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2017-07-31杨佩毅

时代金融 2017年18期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运用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风险也越来越高,从而使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本文对谨慎性原则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探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新企业会计准则 运用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竞争和风险,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如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等。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要保持应有的谨慎,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或负债,应当充分予以估计,在会计报表上进行揭示,以防范信息使用者因为依据不充足而过分乐观,最终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当前,加剧的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使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会更加关注企业对不确定交易或事项信息的披露,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就显得愈发重要。若谨慎性原则运用得当,企业可以通过恰当的确认和计量客观、全面反映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披露的会计信息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若运用不当,会增大企业风险,同时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因此,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对企业提高风险抵抗能力和会计信息质量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一)谨慎性原则的定义

谨慎性原则,也称之为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在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二)谨慎性原则的发展历程

1993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一次引入谨慎性原则的概念。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发展、充实了谨慎性原则,在对一些交易或事项的账务处理中选择了能体现谨慎性要求的会计方法。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我国大力进行会计改革,在2007年1月1日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财政部对38项具体交易的处理充分体现了谨慎性的要求,例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存货期末计价、或有事项的处理等,要求企业选择不虚增资产和利润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三)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体现

1.谨慎性原则在计提资產折旧中的体现。企业通过对固定资产的耗用创造收益,而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耗费或磨损,这些耗费或磨损的计量要通过计提折旧完成,因此,固定资产折旧的确认和计量是企业日常会计核算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固定资产折旧包含折旧政策和折旧计量两大要素。其中,折旧政策指的是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采用的方法,折旧计量指的是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采用的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采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为年限平均法。根据准则规定,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记入产品成本或管理费用,影响企业的所得税。在企业运营中,有时会选择运用一些高磨损和更新换代快的固定资产,对于这部分资产,其收益会在前期优先收回。根据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也应该是前期多后期少。为了满足谨慎性要求,新企业会计准则允许我国个别企业采用加速折旧以推动技术进步。

2.谨慎性原则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的体现。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等作为企业的存货,应该以历史成本计价。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市场价格下降、陈旧过时或毁损等原因,存货的价值会发生减少,这时如果仍以原来取得时的历史成本作为存货的账面价值,将会虚增资产,无法客观、真实反映企业存货的实际价值,可能引起企业过分自信,不利于企业资金周转。因此,为符合谨慎性要求,要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以客观反映资产的状况。

三、谨慎性原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谨慎性原则意识淡薄

新企业会计准则在要素确认方面给出了严格规定,以保证企业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而在实务中,企业管理层未意识到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不能严格按准则要求进行要素确认和计量。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收入必须同时符合以下5个条件才能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以上5个条件,缺一不可的,而一些企业只依据一两条或者没有严格按照以上五条规定就确认了收入,这就违背了谨慎性要求,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谨慎性与其他原则相冲突

1.与客观性原则冲突。客观性原则一方面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不能虚构交易,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应当如实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信息和经营成果信息,不得虚假反映。而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于可能发生的一些交易或事项要确认负债或费用,显然,这与客观性原则是有一些矛盾的。

2.与可比性原则冲突。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要符合纵向和横向可比的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互相可比。为符合谨慎性要求,不同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折旧计提方法,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坏账准备金提取方法,相同企业随着经营管理活动的变化,也可以改变原有的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这就使得不同企业间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来源不一致,导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减弱。

3.与及时性原则冲突。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及时收集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并及时传递会计信息,不得提前,也不得延后。而要使会计信息符合谨慎性要求,有时需要会计人员花费更多的时间获取更充分的证据以确认可能的负债和费用,这在某种程度上会违背及时性原则的要求。

(三)谨慎性原则应用不当

谨慎性原则在应用的过程中既能够避免企业会计中存在的虚盈实亏以及会计信息不准确性等问题,但是在实际的会计业务中却容易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比如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候的存货价格问题的选择方法完全是凭会计人员的意愿决定的,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并且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操作繁琐,愿意完全采用繁琐具体操作的企业数量并不多,因此我国更多的中小企业还是选择较为简便的方式进行操作。

四、改进和完善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一)适度运用谨慎性原则

若不运用谨慎性原则,则无法揭示企业风险,导致信息使用者过度樂观;若过分使用谨慎性原则,则很可能违背客观性和可比性等要求,因此,对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最重要的是适度运用,在尽可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情况下,寻找充分的依据对不确定因素加以确认和计量,以反映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或遭受的损失。适度运用谨慎性原则需要依靠会计人员对谨慎性原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

(二)合理确定各项会计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

真实性要求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要考虑到不能违背真实性。但是,各个行业、各个企业的具体经营范围和经营管理水平不一样,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去平衡各原则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运用顺序。一方面,企业应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进行必要的约束,减少其与其他信息质量要求的冲突,防止会计处理过于主观、随意,防止会计人员滥用谨慎性原则,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另一方面,企业在财务报告中要对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冲突的部分充分披露,使信息使用者能够获得企业对不确定交易或事项处理的依据,进行比较、判断,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当企业发生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时,会计人员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职业判断进行相关会计处理,以符合谨慎性的要求。而准则对于一些会计处理尚没有非常明确地估计和核算要求,因此,很容易使得会计人员利用谨慎性原则进行利润操纵。因此,应当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准则,使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有章可循。另外,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第一,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第二、监督会计人员提升会计处理能力,督促企业会计人员向中高级会计人员发展;第三,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充分利用对会计人员再培训的会计优惠政策规定,加大经费投入,定时派送会计人员参加培训课程,加强会计人员对专业知识更新的掌握,积累经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配合正确的企业经营决策,提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2001》,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杨佩毅(1989-),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郑州工商学院会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及审计。

猜你喜欢

谨慎性原则运用
探讨谨慎性原则在经济管理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