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敦煌壁画之敦煌伎乐敦煌图案的绘画风格
2017-07-31刘璟贺明
刘璟+贺明
摘 要:敦煌石窟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世界上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其绘画风格表现在:佛教为实现人间创造了一个理想天国——净土极乐世界。敦煌伎乐天和敦煌飞天一样,从敦煌石窟建始出现,到敦煌石窟停建的消失,历经了10个朝代,有了1000余年。经变画的绘画构图大体相似,是净土极乐世界的全景描绘。敦煌藻井图案,历世不衰,凡开洞窟,必有藻井。敦煌是个巨型的绘画美术宝库,即使是佛教内容,所使用的也是绘画美术语言,所以唯从绘画语言上方能解意。然而世界上所有的文物遗址,很少像敦煌这样聚集着大批热爱艺术的画家。
关键词:敦煌壁画;伎乐天;敦煌飞天;绘画风格;敦煌图案;藻井
一、敦煌壁画概述
敦煌是坐落在一片沙漠中的绿洲,是佛教中所描绘的一方净土,堪称世界艺术遗产中的重要文明发源地。敦煌石窟我们本地人俗称为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大大小小的石窟就共有石窟552个,算下来就有五万多平方米的历代壁画,是世界上壁画最多最广的艺术石窟群,其绘画和彩塑内容极为丰富。敦煌石窟壁画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敦煌壁画,壁画的范围巨大,其佛教艺术绘画内容丰富,当时的画师绘画技艺高超。石窟里的的壁画大概分为这几类:
(一) 保存甚好的有佛像画
在作为佛教艺术中,主要壁画有佛像画,——三世佛、七世佛、释迦牟尼佛、多宝佛、贤劫千佛等;各种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等;天龙八部——天王、龙王、夜叉、飞天、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王)、紧那罗(乐天)、大蟒神等等。这些佛像大都画在说法图中。仅莫高窟壁画中的说法图就有933幅,各种神态各异的佛像12208身。
(二) 经变画
应用绘本形式,用通俗易懂的绘画表达“经变”。
(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
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西魏249窟顶部,除中心画莲花藻井外,东西两面画阿修罗与摩尼珠,南北两面画东王公、西王母驾龙车、凤车出行。车上重盖高悬,车后旌旗飘扬,前有持节扬幡的方士开路,后有人首龙身的开明神兽随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分布各壁。飞廉振翅而风动,雷公挥臂转连鼓,霹电以铁钻砸石闪光,雨师喷雾而致雨。
(四)供养人畫像
供养人,解释为当时奉养佛的信奉之人。他们为了能在当时表达他们虔诚之心和世代流于青史,并将自己的肖像绘本于墙壁之上,以表达他们的虔诚之心。
(五) 装饰图案画
为了装饰当时的岩壁石窟,画工应用了各大装饰图案来修饰,有藻井,有华丽的衣冠服饰。当时的装饰图案精美华丽,色彩熠熠。装饰的图案主要有藻井图案,各壁装饰图案、佛龛装饰等。
(六) 佛教本身壁画
佛教为了弘扬他们的佛法,以绘画艺术的绘本形式表达来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引述,此时,在各大洞窟历经数代的传播用绘本的形式描述佛教本身故事,在各大人民群众中,悉数了解和观摩当时朝代所遗留下来的佛教故事,壁画中绘画技艺精湛,故事动人。
二、敦煌伎乐——绘画风格
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其绘画风格表现在:佛教为实现人间创造了一个理想天国——净土极乐世界。那时的音乐、舞蹈最能表现人间的自由欢乐。因此,在佛教石窟,寺院壁画中描绘了佛国的极乐世界时,就离不开音乐、舞蹈。敦煌石窟中,几乎每个洞窟里都有乐舞伎人和乐舞场景的描绘。仅莫高窟统计:壁画中有乐舞描绘的洞窟有 236个,共绘有各种乐队500组,乐舞伎人4000余身,乐器44种,4500余件。在世界壁画史上,这些足以反映当时的音乐舞蹈形象。从场景来说,无论是乐器的品种、数量,还是乐舞伎人的数量及其所表现的形式,甚至在时间的跨越和连续性方面,敦煌石窟里的壁画都是无与伦比的。如果把敦煌石窟壁画中的音乐,舞蹈形象研究整理出来,那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乐舞史。
中国古代把从事音乐、舞蹈的艺人称作为伎人。壁画里有乐伎和舞伎之分。敦煌壁画的研究者把他们称作为伎乐天和伎乐人。伎乐天是佛教原有的名称。在印度把神称为“天”,伎乐天就是佛国天界中音乐天神和舞蹈天神的合称,有各种不同人物,如壁画中显现的天宫伎乐、飞天伎乐、菩萨伎乐、化生伎乐、美音鸟伎乐、护法神伎乐等。伎乐人其实就是现实中人间的音乐,歌舞艺人。因出现的场合不同,壁画研究者把他们分别定名为:供养人伎乐、出行图伎乐、嫁娶图伎乐、宴饮图伎乐、本身故事画伎乐,等等。敦煌石窟壁画中的音乐、舞蹈形象,绝大多数是佛国世界里的伎乐天,俗称人间的伎乐人,保留下来的数量很少。
敦煌伎乐天和敦煌飞天一样,从敦煌石窟建始出现,到敦煌石窟停建的消失,历经了十个朝代,有1000余年历史。其中绘画形象特点,主要分为两大时期:
(一) 北朝至隋代时期
乐舞的绘画形象主要是天宫伎乐,画在窟顶四披下沿和洞窟四壁上层连接的地方。在窟内此位置上以横长方形几何纹画一层或二层天宫栏墙,栏墙上面画具有希腊柱头的圆券宫门,或具有中国建筑风格的阙楼式宫门。每一宫门里有一身伎乐天,露出上半身,或奏乐,或舞蹈。此时的宫门建筑、人物造型及绘画艺术多受印度和西域佛教艺术的影响。天宫伎乐中的乐伎多演奏西方的箜篌、琵琶、腰鼓、排箫等乐器。天宫伎乐中的舞伎,姿态各异,变化丰富,扭腰出胯,伸臂撑掌,动作舒展奔放,既带有浓厚的印度风格,又兼具西域少数民族粗犷豪放的精神。
(二)隋唐至宋元时期
乐舞形象主要是飞天伎乐和菩萨伎乐。隋唐之时,随着飞天的女性化、乐舞化及中国化,飞天的职能不仅是为佛国世界和佛陀说法事、献花、供香、做礼赞,也开始手持乐器,挥舞彩带,以乐舞作供养。飞天伎乐不仅画在天宫栏墙上,也画在了说法图和大型经变画中。飞天伎乐一直延续到宋元时期。
经变画的绘画构图大体相似,是净土极乐世界的全景描绘。由三大部分组成:极乐世界中的天宫楼阁;极乐世界中的佛陀说法、菩萨天众听法会;极乐世界中的自由欢乐景象。自由欢乐的景象是用乐舞场面来表现的。乐舞景场的描绘就成了经变画的主要内容之一,几乎占经变画面积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一些经变画中最精彩的部分,往往在乐舞图中。经变画乐舞图中的乐伎和舞伎就是菩萨伎乐。他们在佛国世界里以乐舞为佛陀和天人做供养,因此也可以称为供养菩萨。他们的衣冠服饰、人物造型和供养菩萨相同。在经变绘画的乐舞图中,壁画中舞伎的地位很突出,他们的衣饰华丽,千姿百态,形象优美,是古代画工精心创作描绘的对象。他们的舞姿往往是画工对某种舞蹈的一个瞬间、一个动态的捕捉写生,其绘画的特点是既真实又生动。
三、敦煌图案绘画表现
敦煌图案画描绘的对象和部位,分为边饰图案、背光图案、龕楣图案、人字披图案、藻井图案、佛座图案、华盖图案、花砖图案、器物图案、服饰图案等十几种。每种图案都有成千上万,难以历数。
壁画中绘画表现在藻井图案装饰美化石窟的顶部,在各种图案中最为精美恢弘。一座洞窟就是一个佛国世界。洞窟顶部的藻井代表佛国的天堂,是现实人间信佛僧众大众去世后,灵魂寄托的地方,也是佛国众神向往居住的极乐胜地,所以古代画师对石窟藻井的描绘格外精细。藻井图案与其他图案相比,是具有独立格局的图案画,规模最宏伟,纹样最丰富,结构最完美,描绘最精致。可以说是敦煌石窟中各类图案的集大成者。藻井图案中各种丰富的纹样,不仅是中国人民创作的,而是来自世界四大文化,是几千年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智慧花朵。
敦煌藻井图案,历世不衰,凡开洞窟,必有藻井。从北京到元代,代代开凿洞窟,窟窟绘有藻井图案。仅莫高窟492个洞窟中,现存完好的藻井图案就有300多幅,是当今世界上保存藻井图案最多的石窟群。随着石窟时代、窟形、内容的变化,在不同的时代所建的洞窟里给我们留下了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藻井图案。由于年代久远,现存的藻井图案都已陈旧变色,有的已经破损。研究院的艺术家们复原修复临摹了未被完全破坏的敦煌藻井图案,最具时代风格特点的藻井图案,作以观摹,使热爱绘画的人们能够欣赏领略敦煌藻井图案的恢弘精美,并能够在现代装饰绘画中表现出更有新意的绘画元素。
四、结语
敦煌壁画中,造型上就数演奏琵琶的伎乐飞天和伎乐菩萨最多,有的竖弹,有的横弹,有的倒着弹,有的反着弹。仅反弹琵琶伎乐天,在敦煌壁画中就有十几身。乐舞团中的舞伎是许多反弹琵琶伎乐中的绘画造型中最美的一身,它被作为敦煌这个美丽城市的代表坐标元素。在甘肃省敦煌艺术剧院编创的《丝路花雨》舞剧中,以敦煌壁画中就数这身份弹琵琶的造型形象元素为素材,为主角英娘编导了一段反弹琵琶舞蹈,扬名了全世界。从此,反弹琵琶就成为了敦煌伎乐的标志元素。
敦煌是個巨型的美术宝库,即使是佛教内容,所使用的也是绘画美术语言,所以唯从绘画语言上方能解意。然而世界上所有的文物遗址,很少像敦煌这样聚集着热爱艺术会的画家们。画家们在这里的使命,首先不是学习和继承艺术的传统,而是研究与保护这宗浩大的敦煌瑰宝,使其修复研究临摹自成体系。敦煌绘画的特点应该是保护性的修复和临摹还有欣赏性的复制,这就使敦煌壁画的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性、科学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史敦宇,欧阳林,史苇湘,金洵缙.敦煌乐舞[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4.
[2]樊锦诗,刘永增.敦煌鉴赏精选[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3]樊锦诗.敦煌石窟[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