额的顺差,而越南一直严重逆差,越南对这种状况很不满意。
二是投资类型和方向问题。越南朋友经常说中国喜欢投资矿产和资源,而他们希望中国能投资高科技领域,以及能够解决就业、增加越南出口、培养管理人才的产业。这些问题可能在中缅、中泰的贸易投资之间也是大量存在的。而中国投资者迫切希望解决如何改善东道国投资环境和安全保障等问题。
三是边境贸易中的走私、逃税、贸易欺诈和假冒伪劣商品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双方的信任,进而影响双方的关系。
四是相互信任的问题。尽管越南朋友对“一带一路”的反应越来越好,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心存疑虑,或者对中国有一种过高的期望。也有一部分人对中国投资怀有偏见,认为质量不如美日,更偏重于资源型,不能给越南带来管理经验。这些观点难免以偏概全。
中国对越南的一些关切能够理解,而且也做了很大的努力。例如2016年越南从中国的进口增加很少,而向中国的出口剧增。这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和阮富仲总书记会晤的结果,可见中方的重视。但两国贸易不平衡从根本来说还是两国在世界贸易链结构中的位置不同,越南能不能卖给中国所需要的东西才是问题的关键,这是一个需要在发展中解决的问题。而中国向越南出口的许多产品性价比非常高,如果越南从其他国家如美日进口,可能会花更多的钱,因此这其实为越南节省了好多建设资金。中国投资水电站、基础设施建设的报价往往只有西方国家的40%甚至更低。我们走过河内到老街、河内到海防、河内到宁平的高速公路,前两条由中国投资建设,成本远低于澳大利亚投资建设的第三条,其质量却没有什么差别。
我认为投资还是应该建立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既要符合越方的需要,也要考虑中国企业的合理回报。不能片面強调一方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应该寻求一种共赢的合作模式。
还必需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方投资主体开始多元化,原先中越是两国政府之间进行合作,但现在很多私营企业在进行投资,它们要追求自己的利润,这并不是双方政府能实际管控得了的,双方对这些问题要采取包容态度。中缅等国之间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我认为中国投资方可充分发挥越南的人力和资源优势,既满足中国对部分产品的需要,又可以扩大越南对中国的出口,还可以为越南创造更多的就业,缩小贸易不平衡的现象。对越南而言则需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落实相关法律。处理中越贸易和投资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还是需要尊重经济规律,按市场规则办事,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越南产业升级进步,生产出更多符合中国市场需要的东西,来改善两国贸易不平衡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