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脉在周祖广场景观建构中的应用

2017-07-31焦富顺杨小霞

绿色科技 2017年13期
关键词:庆阳市农耕文脉

焦富顺+杨小霞

摘要:指出了地域性景观是依靠挖掘当地特色文脉和场所特征而展现的特定景观。庆阳周祖广场在设计中将地域文化通过现代景观语构表现出来,使地方传统文化通过景观设计得以诠释和弘扬。重点探讨了周祖广场景观设计中挖掘地域文脉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地域文脉;农耕文化;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063-02

1 引言

景观建设是带动城市发展、强化城市特征身份、增进社会归属感的必要手段。庆阳市周祖广场就是依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和门庭气势矗立在城市的北大门,颂唱着当地历史文化渊源和现代人文精神,对于当地打造周祖农耕文化品牌、彰显农业文明有着弘扬和引领效应。

2 庆阳市历史文脉

庆阳市位于甘肃东部、陕甘宁三省的交会处,地处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古称庆州,素有陇东粮仓之称,也是轩辕黄帝部落和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7000年前,周人先祖不窋,率族人迁徙庆阳,在此拓土开疆、教民稼穑、农耕窑居、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3 周祖广场概况

周祖广场位于庆阳市西峰区庆西公路入口处,东西两侧接壤城市主干道,占地130余亩。东边规划有森林公园,北边为苗圃和都市农业用地。广场分为戏剧广场、水景文化广场、祭奠广场、山丘林地区、康体活动区5大区块。

4 设计定位

庆阳人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现在庆阳逐渐形成了以农耕文化、岐黄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旅游为代表的黄土地域文化。正如俞孔坚院长所提到的:庆阳人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特别是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发展文化产业大有可为,要坚持走发展之路,建特色之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符号,塑造城市的风格和灵魂,努力打造一个文化庆州府,活力产业城。

5 地域性景观设计探索

5.1 历史文脉符号——不窋雕塑

庆阳市作为甘肃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是庆阳市的一个明显身份特征。因此将农耕文化作为重要的源头文化来传承,唤起当地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和情感认同,以农耕文化先祖不窋雕塑来烘托农耕文化的主题,既兼顾了城市的历史和未来,又凸现城市的人文品位和知性气质,神形兼备,似曾相识。

不窋雕塑耸立在周祖广场中央,面南背北,正前方就是祭奠广场。雕塑高38 m,内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及钢桁架,外部由陕西“南郑红花岗岩”雕琢、堆砌而成。在景观语构上,大块面花岗岩的切割张弛有力,当代现实主义雕刻手法让雕像巍然挺拔、大气磅礴;在景观意象上,它有效呈现了城市的一段记忆,是城市发展真实的、可视的、可感知的生活图景的再现,是一种与场所的对话,保持了对城市氛围、历史文化及环境的尊重,使城市的特性、意象、视觉以及身份标识得以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城市建构要素、基础设施与历史及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从而就有了强大的活力。

5.2 民俗艺术——雕塑小品

庆阳民俗文化独具特色,以色彩绚丽的香包刺绣、清新质朴的陇东民歌、惟妙惟肖的民间剪纸、悠扬婉转的道情皮影为代表的“庆阳四绝”,成为民俗文化产业的知名品牌。城市发展在传承古老农耕文化的同时,大力开发以香包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产业,将传统民间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和开发与创新结合起来。

雕塑小品位于广场的西南入口处,三五聚在一起,高低错落,变化灵巧。在景观表达上,把民俗文化与现代景观融合在一起,引借香包形象元素,通过解构、简化、共融、夸张等艺术变形手法,创设形似香包的雕塑小品来展现剪纸、香包、刺绣等民俗文化艺术形式,通过表象的运用和意向的延伸,使传统民俗文化能够通过景观得以继承和弘扬,同时又为景观设计注入了地域文化特色。小品应用不锈钢工艺、金属光泽与五彩缤纷的色彩来诠释庆阳深厚的文化底蕴,既粗狂豪放,有精细纤丽,寓意着喜庆与吉祥,是色与线、形与神兼备的艺术,再现田园的诗情画意。

5.3 曲艺文化——戏剧广场

陇剧作为特有的戏曲剧种,在当地受到了人们广泛欢迎。每年的乡会、庙会及喜庆节日或茶余饭后,人们聚在一起欣赏陇剧,或吹拉弹唱,自娱自乐。中老年人尤为喜爱。戏剧广场的建设,为当地戏曲文化繁荣提供了舞台。广场采用下沉式类似于圆形图案来设计,东西方向是开放性的入口,西南方向设置有看台,借用立体的坡地植物景观作为看台的背景,空间开合自如,彰显了广场的公共性和艺术性。这里可以满足戏迷朋友欣赏陇剧,游人聚集,健身等活动。每天清晨或下午,广场回声嘹亮,有时也有陇东唢呐弹奏演艺,既体现了陇剧婉转与质朴,也彰显了一个城市的闲适与浪漫,为繁荣当地戏曲文化提供了舞台。

5.4 基于场地特征的乡村田园景观——康体休闲区

在地势上,康体活动区随形就势,与下沉广场、溪谷呈上下起伏之势,曲折回环的廊道为人们散步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健身体验。栈桥成自然线条状分割绿化区块,隔而不断,意在展现农业田野符号,让人在栈道上舒适散步,观看变化的景观,感受自然的奥妙。在空间转换上,充分利用了植物群落的覆盖度和围合度来创造开放和私密空间,开合自如、收放有度。空间和植物表现形式多樣,又有着良好的视线联系,从而创造了抑扬顿挫、婉转悠扬的空间美感。

在功能方面,康体活动区创设了满足不同年龄段人们品茗、漫步、休憩或健身的场所,也专门为少年儿童创设了软塑胶游戏区和活动设施,在安全性、多样性和艺术性方面都有较好的切入,让人们在这里都可以体会到田园生活的浪漫与优雅,享受自然美景,获得身心舒展与愉悦。广场内也配置了大量休息座椅,为不同需求的市民文化生活提供了选择,可谓亦赏亦聚、亦动亦静。

6 结语

地域文化强化了居民对其所居城市的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它强调文化的特殊性和场所精神,扎根于当地风土衍化,传承区域历史和文化,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使人富有诗性地居住和生活。没有根的设计很难打动人心,引起受众的共鸣。周祖广场能很好地借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提升其城市现代文明品位,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中,要特别注意重视发掘和保护当地特色文化,弘扬个性鲜明的地域文化,营造生产活跃、生态和谐的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焦宇静.地域性特色景观的设计构建探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2(4):42~44.

[2]张靖雪.论城市地域性景观特色的塑造:以咸阳市迎宾大道两侧景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为例[J].当代艺术,2011(3):33~35.

[3]刘宇波.基于地域环境文脉的大学校园可持续设计探索:江南大学蠡湖校区规划设计随笔[J].城市建筑,2010(03):30~32.

[4]何碧洁,周建华,肖景孝.历史文脉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以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2).

[5]陈 娟.孙琪浅谈地域性特色景观的构建[J].广东园林,2008(6).

[6]胡 俊. 基于地域文脉传承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6.

[7]蒋 旸,徐宏新. 基于地域文脉的商丘日月湖滨水景观设计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2015(8):1408~1413.

[8]赵 杉. 基于地域文脉视角下的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庆阳市农耕文脉
农耕感怀
农耕园里收获多
获奖名单
2019年第一届学生天地杯“说好普通话 讲好小绘本”大赛获奖名单
花语
作品赏析(2)
丁酉年腊月十九黄州寿苏会
文脉
曹文轩说“文脉”
老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