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野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017-07-31黄杭
摘 要: 国际国内两个社会不断发展不断变革的现今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表现方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以无产阶级的“法”为核心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为了适应当前国际国内两个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变革数千年以来中国传统政统中“以人治国”所遗留的弊端,通过现代化的改革,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一直贯彻下去。
关键词:十八届五中全会 依法治国 马克思主义理论 法治国家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268-01
一、什么是國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再次强调了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坚持开放发展,进一步统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体性,经济社会发展更趋合理。领导干部要打开世界的眼界,开放的思维,不断为国家和民族创造更多的财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先提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二是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于国家治理体系的论述揭示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所包含的三个科学内涵:1.其政治属性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集中体现;2.国家治理体系包含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治理和党的建设六个部分,而且这六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整体;3.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必须规范化、效率化、法制化、民主化和协调性这五大目标。
什么是国家治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能力就是国家制度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2]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在实践中的表现,是检验国家治理体系是否合格、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标准。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表明了党和政府正在从思想上、行动上摆脱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开始向政府、市场、社会和民主的交叉共享模式发展。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密不可分,互相作用的统一整体。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治理能力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的和结果。要想实现真正的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合法及有效的治理体系;有了科学的治理体系才能够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不是分割开来毫无联系的两个部分,而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只有科学的治理体系才能孕育高水平、现代化的治理能力,只有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就像恩格斯所说的:“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只能时才能持续下去。”[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是内在统一的关系。要完善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其核心就是要做到“依法执政”,让法律成为国家治理的依据,由“人治国家”向“法治国家”转变。
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由“人治国家”向“法治国家”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时候,说道这么一段话:“实际上,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是我国为了适应国内国际新形势新要求,为了更好的适应人民民主专政的要求,让国家政体的构建和国家职能的执行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潮流,让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以人治国”、“官员治国”的传统“政统”转化为更为理性、更为合理、更符合人民民主专政理念的政体,将“以人治国”转化为“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是“以人治国”转化为“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进化的体现。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过程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具体国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为导向,针对当前国际国内所面临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这既是由中国具体国情所决定的,也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国要实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坚持两大原则: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思想不动摇;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符合具体国情。其中,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处于领导地位也是核心地方的点就在于“法”的建设。
因此,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执政能力的提升,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而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人治国家到法治国家的转变的核心是经济的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互相带动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与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促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在适应经济发展的同时,必然要反过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与经济体制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R].北京:2015年
[2]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R].北京:2013年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523页
作者简介:黄杭(1986-),男,内蒙古化德人,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福泉市委党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