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叶石楠容器苗扦插试验

2017-07-31曾小洁

绿色科技 2017年13期
关键词:容器育苗

曾小洁

摘要:于夏季采用红叶石楠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进行了不同基质(林地表土、菜园土、细河沙)、叶片不同处理(留全叶、留半叶、留叶1/3)的容器苗扦插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林地表土和菜园土消毒后作为红叶石楠的扦插基质较好,平均生根率分别达96.3%、93.0%,≥2 cmⅠ级侧根数分别达3.4条、2.8条,抽梢率分别达95.3%、93.0%;细河沙的插穗生根及抽梢效果较差。插穗叶片留全叶、留半叶的扦插生根率及抽梢率较高,平均生根率分别达96.7%、94.0%,≥2 cmⅠ级侧根数分别达3.5条、2.5条,抽梢率分别达97.7%、90.7%;留叶1/3的插穗生根率及抽梢率较低。

关键词:红叶石楠;扦插技术;容器育苗

中图分类号:S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204-03

1 引言

红叶石楠(Photinia X fraseri Dress)属蔷薇科石楠属常绿小乔木[1~4]。红叶石楠的新叶亮红色,春、夏、秋三季新叶抽出时,与深绿色的老叶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红叶石楠花期4~5月,开花量大,呈黄白色,梨果10月成熟,呈鲜红色, 可一直延续到冬季。因红叶石楠观叶、观花、观果期长,观赏价值高,加之生长快,适应性好,萌芽能力强,且耐修剪,株形紧凑等优点,易于培育“绿篱”和修剪成造型独特的观叶、观花、观果园林植物,目前已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园林绿化中得到广泛应用[1~4]。为繁育红叶石楠这一优良园林树种,笔者于2016年期间,参阅相关研究[4~19],进行了红叶石楠容器苗扦插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现予总结,旨在为红叶石楠容器扦插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苗圃地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岩前林业站苗圃,地处东经117°26′41″,北纬26°15′14″;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9.4 ℃,年平均降水量1500~1800 mm,全年无霜期292~320 d。育苗地为多年苗圃地,土质疏松、肥沃、灌溉条件好,适宜培育苗木。

3 试验材料和方法

3.1 插穗采集

于2016年7月中旬,采集红叶石楠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插条,剪截成1叶1芽,长度3~4 cm的插穗备插。

3.2 试验设计

采用育苗容器(10 cm×10 cm营养钵)进行红叶石楠不同基质(林地表土、菜园土、细河沙)、叶片不同处理(留全叶、留半叶、留叶1/3)的扦插效果比较试验。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各处理为100株,均重复3次。

3.3 技术措施

每种基质拌入1%钙镁磷肥,用500倍的多菌灵消毒24 h,插穗用NAA(萘乙酸20%粉剂)100×10-6浓度浸泡2 h。扦插时用竹签打孔,深度约为穗条长度的2/3,插后基质稍压实,浇透水,保持基质湿润。插后在苗床上方用遮阳网搭盖高约2 m的荫棚,棚内苗床上架设高约0.5~0.6 m的封闭式简易塑料小拱棚,空气湿度控制在80%左右。白天高温时段棚内温度超过30 ℃时打开塑料小拱棚两端透气,同时,喷水降温保持空气湿度。

3.4 调查与统计分析

扦插后60 d左右进行生根效果及抽梢情况调查,以每个处理(100株)为单位统计扦插生根率、≥2 cmⅠ级侧根数、抽梢率,试验数据使用DPSv9.5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基质红叶石楠扦插生根及抽梢效果比较

经调查,红叶石楠不同基质的扦插生根效果林地表土和菜园土均较好,细河沙较差;其中:林地表土和菜园土的平均生根率分别达96.3%、93.0%,比细河沙分别高出11.1%和7.3%;林地表土和菜园土的扦插生根苗≥2 cmⅠ级侧根数分别达3.4条、2.8条,比细河沙分别高出61.9%和33.3%;林地表土和菜园土的扦插苗抽梢率分别达95.3%、93.0%,比细河沙分别高出18.7%和15.8%(表1)。不同基质的扦插生根率、≥2 cmⅠ级侧根数、抽梢率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各处理各项指标均达极显著差异(表2)。

4.2 插穗叶片不同处理红叶石楠的扦插生根及抽梢效果比较

经调查,红叶石楠插穗叶片不同处理的扦插生根效果留全叶和留半叶的效果均较好,留叶1/3较差;其中:留全叶和留半叶的平均生根率分别达96.7%、94.0%,比留叶1/3分别高出12.8%和9.7%;留全叶和留半叶的扦插生根苗≥2 cmⅠ级侧根数分别达3.5条、2.5条,比留叶1/3分别高出94.4%和38.9%;留全叶和留半叶的扦插苗抽梢率分别达97.7%、90.7%,比留叶1/3的分别高出28.6%和19.3%(表3)。插穗叶片不同处理的扦插生根率、≥2 cmⅠ级侧根数、抽梢率经方差分析及顯著性检验,各处理各项指标均达极显著差异(表4)。

5 结论与讨论

(1)不同基质对红叶石楠扦插的生根及抽梢效果具有极显著影响。试验采用当地容易采集的林地表土和菜园土消毒后作为红叶石楠的扦插基质,均达到较好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林地表土和菜园土的土壤理化性质较好,疏松肥沃,蓄水保肥能力和透水透气性好,有利于插穗生根和抽梢;经调查,2种基质的平均生根率分别达96.3%、93.0%,≥2 cmⅠ级侧根数分别达3.4条、2.8条,抽梢率分别达95.3%、93.0%。相比之下,细河沙虽然透水透气性良好,但肥力差,且蓄水保肥能力也差,因而插穗生根及抽梢效果均较差。

(2)插穗叶片不同处理对红叶石楠扦插生根及抽梢效果具有极显著影响。因试验的红叶石楠插穗保留1叶1芽,光合作用的叶面积不大,保留完整叶片,对扦插生根及抽梢均有利,插穗生根快;叶片剪半后,光合作用的叶面积减小,扦插生根率及抽梢率稍有降低,但降低的幅度不大,插穗生根仍较快,仍与留全叶的生根率及抽梢率相近;2种叶片处理的平均生根率分别达96.7%、94.0%,≥2 cmⅠ级侧根数分别达3.5条、2.5条,抽梢率分别达97.7%、90.7%。但留叶1/3因叶片剪截面积过大,叶片的光合作用面积大幅减少,插穗生根时间慢,生根率及抽梢率也随之降低。

参考文献:

[1]赵文莹.红叶石楠发展前景广阔[J].农业知识,2005(6):18.

[2]何凤珍.红叶石楠前景好[J].园林果树,2005(2):13.

[3]潘晓东.红叶石楠栽培技术及其园林应用前景[J].绿色中国,2003,13(8):23.

[4]桑贤强.园林绿化新品种红叶石楠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8(1):74.

[5]王中智,李 芳,魏 兰,等.红叶石楠扦插育苗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2004(9):15.

[6]陳贵斌.红叶石楠扦插繁育技术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08,56(2):197~199.

[7]邱国金.红叶石楠快繁技术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4.

[8]徐永兴.红叶石楠扦插育苗技术[J].福建林业科技,2005,32(4):134~136.

[9]郑国彬.红叶石楠的栽培与管理[J].现代园艺,2007(12):46~47.

[10]蒋柱.红叶石楠容器扦插繁育及整形修剪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7):157,161.

[11]魏立刚,张 娟,张 尧,等.红叶石楠营养钵扦插繁殖技术[J].北方园艺,2011(19):71~72.

[12]张 勇.红叶石楠夏季扦插育苗技术试验[J].中国园艺文摘,2011(3):20~21.

[13]杨金亮,殷国兰,冯绍玉,等.红叶石楠夏季扦插技术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4(6):123~12.

[14]林金华.红叶石楠秋季扦插育苗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95,198.

[15]计恩法,张 玲,汪 天,等.不同激素及浓度对红叶石楠扦插苗生根的影响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24):101,140.

[16]曹琳秀.红千层扦插育苗试验[J].福建林业科技,2011(1):80~82,88.

[17]赖丽仙.桂花夏季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12(3):41~43.

[18]张润生.花檵木夏季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12(2):37~39.

[19]沈琼桃,王邦富,黄云鹏,等.芳香彩叶树种千层金扦插技术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8~29.

猜你喜欢

容器育苗
舒玛栎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初探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兴隆县干旱造林综合技术措施
红豆杉容器育苗及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