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重读司马迁有感

2017-08-01林雪媛

北方文学 2017年20期
关键词:司马迁

林雪媛

摘要:最近重读了《太史公自序》。对司马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不需多说,现在的学生从小到大的作文素材肯定都用过他。这次学习司马迁,跟以往不一样的是。以前学习司马迁,了解的是他的经历,他的耻辱,得到的是一种崇敬和感叹。如今重学司马迁,在他的家世经历中,我更加思考的是自己的家世,自己的经历,以及自己的未来。

关键词:《太史公自序》;司马迁;重读

可以说司马迁的家世还是相当不错的,生在太史令之家,祖上有着做史官的传统,其祖先早在周朝就是史官。其父亲司马谈更是一位通古今、晓天下的史学大家,能有这样的家世,司马迁便可以在很小就接触历史古籍、培养写作技巧。这一点对司马迁的成长,对其后来撰写《史记》都是至关重要。因此,家世对一个人的成长还是相当有影响的,从古至今每个时代的名人大家他们相互之间几乎都有联系,要么是亲属,要么是师徒,能有一个好的家世,在奋斗的道路上也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当然,作为毫无家世背景的我们也没有必要对其羡慕嫉妒恨,家世是人生的第一张车票,家世好,你坐上的就是飞机,家世不好你坐上的就是牛车。但是终点都是一样的。并且,在路途中是否会坠机,是否会堵车都是不一定的。我来自农村,而且是偏远的农村,跟所谓的书香之家相距甚远,在人生的最早十多年里并没有受到过所谓的文化熏陶,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地道农民。但也正是因为我出身农民,才让我身上多了许多我们90后这辈人少有的朴实、节俭等品性,而且我相信,它们很多都会让我受益终生。如今,我在亚洲最大的大学里学习,可以说已经勉强跳出了大山,跳出了农门,我能获得有这样的学习机会,除了自己的努力,最需要感谢的就是我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可以说我现在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下几千年最好的时代。若在100年以前,我是绝不可能走出大山,绝不可能上大学的,也就更加不会有机会在宿舍安静的写这些文字了。从我自己来说,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家世的态度就是,一定要实事求是。因为有些事是自己不能选择的,既然不能选择,那么我就需要用选择的眼光去看待它们,如果它好,我就多看几眼,然后在心里默默记住它。如果它不好,我就少看几眼,末了在远处回顾它。

再者,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司马迁先后从师于董仲舒与孔安国。这二者都是经学大师,且长处不一,司马迁从老师那里博采众长,而自成体系,其成就也远远的超越了董仲舒与孔安国。跟着大师才能走得更远,在古代如此,在现在也一样,没有谁是完全靠自己一个人摸索就能走到巅峰的,要知道,伟人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上大学以来,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学老师的授课与大学老师的授课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当然,我绝没有半点中学老师不好的意思,相反,倘若没有中学老师的谆谆教诲,恐怕现在的我识文断字都成问题,更别说进入大学学习了。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大学老师的知识的确更加渊博,思想更加开放,听大学老师讲课,如滔滔流水,知识源源不断,如浩瀚江海,思想深不可测,每一堂课,我所了解到的知识量比中学半学期还多。所谓大学,真的不光是学校大,更重要的还要有大师,跟着大师,才能博学,才能进步的更快。

其次,司马迁的遭遇最耻辱,最痛苦的是接受了宫刑。所谓宫刑,就是用极其残忍的方式破坏人的生殖器。在古代乃至如今,人最重要的莫过于就是头与生殖器了,一者掌控现在,一者延续将来。特别是对于封建时期的人来说,受宫刑比杀头更加残酷更加耻辱。人云,知耻而后勇,我觉得是相当有道理的。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在父母的努力下,从小便是衣食无忧,再加上国家的不断富强,学习环境的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可以说真的是太安稳了。如此安穩的生活怎么会有巨大的挫折,怎么能有巨大的耻辱给我们后勇呢。以至于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浑浑噩噩的度过了自己宝贵的四年青春,包括我自己,也常常沉溺其中。但也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使现在大部分学生并不怎么努力,依然有一部分人做的很出色。依然有一部分人很伟大。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富有勇气,富有信念。没有耻,就不断的尝试,让挫折来的更多更猛烈些;没有辱,就学习别人的辱,让动力充斥全身。如此,长久的坚持或许也能成功。

司马迁死了上千年了,还有人记着他,歌咏他。而我活在现在,却总是迷茫,总是颓废,实在令良心常常感到阵痛。20岁貌似正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岔口,一边是泥泞漫道,且不知终点是何。一边是熙熙攘攘的街道,终点是住着大多数人的集体宿舍。我想,我应该会脚踏着泥泞、眼望着远方,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吧。

参考文献:

[1]王美雨.语言文化视域下的子弟书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183.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张大可.司马迁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王美雨.车王府藏子弟书方言词语及满语词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71.

[5]敏泽.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司马迁
司马迁7岁倒背《国风》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司马迁还璧不犹豫
“二十南游江淮”证明司马迁生于建元年间
——兼答张大可先生《司马迁生年述评》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司马迁拒受玉璧
太史公剽窃案
不可鄙薄司马迁
司马迁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