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建设助推警务模式转型升级
——吉林省红石森林公安分局深化改革纪实
2017-08-01周景义
周景义
四项建设助推警务模式转型升级
——吉林省红石森林公安分局深化改革纪实
周景义
按照省林业厅副厅长、省局局长郭石林关于深化森林公安改革的重大部署,红石森林公安分局结合森林公安工作特点,以推动实现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打造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森林公安队伍的目标,深入开展四项建设暨警务模式转型升级,紧紧围绕建设美丽红石、和谐红石、平安红石、生态红石,夯实基础,改革创新,构建七大警务,做强科技支撑这个硬件、做实创新管理这个软实力,历经一年的努力,警务模式转型升级初见成效,各项公安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以推进大数据深度应用为重点,着力打造基础信息化建设升级版,构建数据警务
第一,创新地理信息应用,开发数字红石。其主要功能有:一是360度直观显现辖区所有建筑物分布、形状和地理位置。二是可采集录入各类信息。三是在侦查破案中能够实现精准定位、精密管控、精确打击。四是在抢险救灾和服务群众上提供数据支撑。第二,建立10X平台。为提高红石森林公安分局信息化、科技化应用水平,我们主动与地方公安机关德惠市公安局建立警务合作,数据共享,共用10X数据平台。平台的建立,一是实现了大数据的采集,利用电子围栏和wifi技术,通过10X热力图、大屏幕实时人流量、点位流量分析图、APP采集分析、历史人流量、每个点位采集的信息进行统计,采集海量人员信息,日平均采集信息在30余万条,从2016年12月平台建立以来,采集信息总量达到5000余万条。二是实现大数据的快捷查询。我们使用快速查询功能,查看人员轨迹,显示人员经过的点位,通过查看点位,分析出人员活动轨迹。三是实现了大数据的碰撞。我们通过信息比对,确定重点,落地查人,为现实工作服务。四是实现了大数据的深度应用。通过wifi点及电子围栏点位,可实现针对嫌疑人员、重点人员、外来人员、重点区域的重点监控,能够确定嫌疑人员、重点人员的所处位置、划定范围、实时显示,形成一个闭合型的完整的封闭圈,真正做到对重点人员的掌控,在红石林区建立了全覆盖的防护网。第三,建立森林警用地理信息平台。我们首先购买了地理信息系统,以此基础,结合构建大森保格局,研发了森林警用信息平台。完成全局辖区的山情、林情、社情信息采集录入。建立鲜活的三情信息数据库,录入信息量达2万条。可实现网上适时查询、网上信息比对、网上调度指挥。实现了对重点区域、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加工网点、厂矿企业实施动态管控,为现实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撑。与森林警用信息平台配套开发了森保移动警务终端。利用这套设备,实现了指挥中心可以在平台指挥一线民警采集特定信息;警务移动终端到哪,指挥中心就能跟踪到哪。森林民警也可以随时采集森林腹部沟系承包户、行业网点、案件现场等各种信息,图像、视频向指挥中心实时回传。采集的信息与森林信息数据库进行比对。发现信息发生变化,可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查处和防范。
二、以做强指挥作战系统为重点,着力打造警务实战化建设升级版,构建合成警务
第一,在公安局建立全局指挥中心,在各大队、派出所建立指挥管理平台并全部接入指挥中心,可实现全局性、系统性视频指挥和调度。第二,4G车载、4G单兵、350兆集群对讲、警务移动单兵系统广泛应用到巡逻防范,可实现指挥中心对一线点对点、面对面指挥。第三,建立扁平化实战指挥机制,实现“一呼百应,多警联动”。指挥中心综合指挥、特巡警组织协调、各警种部门共同参与,建立起一体化处置的巡逻指挥体系。第四,各大队和各派出所全面进行警务对接,实现全局合成作战体系。第五,办案中心、枪管中心、涉案财物管理中心、看守所与指挥中心对接,实现指挥作战系统网上管理。第六,强化信息研判,实现信息导侦。一是分局在指挥中心建立信息研判中心。各大队和各派出所成立信息研判室。每天针对辖区发生的案、事件进行搜集、整理、归类、分析、预测、评估,将结果报至指挥中心,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重要和紧急信息随时上报局长和上级公安机关。二是开展日常研判。每天由值班领导对当天发生的警情、重点人员动态、网上舆情信息进行研判,对敏感的重点人信息、突发案(事)件信息及时上报分局信息研判中心,同时根据对情报信息的研判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重点。三是开展定期研判。每周和每月由各部门组织召开信息研判会,依据掌握的情报信息,对“季节性、锋芒性、专业性”犯罪及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进行汇总研判,特别是对特定区域、特定时段内高发的毁林案件加大研判力度。四是开展专题研判。每逢敏感节点或遇有重要会事、锋芒性案件发生、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林业政策的导向、辖区内森林案件的特点及规律、当前市场、加工厂木材价格及需求方面的情报信息,由相关部门组织专题研判。统筹网上网下社情动态、内部性、预警性情报信息,对辖区整体治安形势、林业形势、重点人员的动向、重点部位的确定进行研判。对各类案事件苗头超前预警,主动派出警力防范布控,有效预防锋芒性重特大治安及刑事案件、重大的毁林案件的发生。
三、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为重点,着力打造大森保格局升级版,构建实战警务
第一,警力下沉充实一线。提高案件自我发现率和案件查处率,增强森林资源保护、发现能力和打击能力。查处的案件总量由2013年的831起增至2016年的1362起,增幅39%。第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联勤联动机制。建立与森林保护开发处、国有林分局资源监督站、林场林政、木材检查站、林业局扑火队等5个部门及地方政府建立联勤联动机制,形成了“公安+N”模式的保护森林资源的强大体系。建立局域性警务联动模式,与桦甸市、靖宇县、蛟河市等地方公安建立勤务联动机制,对跨地区、跨区域的毁林案件联合办案,特别是与靖宇县公安局多次开展警务合作,通过警务合作,2016年发生在我辖区的4起重大涉林案件在靖宇县公安局的积极配合下全部得以侦破。第三,建立联防组织。在各村屯实行五户联保机制和村社书记包保责任制,在辖区建立了一支1000余人的农民护林积极分子队伍。第四,加强警种合作,形成打击合力。我们在森侦大队建立刑事案件侦查中队,与刑警大队联勤联动,通力合作,形成打击刑事犯罪的拳头。第五,为了提高红石森林公安分局警务实战化水平,我们购置了无人机,主要应用于适时对辖区森林资源进行巡护检查,应用无人机巡护,已成为我局森林资源管护和森林防火的新力量。
四、以提升防控能力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立体化社会治安管理体系升级版,构建平安警务
第一,密建全覆盖的视屏监控系统。目前辖区现有视频监控点位总数1047个,在交通要道建立4处固定流动治安检查站,布设8处治安卡点,在出入各村场要道建立5处抓拍摄像监控点。第二,网格化布警机制,实现全时空巡防。以巡逻警区为基础、以治安卡点为依托,以人巡、车巡、视频巡逻等方式,形成“点线面结合、全覆盖、立体化巡逻”防控网格。第三,等级化动态勤务机制,实现梯次用警。按照“科学布警、梯次用警”原则,实行日常巡防、二级巡防、一级巡防勤务模式,分别配置不同的警力。第四,警情引导巡防警务机制,实现“信息主导警务”。深入开展警情整合研判和定量分析,及时将警情推送到一线巡防实战部门和街面巡防力量,使警力投放随着警情变化而调整,真正实现“勤务围绕警情转、警力跟着警情走”,切实提高巡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第五,快速反应处置机制,实现第一时间反应处置。固化定点武装执勤、巡警屯警街面动中备勤、人员密集场所高峰勤务等勤务机制,前置应急处突力量和武器装备,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案事件,能够第一时间反应、最短时间到达、最佳手段处置,最大限度地提高用警效率。第六,完善联勤联动联防联调机制,有效整合各部门资源力量,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案事件能够快速有效处置。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以来,红石林区社会治安保持长期稳定,尤其是可防性案件明显下降。第七,消防队伍联勤联动,家火山火一起防。建立与森林扑火队、义务消防队组成联勤联防队伍,互助互补,以保证红石林区灭火力量充足。第八,利用无人机对辖区社会面进行巡逻。在发案现场周围能够巡查可疑车辆和目标,高空侦察嫌疑人藏匿地点周围地理状况。在抢险救灾中对受灾区域进行巡查和监控。
五、以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为重点,着力打造森林公安行政管理升级版,构建民生警务
第一,建立接警中心。设立受案接待窗口,对来所报案、咨询群众及时受理、妥善分流。第二,实行户政合署办公,治安大队、第一派出所户政合署办公,压缩简化办事流程,实现群众办事“一站式”服务。第三,建立综治中心。成立由“公安+社区+N”模式,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融合的“大调解”中心,共同应对社会风险、共筑和谐林区,打造智慧警务。第四,完成枪管中心建设,购置智能枪柜弹柜,采用指纹、人脸虹膜、酒精检测生物识别认证,使用枪支实行网上审批,实现了枪支管理上新水平。第五,利用“互联网+”,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打造智慧临江社区。依托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大平台以及“互联网+森林公安”平台,将警务事项积极推广,做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实现网络化办公的新局面,受到了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依托弱势群体信息库与MAC码交叉集成,建立了民警与困难群众一对一帮扶机制。派出所将辖区特困群众与民警手机实现“一对一”对接,社区民警的手机面对自己警务区内的多个弱势群体困难群众,使每位困难群众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数字编码并设置成为SOS求救信号源,只要群众有难,只需在手机上输入一个数字就可以及时与社区民警取得联系,民警也会根据群众使用的手机MAC码,定位追踪困难群众位置,并迅速及时地赶到现场进行帮扶。第六,完善警务室建设,守护百姓平安。重点提升社区、校园、医院警务室,采取“公安民警+社区网格员”模式,落实“八个一”夯实基础工作,让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反恐防暴、法制宣传进校园,全面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第七,建立警务广场,打造民生警务。在社区广场人员聚集和重大活动时段,设置警务台,配备相应警力,维护广场及周边治安秩序;开展法律法规、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警务宣传;关注民意民声、收集各类信息;及时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形成警民共建、共享平安和谐的新局面。
六、以建设法治森林公安为重点,着力打造执法规范化升级版,构建规范警务
第一,实行刑事案件全部统一出口,执法办案全面规范。按照“侦查继续、预审强化、监督提前”的思路,从每起刑事案件采取强制措施、侦查、到移送审查起诉,全方位指导跟踪到移送审查起诉阶段后,实行刑事案件统一出口,既能保证案件质量又能保证证据规格及适用法律的统一。第二,突出“两个抓手”,转变办案模式。通过紧紧扭住“审查、复核”两个抓手,实施“三审查一复核”,重点对立案、适用强制措施、案件办理进行审查,对主要证据材料进行复核,用标准衡量质量,用制度规范行为,严格执法管理。第三,建立案管中心。对全局接处警、受立案等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台账登记、数据通报等,确保了案管中心工作“人人有职责、案案有监督、事事有规范、环环有制约”。公安局连续3年被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评为执法规范化示范单位。第四,落实了民警办案责任和“一长四必”(局长对现场勘查负总责、现场必勘、信息必采、信息必录、信息必比)工作制度。
七、以五个过硬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队伍正规化建设升级版,构建忠诚警务
第一,建立符合公安队伍性质特点、与形势任务要求相适应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机制。第二,建立符合公安机关履职要求、与现行领导体制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和警力布局。第三,建立符合警务实战化要求、与充分履行职责相适应的教育训练机制和素质能力结构。第四,建立符合新闻传播规律、与新媒体时代特点相适应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机制。第五,建立符合作风建设常态化要求、与“警规禁令”相适应的内务管理和纪律监督机制。第六,建立符合公安事权划分原则、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待遇政策和保障制度。六项措施的建立,使队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自2011年以来,红石森林公安分局共查处各类案件7340起,其中刑事案件419起,重大26起,特大4起,打击处理各类人员6535人。收缴各种枪支167支、收缴罚款417万元、各种猎具2235件。6年来,公安局连续5年在全省绩效考核中获优秀单位、连续3年被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评为执法规范化示范单位、连续6年被林业局评为优秀单位,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二等功1次,被省局荣记集体三等功1次。先后有9个集体荣立三等功、26个集体获嘉奖,3人荣立个人一等功、5人次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3人荣立个人二等功、3 8人荣立个人三等功、147人次获个人嘉奖,8人获全国先进个人、28人受到林业局表彰。先后涌现出中国生态英雄华振峰、全国最美警察陈立军、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帽山中心派出所、江城好人赵东海等一批先进典型,引领队伍健康向前发展。
七大警务建立以来,红石森林公安分局的各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警务运行机制和实战化水平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开创了红石森林公安史上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 吉林省红石森林公安分局)
(责任编辑 刘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