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凉市城镇化建设中文化建设问题研探

2017-07-31张犇

中文信息 2017年7期
关键词:平凉市文化建设

摘 要: 文化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凉市目前在以乡村舞台为抓手,在文化建设方面创造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做法,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只有破除政策、资金、思路瓶颈,才能将这一建设任务顺利健康推进。

关键词:文化建设 乡村舞台 平凉市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238-01

甘肃省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乡村舞台建设,组建村级自办文化社团,搭建群众自娱自乐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自2013年12月起,平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乡村舞台建设“一年试点、两年过半、三年全覆盖”的目标要求,乡村舞台建设呈现出繁荣景象。

一、平凉市乡村舞台建设整体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是整合资源要素,提高服务效能。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双联”行动,全面整合组织、宣传、文化等相关部门实施的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建设等基层建设项目,实行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实现了服务设施和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综合利用。同时,将计生服务、农技培训、文体活动、司法帮扶等纳入乡村舞台建设平台,拓展了服务群众的综合功能。

二是拓宽投资渠道,提供资金保障。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将乡村舞台列入政府为民措办实事,按照“财政支持一点、项目安排一点、双联单位筹措一点、企业赞助一点、个人集资一点”的办法,多方筹措建设资金9200多万元,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加快了建设进度。

三是组建民间社团,开展文体活动。市、县(区)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充分发挥培训、辅导等职能作用,在全市乡镇、村社组建社火队、舞蹈队、戏曲队、合唱队、体育队、健身队等群众文体团队1000多个,定期举办文体娱乐活动,涌现出了“民间戏社”、乡村礼仪艺术团、“崆峒笑谈”演艺中心和“庄浪高抬”等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团队和文化品牌。

四是突出文化特色,丰富活动内涵。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每个乡村舞台建有文化墙、文化长廊、农耕文化馆、民俗博物馆,实现了“一村一特色、一台一品牌、一处一风景、一廊一主题”。同时,广泛开展“道德讲堂”、“和谐五星”、“十大孝子”等宣讲评选活动,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戏曲、皮影等“非遗”项目和民间工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拓宽农民致富渠道。

二、平凉市乡村舞台建设区的主要成效

一是传播了科学思想。乡村舞台建设突出活动的思想性,有力推动了中央、省、市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一些难点工作如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农民求知、求美、求乐、求发展的热情高涨,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涌现出了生态旅游型、非遗传承型、集镇带动型、产业致富型等多个类别的典型,激发了广大农民奔小康的热情,加快了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二是促进了村庄和谐。有些农村文化社团坚持把自演自乐延伸到农户、村社的婚丧嫁娶、庆贺庆典,推动了农村的文化交流,及时有效地巩固和抢占了农村的思想文化阵地。庄浪县水洛镇柳咀村大力开展孝道文化建设,通过建立孝道碑、布置孝道文化展室、制作二十四孝文化宣传长廊,带动、促进了乡风文明。近两年,该村未发生一起刑事犯罪,打架斗殴、聚众赌博、封建迷信等现象明显减少。据调查,凡是建有“乡村舞台”的村,笑声多了,麻将声少了;文明礼让多了,邻里纠纷少了;相信科学的多了,信仰邪教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游手好闲的少了。

三是提高了致富技能。乡村舞台建设满足了农民学科技、学文化的强烈愿望,提高了农民从事果园管理、蔬菜种植、畜牧养殖、民俗文化产品加工开发的水平和技能。静宁县仁大乡峡口村依托“乡村舞台”,长年开办 “学科技、早致富”夜班,定期开展果园管理、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专题培训,农民的致富技能大幅提高。该村果农当年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户均3万元以上。

同时,需要清醒认识的是,同先进地区农村的文化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无法满足广大农民公共文化“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发展愿望。主要表现在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不足、规划层面的创新不够、各个层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大、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农村文化人才匮乏等方面。

三、解决乡村舞台建设管理方面瓶颈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全市在广大农村,全面开展建设的乡村舞台是新常态下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巩固和抢占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保障。广大干部群众只有充分认识乡村舞台建设的重要性,把乡村舞台纳入“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平台,才能有效整合各类资源要素,统筹推进建设进度,如期实现建设目标。

二是工作上要分类指导。全市1516个行政村,要坚持分类指导,分清“好、中、差”,区别对待,稳步推进。对于自然条件好、经济发展快、基础设施全、文化氛围浓的“一类”村社,要将村庄开发作为有机整体,统筹考虑,联动发展,努力将其建成高标准、全要素、有特色的品牌示范村;对于基础条件稍差一些、中等档次的“二类”村社,要率先组建一支10人左右的民间自办文化社团进行引导;对于地方偏远、条件落后、人口较少,当前组建文化社团有困难的“三类”村社,可以等条件成熟了,再向“二类村”发展。

三是内容上要软硬齐抓。要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乡土特色与核心价值、硬件设施与软件建设两手齐抓,整体推进。在规划建设方面,要大力整合资源设施,统筹考虑,联动发展,形成推进“乡村舞台”建设的强大合力。在内容建设方面,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家园和谐的文明乡风。

四是方法上要调查统计。如何完成建设指标,最关键、最急迫的就是要做好调查摸底、数据统计工作。市、縣(区)要设计、下发调查统计表,比如“一类村”调查什么、统计什么;今年建成的“一类村”是多少,明年后备建设的“一类村”是多少,后年提升档次、能够建成“一类村”的“二类村”是多少,要把这些基础数据及时统计上来,做到心中有数、分类培育、按时上报。

五是推进上要整体联动。全市应将乡村舞台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起来,按照“财政支持一点、项目安排一点、双联单位筹措一点、企业赞助一点、个人集资一点”的办法,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帮扶、群众参与”的联动机制。

参考文献

[1]孔琛琛.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文化建设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

[2]丁永祥.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反思[J].江西社会科学.2008(11)

作者简介:张犇(1985-),男,历史学硕士,中共平凉市委党校讲师。

猜你喜欢

平凉市文化建设
平凉市出台生态护林员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新时代中小型博物馆现状思考与发展对策——以平凉市博物馆为例
平凉市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
平凉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研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平凉市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