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社会保障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7-07-31刘丽霞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

刘丽霞

摘 要: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是政府用非市场化手段纠正市场化结果,追求社会公平。社会保障属于“准公共产品”,其主要部分必须由政府提供。开征社会保障税,重新确立财政在社会保障中的主体地位,是政府职能的归位。

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税;政府财政

一、社会保障体系与社会保障税

社会保障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国家向那些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它难以抗拒困难的社会成员,在其生命的最脆弱时期,为保证其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由于受政治、经济及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世界各国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时间、范围、保障项目的多少等具体内容上千差万别。然而,无论哪个国家,由政府举办社会保障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资金的筹集,由于依靠提高缴费率的余地越来越小,令执政党倍感苦恼,却苦无良策。其筹资的具体办法有:1.社会保障税,由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2.社会保障统筹缴费,社会保障基金由政府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和运营,不直接构成财政收人,不足部分由财政补助。3.强制储蓄,将雇员的缴费和雇主为雇员的缴费存人个人帐户,款项及由此产生的利息所有权归雇员个人,政府仅有部分使用权和调剂权,性质上接近商业保险。其中,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开征社会保障税。虽然社会保障制度几经改革,却从未发现哪个国家放弃社会保障税的开征,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政府财政在社会保障中的地位与作用

1.管理主体缺位是我国社会保障改革过程中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社会保障管理是在社会保障运行过程中,对各种社会保障事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监督,它通过对社会保障管理权利的科学划分,形成政府内部管理权利的分配关系,并使之制度化,即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以增强社会保障运行过程中的“免瘴力”。我国历史上沿袭下来的主要负责社会保障管理的部门有民政部、劳动部、人事部、卫生部等,而实际负责社会保障管理的部门多达20多个,即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由各部门兼职。依靠部门的广泛参与,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但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产生了超出部门管理的保障项目,原有的管理框架已经不能继续实行有效管理,产生真空和断层,需要对管理权利进行重新组合。与此同时,原有的管理体制的矛盾也渐渐暴露出来: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权威机构的协调,也缺乏处理这类关系的准则,形成部门的“势力范围”,固化了部门的既得利益。比如许多政府部门甚至行业主管部门都要将自己承担的社会保障,从行政管理到具体业务统管起来,自成体系。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一涉及部门协调,往往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左顾右盼、举棋不定,谁都不敢独立负责或不能独立负责,许多改革措施因此被“搁浅”。以现行方式筹集的社会保障基金未完全纳人国家预算,而是由地方或部门设立的社会保障机构分头管理,未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收、支、管、用与政策制定高度统一。由于社会保障经办机构行政上隶属地方政府领导,当地方建设资金短缺,社会保障资金常被看成可用财源,好不容易筹集上来的社会保障资金被挪用:炒房地产、炒股票、盖办公大楼等违纪行为时有发生,甚至因投资失败而无法收回。由于到目前社会保障还没有一部全国性的法律,使社会保障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得不到有效的纠正,缺乏资金支撑的社会保障大厦岌岌可危。

2.财政与社会保障的内在联系使财政天然成为社会保障主体

社会保障是由国家推行的制度来解决居民遭遇生存普遍风险的困难,它起源于社会化大生产造成的不可抗拒的风险,是无法通过市场经济本身得到解决的,只能由作为社会中心组织的国家来完成。因此,绝大部分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会福利费的取得和支出只能由国家来承担,这与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人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性质是一致的。我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抚恤事业费,二是社会福利救济费,三是自然灾害救济费。这部分支出没有建立专项资金来源,由政府的经常性预算收人安排的;尽管社会保险有专项基金收人,但从根本上仍然是财政资金的转移,社会保险项目(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的资金来源依靠企业、雇主和个人负担的部分,由于可以税前列支,使税基缩小,成为变相的国家负担;即使是目前实行的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也只能适应一般或正常情况下的资金需求,其支撑能力是十分脆弱的,需要国家财政的资助、调剂和平衡,作为最后出场人,财政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干系”。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是由政府集中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是政府强制建立并承担责任的专项基金,虽然有别于一般性的政府资金,政府不能随意支配,但政府和财政部门承担着管理和监督的责任,需要从宏观上加以控制,保证资金安全,纳人财政预算是一种最稳妥可靠的办法。

3.财政成为社会保障主体的主要作用

(1)有助于财政职能的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比较强调公共部门的主导作用,私人部门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表现出强烈的广泛参与竞争性经济领域的倾向,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的“精力”显得“不足”,事实证明这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低效的。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抑制政府对竞争性经济领域的参与,还政府社会管理者的本来面目是我们应该选择的正确道路。社会保障正是政府应该管理的社会公共事务,有助于由“政府财政”转向“公共财政”。

(2)有助于财政收人结构的转换。经济全球化和税收国际化的发展要求我国税收制度加速与国际接轨,以流转税为主体向所得税为主转换是必然趋势。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政府宏观调控的任务十分繁重,所得税具有其它调控手段无法比拟的作用。而所得税制度尚不完善,有许多税源被遗漏,社会保障税便是其中之一。

(3)有利于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保证经济持续增长,财政支出结构应有不同组合。我国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业本是寻常之事,但社会保障安全网的不到位,极易演化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会使市场经济改革目标成为泡影。这时,政府必须依靠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来解决这些颇为棘手的社会问题,为社会增加润滑剂,通过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建立由政府控制、自成体系的社会保障制度,支撑经济的平稳运行。

(4)便于政府正确处理社会保障与宏观经济的关系。财政是政府资金管理的中心部门,是其它任何部门都無法比拟的。财政的职能之一是通过自身的收支实现对国民经济的有效调控,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同时,财政承担着社会保障义务,其义务大小,取决于社会保障能否实现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论社会保障绩效治理的操作性路径
家庭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作用初探
论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关系浅析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