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技术在环卫运营管理中的应用

2017-08-01朱绍宽

城乡建设 2017年10期
关键词:垃圾清运调度车辆

■ 朱绍宽

物联网技术在环卫运营管理中的应用

■ 朱绍宽

车辆调度系统

昌邑市环卫局于2011年初引进物联网技术,逐步建立了GPS车辆定位系统、人员调度信息系统、垃圾桶RFID电子标签识别系统、垃圾清运监管系统等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对作业车辆、人员实时状态的获取和行为的监控。利用云计算平台和智能网络,用获取的数据进行实时调度、实时监控。运用物联网技术,昌邑市环卫局建立了系统高效的运营机制,实现了管理、作业和监管的智能化,提升昌邑环卫工作的智慧化、产业化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车辆管理可视化

为加强对作业车辆的管理,规范车辆的运行路线,昌邑市环卫局为全市3000余辆作业车辆安装了“千里眼”—GPS卫星定位终端,并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24小时对全市环卫车辆运行情况进行实时、快捷、准确、高效地监管与调度,能详细记录机扫、洒水、清洗等作业车辆的行车轨迹、出车时间、作业次数、作业里程、作业油耗等指标情况。昌邑市环卫局调度指挥中心安装了大型LED电子屏幕,通过GPS定位,所有车辆的运行轨迹一览无余,对不按规定路线行驶或超出规定作业区域的违规车辆,数字化管理平台能智能化实时报警,并由调度指挥中心根据公司内制定的奖惩制度进行奖惩通报。应用物联网技术彻底实现车辆管理的即时化,加强对环卫车辆的管理,有效控制和降低油耗与作业成本,有利于遏制“公车私用”、出工不出力等不作为现象的发生。

昌邑市环卫局通过调度指挥中心数字化管理平台,可实现对垃圾运输车辆及清扫、清运等作业车辆的监控管理,实现整个垃圾市场由动态管理向静态管理的转变。在垃圾处理场和停车场安装监控探头,对垃圾场车辆进出场次数、重量、运行情况实时监控。通过调度指挥平台的建设,淘汰了原有的单一管理模式,为科技环卫注入了新生力量,拓展了监督考核范围,规范了对车辆、人员及作业现场的管理监督,提高了环卫工作效率和为民服务水平,树立了昌邑环卫的新形象。

人员调度即时化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全公司的人员调度,也是昌邑市环卫局信息化管理的亮点之一。首先,构建对讲手机定位管理系统。为全部城乡一线3500余名管理人员配备了对讲手机,该系统集“对讲呼叫+地图定位”于一体,对讲呼叫可实现单人呼叫、群组呼叫、框选呼叫,既有利于日常工作的管理,也保证迎查、应急预案的及时响应与落实。手机地图定位功能可实现对城乡管理人员的即时定位,实时跟踪、轨迹查询、回放等,加强了对外勤人员的工作监管调度。通过手机定位系统的构建,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监督漏洞。通过对讲手机可以实现公司内各个部室内部与部室之间的实时对话,保证了调度指令的及时下达。同时该手机具有定位功能,可通过手机定位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解决了一线工作人员难监管的问题,避免了迟到、早退、离岗、脱岗等现象的发生。

其次,构建了有源卡考勤管理系统。为全局所有管理人员都配备有源电子标签,在公司大门处安装了扫描设备,所有管理人员上下班时随身携带有源标签,系统自动完成考勤登记。对迟到、早退等违规情况系统将自动生成报表,严肃了职工上下班纪律。

最后,为一线保洁员配备有源卡,为一线检查车辆配备扫描仪器,通过检查车辆实时扫描检查保洁员在岗出勤情况,并将检查请况第一时间实时传送到调度指挥平台,从而实现了对一线保洁员的监管考核。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全局人员调度信息化,实现了对人员的全面监控,为工资量化、奖惩考核提供了可靠依据,杜绝了出工不出力、在岗不作为现象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

对讲手机

有源电子芯片考勤卡

垃圾清运信息化

为提高垃圾清运质量,加强对垃圾清运人员的管理考核,昌邑市环卫局创新工作思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于垃圾桶清运管理中,建立了垃圾桶RFID电子标签识别系统:对所辖区域内的所有街道、小区、村庄、企事业单位垃圾桶进行分片编号,将电子芯片置入每一个垃圾桶。然后建立“户口”档案为所有垃圾清运车按装扫描仪,统一录入电脑,垃圾清运车上的红外感应器和车载无线扫描仪同步对装有“电子芯片”的垃圾桶感应扫描,当日昌邑市25000余个垃圾的清运情况在局信息化调度指挥中心的超大LED电子屏幕上一览无余,通过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所辖区域内的所有垃圾桶清运情况进行24小时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和调度,形成了“一条龙”智能化管理链条,由动态管理转变为静态管理,大大提高了垃圾清运质量和服务水平。

垃圾桶自动报警系统

垃圾清运

质量考核数字化

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大数据库,用于日常工作考核。建立和完善“当日反馈、每周汇总、每月通报、定期奖惩、月月排名、年底总评”的“链条式”考评工作机制和体制,数字化考核监管实现全覆盖、无缝隙,贯穿于每一个工作管理环节。

一是实施“微”管理。该局先后建立了昌邑环卫网吧,创建了局领导、环卫质检、环卫宣传、昌邑论坛等微信群。各项目部之间以此为平台和载体,积极发表言论,谏言献策,做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另外,质检科、城乡环卫一体办、业务科、财物科将查出的各种管理问题在贴吧和微信群里以视频和文字曝光,使工作透明,接受员工监督,确保了管理工作的严肃性。

二是建立大数据库,实行“数字”考核。质检科对项目部的保洁质量考核通过数据报表,一日一统计,一日一公布,一周一通报,一月一兑现。在对管理人员的考核中,通过落实考核排名末位淘汰制度,按照《保洁质量考核排名》《运营综合管理考核排名》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项目部负责人进行通报表彰,兑现奖励,并给予晋升机会。同时,对连续两个月排名处于后5位的项目部负责人给予诫免、降职或停职待岗处理。

三是成本要控制,实现了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一是加强对车辆燃油的审查。对项目部为各种作业车辆的油箱加装防偷油装置,并要求各项目部在加油时,安排专人现场监督;业务科每月计算耗油情况,并通过有关数据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对查出问题的车辆,从严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二是加强对车辆维修费用的审查。对所有车辆建立了维修数据档案,根据行驶里程、季节变换等因素,安排驾驶员及时对车辆进行检修和养护。

日常办公网络化

一是建立人员、车辆档案库,实行一人一库、一车一档。对人员工作状态和车辆信息、油耗、维修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在单位办公人员可通过电脑对人员工作状态和3000余台车辆信息、油耗、维修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出差或在外办事人员可通过便携式移动终端访问环卫通移动办公平台,查询全部的人员定位,车辆定位,方便及时了解人员和车辆的工作状态。二是建立财务、物资等数据库,对财物进行流程化管理,加强对环卫物资、固定资产、托管费征收、人员工资核算及财务审批等监管,可通过手持平板对环卫财务等基础信息进行实时查询。可通过配备电脑、视频会议装置和专职内勤的方式,实行与总部内联网“无纸化”“网络化”办公、“视频化”会议,可进一步理顺日常管理工作流程,全方位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文件收发传阅实现“无纸化”。上级文件通过网络接收后,根据文件性质,由办公室网上传送,由主要领导作出批示意见,依次通过网络传送给相关领导,相关领导随时随地可通过环卫通移动办公平台对文件进行阅办,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物联网技术应用成果

(一)队伍专业化

昌邑康洁集团历来高度重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和汇聚了一流的专业化、信息化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目前,拥有高级工程师30余人,专业技术人才350余人,获得发明专权87项,先后通过了ISO9001国家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BT28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被评为专利明星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二)机制常态化

在互联网技术的引领下,康洁集团今后发展发生了质变。一是建立市场化运作体制。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政府花钱买服务、事企分离、管干分开的市场化发展新路子。二是建立多元化投入资金保障机制。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建立市、镇、村分级投入机制,(市镇两级财政承担60%以上的经费,其中,市级承担40%、镇级承担20%,村级由村集体出资或通过村民筹资筹劳方式解决,)解决了钱从那里来的问题,为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长效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三是建立“一杆到底”的运营机制。变传统“户、村、镇、市”四个运营主体为“康洁集团”一个主体,将全市所有镇街区驻地、691个行政村(社区)的道路保洁、垃圾收运全部委托康洁环卫集团服务运营。

(三)作业标准化

互联网的应用为昌邑康洁环卫制定行业标准提供了强力支撑。集团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起草拟定了521项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试点标准,高分通过国标委专家组验收,成为环卫作业的标准,其中《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规范》《村镇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服务规范》《村镇环卫保洁服务规范》《村镇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服务规范》被定为山东省地方标准,现在正申报国家标准,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进一步提升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水平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集团视质量为生命,大力实施标准化作业,建立了四级质量考核监督机制,不断提升保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仅赢得了市场,赢得了政府和群众的肯定,而且被国家住建部列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典型案例,在全国进行推广。标准化服务获得了市长质量奖,目前,省长质量奖正在申报中。

(四)管理信息化

昌邑康洁环卫依托互联网技术,积极打造智慧环卫,建立起数字化、信息化环卫管理平台,实现对人员、车辆、城乡道路保洁、垃圾清运情况的实时监控、实时调度。为所有环卫作业、管理用车全部安装了GPS定位终端,实现车辆管理监督“即时化”。为管理人员配备了具有GPS定位、群组呼叫等功能的对讲手机,实现人员考勤管理“信息化”。在全国率先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垃圾清运系统,为全市25000余个垃圾桶安装了电子芯片,为垃圾收运车安装电子扫描仪,通过信息交换,实现垃圾清运管理“数字化”。充分利用“智慧昌邑”建设的“统一视频监控平台”,主要监控出城路口、垃圾处理厂和清运停车场环卫作业工作情况,实现机械作业监管“可视化”。

(五)运作市场化

互联网的应用为昌邑康洁集团的市场化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相继承接山东、安徽、河北、江苏、河南、宁夏、内蒙古等12省、自治区的80多个市县(区)城乡保洁项目500多个,国内合同额达128亿元。尝到市场带来甜头的康洁环卫人,抢抓“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机遇,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与巴基斯坦卡拉奇市达成环卫服务托管协议,合同额达46亿元。与力高公司在卡塔尔的多哈签定了保洁合作协议,打开了中东环卫市场大门。目前,集团保洁项目已辐射到中亚、西亚、东南亚、中东和南非等国家,是中国第一家也是亚洲目前唯一一家走向国际市场的大型环卫服务企业。

(六)发展产业化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拉长了集团产业化发展的链条。集团成立环卫行业多元化合作联盟,已构建起涵盖垃圾收运处理、环卫保洁、再生资源回收、物业管理、设备生产、教育培训、科技研发、电子商务、服装制造等多个方面的优质产业链,不断扩展环卫服务企业合作渠道,拓展服务市场,丰富产业内涵。目前,占地300亩投资3亿元的集团新办公园区将拔地而起,即将建成的环卫电子商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环卫设备交易平台。与国内知名环卫设备制造商合作建立环卫设备生产基地,在各类环卫设备达到自给自足的前提下,研发、生产无人机等智能化、科技化先进环卫作业设备。投资兴建废品回收项目,建立废品回收体系,实现了废品资源化、无害化、社会化处理,变废为宝,造福人民。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发挥自身区位和产业优势,通过“前店后厂”的销售模式,在不断培强做大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向海外市场拓展。在此基础上,集团积极运作上市,与国际投资企业联合,拓宽融资渠道;与国内外驰名企业强强联手,不断开拓业务范围,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更大、更高、更强发展,将小环卫做成大产业。

(作者系昌邑市环卫局副局长)

猜你喜欢

垃圾清运调度车辆
《调度集中系统(CTC)/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维护手册》正式出版
基于强化学习的时间触发通信调度方法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Kubernetes调度改进算法
解决城市环卫作业扰民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虚拟机实时迁移调度算法
三江农商行向乡村捐赠清运车
压缩式垃圾车技术改造见成效
车辆
冬天路滑 远离车辆
形形色色的垃圾清运专用车——HEIL全系列垃圾车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