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点状缝扎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和体会
2017-08-01王晓龙
王晓龙
(海安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 南通 226600)
改良点状缝扎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和体会
王晓龙
(海安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 南通 226600)
目的 探讨改良点状缝扎术式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和体会。方法 将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分组,分别采用传统术式和点状缝扎改良术式,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手术体会。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住院时间、切口美观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点状缝扎术式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外形美观,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大隐静脉曲张;踝部溃疡;点状缝扎;疗效;体会
大隐静脉曲张主要因静脉瓣缺损、静脉壁薄弱及静脉内压增高所致,病变的浅静脉伸长、扩张和蜿蜒蜷曲,多见于长期站立工作和体力劳动的人群,是普外科常见疾病之一[1]。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逐渐出现患肢胀痛和沉重感,小腿下段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严重者出现血栓性浅静脉炎、溃疡、静脉破裂大出血等,常需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全程抽剥大隐静脉,创伤大、恢复慢、影响下肢美观。近年来,我们采用高位结扎联合点状缝扎的改良术式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普外科2014年1月~2016年10月手术治疗的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彩超检查确诊;排除静脉栓塞、静脉炎、严重溃疡等。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34~74岁,平均年龄(46.5±6.3)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6.7±2.4)年。按照入院时间的单双数,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检查,选择硬腰联合麻醉。①对照组:在患至卵圆窝下方作长约5~6 cm的斜行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解剖出大隐静脉入股静脉前的5根属支,分别结扎切断。将剥脱器深大隐静脉的向远心端至膝关节或膝下,剥脱该段静脉;小腿部曲张的大隐静脉及其分支分段切开剥脱。②观察组:卵圆窝下方作长约2~3 cm的斜行切口,结扎处理属支,不予剥脱。向下分多次点状缝扎曲张的静脉,用圆针带4号丝线从曲张的静脉一侧皮肤进针,紧贴绕过静脉内面,从另一侧皮肤出针打结,直至内踝上方。弹力绷带从踝部向上至股部加压包扎3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切口美观度等指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全组患者均手术顺利,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深静脉损伤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住院时间、切口美观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手术和恢复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的手术和恢复情况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VAS 住院时间(d) 切口美观度观察组 30 32.5±5.3 12.3±3.5 2.6±0.4 6.8±1.2 5.8±1.3对照组 30 56.4±8.7 47.8±7.9 4.3±0.7 11.8±1.9 3.6±1.1
3 讨 论
传统的高位结扎加剥脱大隐静脉的术式已经使用了一百多年,能在大隐静脉入股静脉之前,切断大隐静脉的主干和多根属支,有效去除静脉血液的逆流,显著降低下肢静脉高压,解决下肢浅静脉曲张和并发症,并且可有效治愈下肢静脉性溃疡和有效防止溃疡的复发,是一种经典的术式[2]。但是传统的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的手术切口较多,优势多达十数个,术中出血较多,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创伤显著增大后,术后恢复减慢,特别是并发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患者,且易发生切口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遗留的切口疤痕较重,明显影响外容美观,较多年轻的女性患者常难以接受。
我们采用大隐静脉行高位结扎后,下肢的曲张的静脉主干采用点状缝扎和局部压迫的改良术式,进入股静脉的大隐静脉主干和属支已经结扎,各分支血管内无大量血液倒流充盈;分段点状缝扎和加压包扎后,各段分支闭合、产生血栓和炎症反应而闭塞,达到了去除静脉逆流和缓解下肢静脉高压的手术目的。仅有腹股沟下方有较小的斜形切口,其他无需再作切口,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创伤显著减轻,术中出血量明显下降,避免了术后切口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加快了术后的康复,住院时间相应缩短,降低了医疗总费用[3]。术后患肢几乎不会遗留明显的疤痕,受到部分患者特别是年轻的女性患者的推崇。
在本研究中,采用改良术式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采用传统术式的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承受的痛苦指数明显降低,住院时间缩短,而切口的美观度大为改观,获得了理想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高位结扎加点状缝扎局部压迫的改良术式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外形美观等优点,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值得在普外科临床推广和开展。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14-617.
[2]王家泰.改良手术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15例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5):106-107.
[3]史晓俊.高位结扎+分段剥离结合间断缝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体会[J].中外医疗,2012,31(12):60-62.
本文编辑:李 豆
R654.4
B
ISSN.2095-6681.2017.06.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