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干部下基层有效激发基层社会活力
——访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强
2017-08-01赵函
◎ 本刊记者 赵函
名家访谈
民政干部下基层有效激发基层社会活力
——访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强
◎ 本刊记者 赵函
2017年4月中旬,民政部党组组织和领导32个工作组,160多名民政部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分赴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蹲点乡、抓住县、联系省”为方法,以促进五项民政工作发展为重点,全面推动地方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目前,工作成效已逐步显现。为从理论层面上总结经验,提升工作,更好地促进后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本刊特别采访了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强教授。
记者:李教授,您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在社会调查的一线,是这方面的专家,对于民政部这次全面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重大举措,能谈谈您的看法吗?
李强:民政工作本身就与老百姓的联系最为密切,由于民政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因此可以说,民政工作的重心就在基层。民政部的这次基层蹲点调研工作意义重大。第一,我们国家体系太大,从中央到各省,再到市、县、乡、村,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这次民政干部一直蹲点到乡,经过了很多层级,可以从基层获得第一手资料,直接了解到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情况,这一点非常重要。第二,民政政策落实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基层应该包括城市和农村。但是我国基层太大,就村庄而言,即使不算自然村,只算行政村的话,我国大概有60多万个行政村,基层工作到底怎么抓?在现实中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但是,这次蹲点到乡,充分认识到基层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乡”的重要性,可以把民政政策落实到最基层。第三,不久前,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意见》再次强调了基层的重要性,“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很多问题都发生在最基层。这次《意见》特别突出了“城乡社区”。过去一直强调的是“城市社区”,文件里没有使用过“城乡社区”,这次使用“城乡社区”的概念,说明从我们的顶层设计已经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的,所以,不再把城市和农村区别来看,统一叫“城乡社区”,核心要点就是强调要加强基层的工作。从这方面来看,民政部这次的民政干部下基层,特别强调了要切实加强民政基层工作,应该说,既契合了此次《意见》的核心精神,也符合当前基层城乡社区建设的重点。
总的来看,最近几年,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发展较慢,存在的问题也更加突出。比如,农村空心化造成的农村教育问题。农村儿童数量减少,导致不同村落间合校并校,部分村庄的儿童要到较远的地方才能上学。可见,在城市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农村反而遇到更多新问题。这次民政干部下基层,特别强调了“蹲点乡”,从这方面看,我觉得这次民政干部下基层,确实体现了民政部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变工作作风的全新工作思路。
记者:这次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蹲点调研主要围绕五项民政重点工作加以推动,对此您怎么看?
李强:具体来讲,我认为,这与国家“十三五”规划制定的全面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非常一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而扶贫、社会保障的许多方面都与民政工作密切相关。这次民政干部下基层,推动地方建立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十分必要。最近,中央特别关注精准扶贫,全国积极响应。我认为,解决贫困问题,最主要的动力还应该来自老百姓自己,要激发老百姓自己对实现美好生活、改善生活环境的动力。从这方面看,中央的很多想法是好的,但落地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这次民政蹲点调研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让中央提出的这些好政策、好想法能够真正落地落细落实。
应该说,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发展关键时期,面临着现代化进程中几件大事,比如城镇化率超过50%。世界发展历史证明,当一个国家城镇化率达到50%的时候,利益分化、利益不平衡会产生很多新矛盾,从我们的社会调查和观察来看也是如此。目前,由于利益冲突所产生的社会矛盾还是比较突出,有许多矛盾都从基层发生的。从基层民政情况来看,每个有诉求的民政对象都是个案,如果把每一件事情都在基层处理好,就不至于引起大规模事件的发生;反过来,如果基层处理不好的话,就有可能会引发全国性的重大事件。可见,这次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开展,正是基于民政干部对于多年来民政工作的一种探索和实践,从这点来看,这次下基层关注养老服务质量问题、退伍士兵安置问题等,都是最近中央关于深化改革提出的重大问题,抓住了重点,对于解决基层社会矛盾将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记者:李教授,您对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有什么政策性建议呢?
李强:在中国古代,“皇权不下县”。当时的皇权没有足够的能力管到每一个村庄,主要依靠家族宗族自治。这种体制早已不复存在,政府开始建立从上到下的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这在历史上从未实现过。与自下而上相比,从上到下的力量更为强大,但是政府力量过强又容易导致社会失去活力。我觉得在我们下基层的同时,也要想想下基层做什么。这次民政干部下基层,也应该思考如何激发社会活力。干部毕竟是少数,中国十三亿七千万人,如果只有干部有活力,而十三亿七千万人没有活力的话,这个社会是无法管理的。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力量强大,也能让老百姓有活力。改革开放更是激发了社会活力,这些年来,尽管我们的贫困标准在不断提升,但贫困人口还是在大规模减少。这个动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基层。政府作为基层的带头人,带得好固然是好事情,但是,带头人带着跑,别人不跟着跑,也没有用。可见,下基层最核心的还是要激发基层活力,让基层政权真正起到基层治理的作用,这样带领着人民群众才能做事情,而不仅仅是干部往前跑。
此外,下基层也要注重发现基层的实践创新。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创造了无数的新鲜经验,我们应该将人民群众创造的那些非常可贵的基层实践经验吸收起来,与我们的顶层设计相结合,这时候才能真正完成改革。所以,下基层固然应该把中央精神传达到基层,更应该把老百姓、广大人民群众、基层民政工作者在一线创造的好经验收集起来。顶层设计要与基层实践相结合。顶层设计不与实践相结合,就是空洞没有意义的。恩格斯说,“理论总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老百姓是生活之树的真正源泉,我们的民政干部一定要善于向群众学习。从哲学上来说,毛泽东主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很有哲学性,“从群众中来”意味着,顶层设计如果不能跟老百姓生活接轨,那就是一句空话,只有从老百姓的生活实践中获得设计灵感,生活之树才会是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