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不同教材内容的生理负荷强度分析

2017-08-01汤盈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田径生理

汤盈

(宿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高校体育课不同教材内容的生理负荷强度分析

汤盈

(宿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高校综合素质教育的逐步推广,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也日益受到关注.生理负荷强度作为高校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效果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被众多教育人士和青少年专家所关注.本文采取抽样调查的研究方法,结合现代数学统计学分析方法和运动生理学内容,选取500位高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的生理负荷强度进行调查记录,并依据不同教材内容建立生理负荷分布模型,从高校学生的实际条件出发,分析高校体育课不同教材内容的生理负荷强度,以期提高高校体育课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高校;体育课;教材内容;生理负荷强度;结果分析

高校体育课是高校教学目标实现的一大重要途径,以学生身体练习作为手段,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和优质的体育教学,从而达到增强高校学生体育素养、塑造高校学生健康的体魄的目的[1].在当前全民健身热潮的背景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要求下,高校体育课教学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更多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巧,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适应强度.由于体育锻炼会对人体产生刺激,机体功能和身体状态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特征的身体反应,特别是人体血管系统和呼吸功能作为生理负荷强度的典型表现,其性能强弱对于高校学生的健康有着直接的联系[2].因此,在高校体育课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对于不同体育教材内容的生理负荷强度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安排,将体育课堂教学和校外体育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形成高校体育教学系统,以免造成学生不必要的运动锻炼损伤,推进高校体育课教学的科学化,培养更优质的高校学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了保证研究资料和研究对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而有必要将研究覆盖范围尽可能地扩大、研究涵盖类别尽可能地全面[3].在选择研究对象的过程中,依据区域性原则和学校分类原则,从全国范围内选取高校学生,研究覆盖范围包括东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华北、华南区域,研究涵盖类别包括重点高校、大专院校、师范院校、综合学校、职业院校,选择学校数量为40所,共选择学生为500例,均为非体育专业学生.

1.2 研究方法

首先,需要明确选择具体高校,可以以高校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单位进行生理强度负荷研究.一方面,二年级学生经历了一年高校体育课程学习环境之后,身体生理负荷强度已然较为适应;另一方面,二年级学生还处于基础和专业学习时间之中,还没有进行实习,高校体育课学习较为系统连续.以每位高校体育教师作为数量单位确定生理负荷强度的班级数量,每位高校体育教师测试一堂体育课,而且研究完成之后不进行重复测试.而后,在每一堂高校体育课程随机抽取2-3名高校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标本”,但需要注意的是所抽取的二年级学生在体育课不同教材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态度认真,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积极完成课堂作业,而且没有过专项的体育项目训练,或者有重大的机体像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按照国家教育委员会所颁布的全国体育教学大纲中的涵盖内容,使得生理负荷强度的特点可以通过高校体育课的不同教材内容和不同教学形式充分展现[4].

其次,要注意对所选高校学生的样品质量监控,保证研究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通过调查和收集高校体育课程资料,包括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教学进度、课堂节数、教师数量、学生分布、课堂教学等情况.在研究和调查的过程中,要在不影响正常体育教学的前提下进行.因此,要提前和进行调查研究的高校体育教师部门沟通交流,和当堂体育教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得到体育教师的有效支持和积极配合,按照备课计划做好当堂体育教材教学,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对于挑选的学生要将所要进行生理负荷强度研究调查的目的和要求详细阐述和交代,从而消除挑选学生的紧张、忧虑等不良情绪,以免加重学生的生理负荷强度,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配合研究.熟练应用和操作研究实验仪器,严格按照研究实验标准,保持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完整性,真实记录体育当堂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分配、学生训练情况等.在当堂体育课程结束之后,将所得到的生理负荷强度数据进行整理,作为高校体育不同教材内容的生理负荷强度结果评价参考依据[5].

1.3 研究工具

选择芬兰产的PE-4000型心率遥测仪对随机抽样的500名学生进行实时的采样,采样的时间从上课开始,采样次数是一分钟3次,,直到上课时间结束为止.采样结束以后,将所得的心率信号传输至计算机保存,并对该心率存数据进行编号和分类[6].

2 结果

目前很多高校在选择体育课教材内容上,多是以考虑学校自身的条件为主,所以田径、球类等运动项目往往很受欢迎,占体育教材内容的89%,比如篮球、橄榄球、足球、排球、羽毛球和田径等运动.从性别上看,对男生的教学内容以篮球、足球、橄榄球、田径为主,占体育教材内容的75%;女生则以排球、羽毛球、田径为主,占体育教材内容的70%.

根据对所选学生进行的心率测试显示:篮球的平均生理负荷强度最高,为140±5.5.接下来的分别是羽毛球为131±7.5、排球为130±6.8、田径为132±3.2、足球为128±4.7、橄榄球为118±8.7.具体见表1.

表1 高校体育课教材内容(田径、球类)所占比例和生理负荷强度

而对于那些非球类、田径的体育教材内容来讲,它们占的比率是11%,主要有体操、游泳、健美操、武术等等.其中男生占的比率是25%,女生占的比率为30%.

根据对所选学生进行的心率测试显示:游泳的平均生理负荷强度为156±7.3,接下来的分别是艺术体操为143±6.8、武术为142±6.2、体操为137 ±9.8、健美体操为135±7.6.具体见表2.

此外,通过比较表一、表二数据意外发现,对于那些非田径、球类的体育教材内容来说,学生的最大生理负荷强度和平均生理负荷强度都普遍较高.

3 讨论

高校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其特点之一就是通过一定形式的身体运动,使学生身体承受一定量的生理负荷刺激,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深入分析体育课生理负荷情况对于提高高校体育课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推动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7].

在通过对随机选取的500名学生进行有关体育课不同教材内容的生理负荷强度调查研究,发现对于那些田径、球类运动体育教材内容来说,篮球的平均生理负荷强度最大;而对于那些非田径、球类运动的体育教材内容来说,游泳的平均生理负荷强度最大;与此同时,将田径、球类运动体育教材内容与非田径、球类运动的体育教材内容来比较的话,发现学生对于非田径、球类运动的体育教材内容的最大生理负荷强度和平均生理负荷强度都要高.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措施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教材内容的生理负荷承受能力:

(1)鉴于现在普遍高校的一节体育课时间都在四十五分钟左右,所以建议体育课老师应该在时间上注意对学生的生理负荷承受能力进行控制.比如可以只花三十分钟的时间来进行技能的训练,其余十五分钟则与学生进行互动和口头上的解说[8].这就要求体育课教师对生理负荷强度的安排和调控要十分地合理,这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在课中的体力,使得学生可以有效的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提高生理负荷量;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快的掌握技能的学习,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

(2)合理安排体育教材内容.目前很多学校在安排体育教材上往往只是考虑学校自身的条件,只设立一些譬如田径和篮球之类的内容,而不考虑学生的生理机能承受能力.为此接下类学校可以在设立体育教材内容上尽可能地照顾学生的生理机能多样性特点.比如可以对于那些可以接受更大生理负荷强度的学生来说,加入一些比如游泳、健美体操等等内容.

(3)重视体育教材内容的学习.这里的意思是指学校和学生本身要从观念上正确认识文化学习与体育健身的关系.近些年来,我国大部分莘莘学子的文化学习压力都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于是导致了很多学校包括学生不重视体育课.学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味地强调学生的文化水平,而使得很多学生在生理机能上得不到锻炼和提高.为此,应鼓励学校和学生把对体育的学习捡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理负荷承受能力.

(4)满足学生兴趣的多样性.学校开设体育课的目的在于使得学生能够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强度,并达到最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在对待体育内容的学习上,学生自然也就有不同的兴趣点.为此,学校可以不必拘泥于原有的体育教材内容,而是关注学生的个人兴趣,设立与学生兴趣爱好有关的教材内容[9].为了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做一个基本的了解,学校可以在学生入学前做一个问卷调查,将学生认为最喜爱的运动作为体育教材内容的重点.对于男生人数较多的学校来说,可以开设譬如足球、武术、篮球等教学内容,而对于那些女生人数比较多的学校来说,可以另外添加譬如艺术体操、健美体操、排球等教学内容.以此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当然,这样也十分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的生理负荷强度,使学生的体能、体质在身心愉快的活动中得到全面提高和改善.

〔1〕沈建峰,巴登尼玛,范峰,赵利.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教材应具备的特征与现存问题的改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04):317-322.

〔2〕陈静.高校体育拓展训练中的教材内容优化整合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06):66-70.

〔3〕刘彦,许嫒.新课标理念下普通高校《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内容重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3(06):85-89.

〔4〕胡国雄.“新竞技运动观”对我国高校体育教材内容的构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02): 68+78.

〔5〕赵易军.青海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内容的建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 101-103+106.

〔6〕梁明锋.高等院校体育类教材设计的前瞻与探索[D].吉林体育学院,2016.

〔7〕邢明明.安徽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3.

〔8〕易文波.长沙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9〕聂志国.吉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5.

G807.4

A

1673-260X(2017)07-0166-03

2017-05-22

2014年校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szxyjyxm201436)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田径生理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