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康复训练诱发脑卒中软瘫期患者联合反应出现的临床观察
2017-08-01李永林
李永林,钟 宁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537600)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诱发脑卒中软瘫期患者联合反应出现的临床观察
李永林1,钟 宁2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537600)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诱发脑卒中软瘫期患者联合反应提前出现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及临床路径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选取80例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变化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40例(单纯康复训练),采用上田敏评定方法中1级评定方法进行评定,以上下肢最早出现联合反应为准,记录联合反应出现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出现联合反应的患者例数的波峰较对照组提前,在疗程的前两周,治疗组出现联合反应的患者比例为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现联合反应所需的平均天数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诱发脑卒中软瘫期患者联合反应的提前出现有明显疗效。
脑卒中;软瘫期;联合反应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急性脑卒中早期,部分患者偏瘫的表现多为软瘫,有研究认为患者偏瘫部位肌张力出现时间的早晚对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程度与该因素密切相关[1]。根据Brunnstrom对中枢性偏瘫本质的认识,受低级运动中枢控制的联合反应的出现,意味着软瘫期的结束,本文通过电针配合康复训练的方法来诱发联合反应的提前出现,缩短软瘫期,使偏瘫患者快速进入Brunnstrom曲线,从而达到缩短康复进程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与纳入标准
项目的研究对象为80例在院住院脑卒中患者,基础情况符合以下标准:①与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制定的诊断标准相符[2],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②首次发病,年龄小于70岁,Brunnstrom评定为Ⅰ期或者上田敏法评定为0级;③神志清楚且病情稳定。能耐受电针和康复训练,按要求完成检查者; ④无认知功能障碍,心肝肾等主要器官无严重疾病,无骨骼肌肉病变所致功能障碍者;⑤能主动配合治疗,完成疗程。详情参见表1。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80例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组40例和单纯康复训练组40例,两组病人治疗前的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s)
组别 n 性别(例) 年龄(岁) 病程(天) 病变性质(例)男 女 脑梗死 脑出血观察组 4 0 2 2 1 8 6 1 . 5 3 ± 3 . 9 2 4 . 0 1 ± 1 . 7 5 3 1 9对照组 4 0 2 3 1 7 6 0 . 3 5 ± 3 . 6 1 4 . 6 3 ± 1 . 6 9 3 0 1 0 P 0 . 8 2 2 0 . 1 6 7 0 . 1 1 4 0 . 7 9 3
1.2.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按脑卒中指南中的要求规范应用中西药物进行对症治疗,生命体征平稳,观察病情不再进展后即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3]。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良姿位的摆放,床上主动翻身训练,健侧肢体抗阻训练,利用联合反应、各种反射诱发患侧肢体肌张力出现;患侧肢体挤压、牵拉、刷、擦、摸、冷热刺激及被动关节活动训练。
(1)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选择上下肢穴位。上肢:取偏瘫极泉、手三里、臂臑、外关、肩髃、曲池、天井、合谷,下肢取患侧穴位:脾关、伏兔、箕门、足三里、阳陵泉、丰隆、血海及解溪[4]。操作方法:患者取卧位,常规消毒后,选择一次性1.5寸毫针直刺或斜刺1~1.5寸,得气后采用10~100Hz疎密波通电30 min,以患者能承受的最大刺激量为度,1次/日,6次/每周,休息1天,至患者出现联合反应后终止目前治疗方案。同时给予康复训练。
(2)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每日治疗前选取上田敏评定方法中1级评定方法分别对上下肢进行评定。评定上肢时,从屈肘位伸展健侧上肢,以对抗徒手阻力,此时,触诊患侧胸大肌有无收缩现象;评定下肢时,使健侧下肢处于外展位,抗最大阻力内收下肢,触诊患侧下肢内收肌群有无收缩现象。以上肢或者下肢最先出现联合反应为准,记录联合反应出现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软件选用SPSS 20.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代表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两组在疗程的前两周,治疗组出现联合反应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出现联合反应的病例数的波峰较治疗组明显提前(见图1);在治疗后患者出现联合反应的平均天数上,治疗组出现联合反应的平均天数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见表3。两组数据说明了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诱发脑卒中软瘫期患者联合反应的提前出现有明显疗效。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现联合反应所需时间对比(n)
图1 两组患者出现联合反应病例数和时间曲线图
表3 治疗后出现联合反应的时间对比(±s)
表3 治疗后出现联合反应的时间对比(±s)
注:经独立体样本t检验,P=0.001
组别 平均天数观察组 11.03±4.67对照组 15.13±6.26
3 讨 论
脑卒中发生早期,由于局部脑组织的死亡及水肿的压迫,使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而此时低位脊髓中枢处于休克状态,患者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处于软瘫期,研究表明软瘫期时间的长短对预后效果有重要影响。所以,在最短时间内使脊髓中枢苏醒,尽早结束软瘫期是脑卒中早期治疗最主要的目标。根据Brunnstrom对中枢性瘫痪后恢复过程的认识,联合反应的出现,即代表软瘫期的结束,上田敏法是在Brunnstrom六阶段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更细化的分级,上田敏法认为卒中后最早出现主动收缩的肌肉群为上下肢的内收肌,通过触摸上下肢内收肌群的收缩,对判断脑卒中结束软瘫期进入联合反应期具有更好的操作性和客观性。
脑卒中早期实施康复治疗已被国内外学者证实对提高脑卒中后治愈率并减少致残率有显著的疗效[5]。脑卒中早期根据Brunnstrom关于联合反应的发生原理,运用PNF、Brunnstrom技术,对健侧上下肢内收肌群实施抗最大阻力训练,可以诱发患侧肢体相应肌肉产生早期的主动收缩;利用姿势反射,运用Bobath技术,诱发相应肌肉的张力;同时通过加强患侧肢体深浅感觉的输入,运用Rood技术,促进神经通路的恢复,诱发早期联合反应的出现。
中风早期,偏瘫侧肢体多以软瘫为主,历代医家多将软瘫期归入痿证的范畴。“治痿独取阳明”出自《素问·痿论》,是实施针刺治疗的主要原则[6]。阳明经属胃络脾,属于后天之本,为多气、多血之经。通过针刺阳明经,调理脾胃之功能,受纳运化水谷精微,使气血化生充足[7],肌肉筋脉得以濡养,正气得以扶助,肢体功能逐渐恢复。故中风软瘫期针刺多采用阳明经穴为主要穴位,同时结合解剖,以肌腱起止点或者感受器密集处作为治疗穴位。配合电针的舒经活络、气血调和、扩张血管、促通神经等作用,使中风早期偏瘫肢体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肢体感觉功能得以恢复。同时,结合神经生理学的原理,通过电刺激增加外周的感觉和电信号的输入,将促通信息反馈给大脑[8],使大脑皮层实现神经功能的重塑;根据反射学说及层次学说,通过对肢体的针刺和电刺激,促使γ运动神经元达到兴奋状态,使脊髓低位中枢易化,进而诱发产生肌张力并逐渐增强[9]。通过电刺,皮肤的触痛觉感受器被刺激后随即产生各种冲动,经触痛觉传导束将冲动最终投射至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各级神经中枢整合处理后,再由锥系(或锥体外系)的运动传导路传出,进而控制、支配相应的骨骼肌[10],使肌肉产生不自主收缩,并促进肌张力出现,肢体产生非随意运动[11],达到防止肌肉萎缩的效果,同时,上位控制运动逐步取代下位控制,最终实现肢体的运动功能的恢复。
脑卒中早期运用电针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手段,两种治疗方法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切入时机也一致,通过将两者结合,对提前诱发联合反应的出现,有效缩短软瘫期的时间,使患者快速转入联合反应期、共同运动期、分离运动期,最终恢复各种肢体功能,对增强患者的信心、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恢复社交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郭文涛,齐智慧,庞长绪.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与脑梗死复发率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04):72-73.
[2]崔 娟.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浙江医学教育,2013,(06):36-38
[3]王俊英,李 华.个性化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09):653-655.
[4]李彩云.分期辨阴阳标本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0,(12):2273-2274.
[5]宁惠明.32例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2013,(20):72-73.
[6]王洪峰.电针膀胱经五脏俞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
[7]赵 瑾,李金坡.针刺治疗痿证[J].吉林中医药,2013,(12):1274-1276.
[8]宁长青,曹彦俊,冯 伟,林 研,陆静珏,李贞晶,余小明,沈黎辉.针灸推拿综合康复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10):47-48+56.
[9]桂成佳.针刺配合西药治疗84例神经外科术后偏瘫的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9,(08):117-118.
[10]王文春,卢家春,江 玥,庞日朝,呼永河,董 超,王彧,孙年怡,李 蓓,崔银洁,秦慧慧,刘素贞,刘建成,柯晓华,张安仁.针刺双下肢肌肉运动点治疗外伤性截瘫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2013,(12):29-31.
[11]姚 舜,郝玉鹏,康 洪,张 艳.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软瘫期上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3,(07): 596-598.
本文编辑:李 豆
R741
B
ISSN.2095-6681.2017.06.39.01
2015年玉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玉市科计20150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