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SWOT态势角度看家庭农场内在布局与外部大环境

2017-07-31周琴

时代金融 2017年18期
关键词: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SWOT分析

周琴

【摘要】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的有效形式。本文从SWOT态势角度分析了家庭农场发展的内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大环境下的机会和威胁,提出了创新金融服务,强化政府扶持政策;加强职业农民培育,提高农场主综合素质;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以及加快三产融合提升农业价值链四个方面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家庭农场 SWOT分析 新型职业农民 金融服务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也大幅提升,农村经济得到改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显示出疲态,不再适应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适应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是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的必然选择。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劳动力结构和数量的变化,农村劳动力的兼业化和老龄化问题突出,都要求新的经营方式——家庭农场的出现。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经营主体之一提出,家庭农场就在中国快速发展起来。2013年“家庭农场”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传,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家庭农场,是对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对改变农村小而分散的土地经营格局,增强农业发展活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都有重大意义。

二、家庭农场发展的SWOT分析

据农业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87万户各类家庭农场,经营耕地面积达到1.76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4%。其中,经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超过34万户,平均经营规模达到150亩左右。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但其存在的劣势和威胁也不容忽视。

(一)家庭农场发展的内在优势与劣势

1.内在优势。第一,家庭农场经营优势。与农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不同的是,家庭农场包括两大经营优势,一是家庭经营优势,二是规模经营优势。家庭农场是以农户为基本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产业规律和世界发展规律来看,家庭无疑是农业经营最有效的经营主体。家庭经营的优势并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被淘汰,反而是极强地适应了发展,家庭本身就具有生产性,家庭成员有着高度一致的长远目标,相互信任,彼此了解,为了共同目标,会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农业生产对象也有其自身的生长规律,是有生命特征的动植物,需要劳动者有更强的责任心,家庭经营有助于这种责任心的实现。在规模经营优势方面,与传统小农经济不同,家庭农场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同时又克服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缺点,通过租赁、承包、互换等方式获得土地经营权,实现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农业生产机械化、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第二,土地和劳动力优势。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甚至一部分人完全在城市扎根下来,剩下大量土地闲置荒废无人耕种,或劳动力老龄化无力耕种。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家庭农场的出现则可以这个问题。首先,家庭农场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实现规模经营,而出让土地者可以通过租赁土地获得一定收入,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其次,农民兼业化现象普遍出现,农忙时外出务工者回到土地上可以有效解决人手短缺问题。

2.内在劣势。第一,新型职业农民的缺乏。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必然会带来农业经营主体的改变。新型职业农民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家庭农场的经营主体必须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是巩固和发展家庭农场的基础和核心。与传统农民、兼业农民不同,新型职业农民除了符合农民的一般条件,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是市场主体;二是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一般具有较高的收入,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而且后继有人;三是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还要求其行为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

我国目前还缺乏新型职业农民,2017年1月29日,农业部出台“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我国开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短,取得资格人数较少,和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尚未匹配。

第二,营销渠道的单一。针对农产品销售渠道,企业一般只采取一两种营销渠道进行产品销售,主要集中在加工企业、合作社、经销大户。多数家庭农场通过经销大户进行销售,一些家庭农场通过农产品购销企业进行销售,选择这两种营销渠道的家庭农场占据很大比例,少有家庭农场选择电子商务和自营销售这两个渠道。营销渠道的单一使得市场需求固定,增大销售风险,专业营销知识缺乏和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必将导致农产品销售遭遇瓶颈,产品同质化现象愈加严重。

(二)家庭农场发展的外部大环境

1.外部机会。一是国家和地区政府政策的扶持。自从2008年以来,国家不断出台对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目前来看,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家庭农场登记,农业社会化服务,家庭农场财政、金融、税收,家庭农场人才培训等方面。除了国家层面,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措施,如南京市2014年出台了《南京市示范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指出了南京市示范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规范了家庭农场的制度建设,且对示范性家庭農场优先给予扶持,并择优推荐申报省级、国家级示范家庭农场。同年扬州市确定了四项家庭农场发展的扶持政策:扩大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夯实家庭农场组建基础;制定市级示范农场标准,组织开展创建活动;强化金融支持;落实农业用电支持政策,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以上政策体现了国家和地区对家庭农场的认定和支持,为南京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是土地流转的推进。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伴随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2017年中央颁布了了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完善了土地流转制度,促进了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空间。

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并积累了一定经验,服务范围从简单的种养技术向农产品保鲜、加工、销售、技能培训等领域延伸,形成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产、农村商品流通、农村金融、农村信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六大服务体系,促进了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政府涉农服务机构功能日渐完善,在一些地区建立起涵盖县级推广中心、乡镇技术推广服务站、村科技人员和村级科技示范户的四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为农户生产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推动了家庭农场的发展。

2.外部威胁。一是惠农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但在政策落实情况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南京市2016年出台了惠农补贴政策,但真正到农民手里的所剩不多,补贴项目太多而补贴标准又太低,拿到农民手里的只是个占着补贴名头的假象,甚至还出现冒领、挪用补贴金等现象。

二是金融服务困境。目前我国家庭农场正在快速发展,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金融支持却难以适应它的发展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信贷条件与起步阶段的家庭农场不相适应;贷款规模和期限结构与家庭农场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农业保险发展之后,对家庭农场的保障功能发挥不足。

三、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职业农民培育,提高农场主综合素质

家庭农场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家庭农场主的素质和能力,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巩固和发展家庭农场的基础和核心。新型职业农民难以自然形成,需要政府的扶持和专门的教育培养,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首先,由政府出资委托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等对家庭农场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文化知识和农业技能、生产技术的教育培训,提高农场主的科学文化素质、市场意识和现代管理水平;其次,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场主的法律意识;最后,政府出台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农业院校特别是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毕业生到农场工作,鼓励有文化、有技术的务工人员回乡务,提高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水平。

(二)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助推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生产小农户、运输长距离、销售大市场、消费高要求”的旧有矛盾,又面临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应由中央政府统筹全局,由各级政府具体建立本区域农产品市场体系;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政府要减少对农产品市场的干预,使市场充分发挥它的决定性作用;健全产销衔接机制,创新流通方式,鼓励农场主等发展电子商务流通方式。

(三)创新金融服务,强化政府扶持政策

资金短缺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和保护,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一是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产品创新,积极拓宽家庭农场抵质押担保物范围。鼓励金融机构推出专门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农场主签订的大额订单等抵押贷款产品,配置足够的信贷资源;拓宽家庭农场多元化融资渠道,对达到相关要求的家庭农场,可在银行间市场建立绿色通道,探索公开或私募发债融资,有效增加家庭农场信贷资金来源。二是健全农业保险政策,积极拓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和范围,提高补贴金额规模,鼓励和扶持家庭农场参加农业保险,降低经营风险。

(四)加快三产融合提升农业价值链

三产融合是指通过鼓励多种经营,即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当前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小生产和大市场脱节,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融合,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为农民寻求更多增收渠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采取以农业为基础,向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融合的方式,比如积极兴办产地加工业、建立农产品直销店、发展乡村旅游等。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业价值链。

参考文献

[1]2017年国家财政补助重点用于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J].农家之友,2016,(11):23.

[2]曾平生.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04):56-61.

[3]张保军,张宏彦,张红萍.家庭农场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2016,(01):124-128.

[4]兰勇,周孟亮,易朝辉.我国家庭农场金融支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5,(06):48-56.

[5]张茜,徐勇,郭恒,李文娇.家庭农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基于SWOT模型的实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140-145.

[6]薛亮,杨永坤.家庭农场发展实践及其对策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5,(02):4-8+110.

[7]朱启臻,胡鹏辉,许汉泽.论家庭农场:优势、条件与规模[J].农业经济问题,2014,(07):11-17+110.

[8]屈学书,矫丽会.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优势和条件分析[J].经济问题,2014,(02):106-108.

[9]王建华,李俏.我国家庭农场发育的动力与困境及其可持續发展机制构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05):552-555.

[10]岳正华,杨建利.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现状和问题及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04):420-424.

[11]高强,刘同山,孔祥智.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特征、发生机制与效应[J].经济学家,2013,(06):48-56.

猜你喜欢

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SWOT分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沂源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