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肺化痰汤佐治3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疗效观察
2017-08-01胡斌
胡 斌
(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江苏 镇江 212300)
健脾益肺化痰汤佐治3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疗效观察
胡 斌
(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江苏 镇江 212300)
目的 观察与分析补肺中药汤佐治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某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6例,均为2014年1月~2016年2月间收治,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抑菌疗法)与观察组(常规抑菌疗法+补肺中药辅助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益肺化痰汤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具有清肺止咳和健脾化痰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健康质量,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慢性支气管炎;健脾益肺化痰汤;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疾病的发病率相当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影响与威胁,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延伸为肺气肿或者肺源性心脏病,因此,对该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是尤为重要的。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伴喘息、咳嗽、多痰,通常该病的病程进展相对缓慢。中医治疗方法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过程中主要以清肺化痰、培土生金、辛温通络、补肾健脾和降气行瘀为主[1]。本文将会对补肺中药汤佐治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具体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6例,均为某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间收治,所有患者都满足《实用内科学》当中与慢性支气管炎有关的诊断标准[2],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11例,女7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4.7±2.9)岁;研究组男9例,女9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5.1±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咆哌酮舒巴坦钠进行治疗,静脉滴注,剂量为2 g,一天两次;同时再加以30 mg的氨溴索,静脉推注,一天两次。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健脾益肺化痰汤进行辅助性治疗,药方为:陈皮5 g,法半夏、炙甘草、桔梗、紫菀各10 g、杏仁、浙贝母、瓜萎仁、款冬花、茯苓、白术、桑白皮、党参各15 g、一天一剂,用水煎分两次服用。所有患者的治疗时间为1个疗程,两周时间为1个疗程。另外应当注意叮嘱患者戒烟,预防感冒和加强锻炼。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对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开展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1.4 疗效判定
无效:喘息以及咳嗽症状未发生变化,显效:喘息以及咳嗽症状得到了缓解,有效:喘息和咳嗽等症状均消失。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 论
在临床上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通常会采取综合性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有效的治疗效果的关键是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和安全合理的应用抗生素,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状况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中医主要是对疾病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对疾病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控制,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过程中,能够控制相关并发症和病情恶化的发生。通常中医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效果相对于西医治疗较为显著[3]。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采取中医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的要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所使用的中医药方中的药物均对脾、胃、肺和肾有很大作用,该药方具有清热化痰、补脾益气和止咳化痰的作用。同时对细菌有抑制作用,可以保护肝损伤,调节患者的免疫力。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发病时,患者的心理方面会出现相应的健康问题,患者表现出来的状态相对较差,因此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护理,患者应当注意加强锻炼,应当注意戒烟,对于有害的粉尘、烟雾以及具有刺激性的气体应当避免接触。另外应当注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呼吸衰竭严重的情况,应当立即采用机械通气的方式对患者实施抢救治疗。
综上所述,健脾益肺化痰汤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具有清肺止咳和健脾化痰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健康质量,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1]陈秀华.补肺中药汤佐治116例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04):699-701.
[2]刘徐魏,张武丽.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佐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31):79-80.
[3]吴 静,孙治国.盐酸氨溴索佐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35):107-108.
本文编辑:李 豆
R562.2+1
B
ISSN.2095-6681.2017.06.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