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日本落叶松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设技术

2017-07-31丛健张颂

绿色科技 2017年13期
关键词:造林技术

丛健+张颂

摘要:针对日本落叶松的生长习性,结合辽宁省的气候特点,对日本落叶松栽培区、造林地选择、整地、苗木、造林、抚育、林地管理、采伐等技术要点进行了规范,构建了辽宁省日本落叶松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设的技术体系,以期为辽宁省发展日本落叶松人工商品用材林提供参考。

关键词:日本落叶松;人工商品用材林;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150-02

1 引言

日本落叶松(Larix leptolepis(Sieb.etZucc.) Gord.)原产于日本,最早1884年引入我国[1],是东北、华北和西南亚高山地区重要的针叶造林树种之一,具有适应范围广、生长迅速、产量较高、干型通直、材质优良、抗病性强等特性[2],辽宁省于1918年引种栽培,是目前我国日本落叶松主要集中栽培区[3]。与落叶松其它种或变种相比,日本落叶松生长潜力最大[4,5],是具有广阔用途的优良用材树种,也是辽宁省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设的主要树种之一。

2 栽培区域及造林地选择

日本落叶松造林在辽宁省重点栽培区域为丹东市北部,本溪市、抚顺市,铁岭市东部等,年降水量800~1400 mm,平均气温5~6 ℃,年积温2700~3200 ℃,无霜期140 d;一般栽培区包括丹东市南部、鞍山市东部和北部、辽阳市,大石桥市、盖州市等,年降水量750~850 mm,平均气温6~8 ℃,积温3000~3400 ℃,无霜期140~160 d。

造林地要在适应区内选择坡度较缓,土层厚度30 cm以上,pH值5.7~7的棕壤或暗棕壤地塊。

3 整地及苗木准备

3.1 整地

日本落叶松整地规格应为30 cm×30 cm×25 cm或20 cm×20 cm×20 cm。

3.2 苗木准备

3.2.1 苗木规格

采用母树林和种子园或优良种源的采种基地的种子培育的苗木,使用达到国家林业行业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的Ⅰ级和Ⅱ级1-1移植苗,其中Ⅰ级苗地径>0.6 cm,苗高>40 cm,根系长度≥20 cm,>5 cm长Ⅰ级侧根数至少15个;Ⅱ级苗地径0.45~0.6 cm,苗高25~40 cm,根系长度≥18 cm,>5 cm长Ⅰ级侧根数至少10个。

3.2.2 苗木出圃

(1)起苗时间。起苗的时间要与造林季节相配合。在秋季苗木生长停止后或春季苗木萌动前起苗,随起随栽。起苗要保持根系完整、不折断苗干、不伤顶芽。

(2)苗木运输。不能及时移植或包装运往造林地的苗木,要临时假植。运输苗木根据苗木种类、大小和运输距离,采取相应的包装方法,如用稻草捆包水浸,并用苫布遮严,以免风吹、日晒、失水和冻害,有条件的可冷藏运输。要求做到保持根部湿润。

(3)苗木处理。将合格苗木根系全部浸入水中1~2 d,或挂满泥浆,以备造林。

4 造林

4.1 造林时间

以春季返浆前为宜。

4.2 造林密度

造林初植密度以林木能适时郁闭、幼树生长良好为标准。合理初植密度,应根据培育目标、立地条件、造林树种或品种、经营管理水平等确定。适宜密度小径材2500 ~3300株/hm2,中径材2000~2500 株/ hm2,大径材1600~2000 株/hm2。

4.3 补植

造林成活率没有达到合格标准的造林地,应在造林季节及时进行补植、补播。植苗造林的补植应用同龄苗木。造林成活率≤85%需进行补植,造林成活率≤40%要重造。

5 抚育管理

5.1 林地管理

造林后连续幼林抚育3年共5次,即第1年2次,第2年2次,第3年1次。幼林抚育的时间为每年的6月下旬至8月上旬。每年2次抚育的间隔期在20 d以上。

5.2 修枝

应在幼林郁闭后,当树冠下部出现2~3轮死枝或枯枝,即开始修枝,修枝间隔期4~5年。修枝在树液停止流动后结合抚育间伐进行。冠高比保持2∶3或1∶2,最后修枝高度8 m处。

修枝时要使切口截面与树干平行,不留枝桩,切口断面力求最小,不得损伤树皮,切口平滑,枝底径2 cm以上的截面应涂抹油漆,防止病虫害侵入。

5.3 抚育间伐

日本落叶松间伐的开始期在13~16 d,其中,小径材间伐起始林龄为13 d,中径材间伐起始年龄为15 d,大径材间伐起始林龄为16年,采伐间隔期应为6 d,采伐强度控制在10%~30%。判断日本落叶松符合人工商品用材林标准的指标包括胸径、树高、蓄积量等[6],不同林龄低限生长量指标见表1。

6 采伐

达到轮伐期年龄的树木可以采伐,日本落叶松主伐年龄≥41年,采伐要在秋季或冬季进行。采用块状皆伐或带状皆伐。单个伐块面积最大不应超过5~10 hm2。

7 监测

日本落叶松造林面积大的地块要设立标准地。标准地以小班为单位,设置一块有代表性固定标准地,标准地面积可视株行距大小而定,一般以50~100株树所含面积为宜(不小于600 m2)。

逐年观测记载实施的各项技术措施及效果,每2年对标准地进行1次调查,要测量树高、胸径、计算蓄积量、生长量,并做好记录。作为判断是否符合日本落叶松人工商品用材林标准的依据。

8森林管护

每块新植林及其毗邻的已有针叶树合计面积超过≥20 hm2时,要设置阔叶树林带或防火带。要建立有害生物、火灾预测预报系统,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严防成灾。要保护林地环境卫生。林业病虫害防治要贯穿于营造林全过程,重点防治松毛虫、枯梢病、鞘蛾、鼠害等,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法,协调使用各种防治方法,提高森林抗御有害生物的能力

8 档案管理

应将造林规划、施工设计、经营方案、标准地调查记录及计算结果、验收报告等有关资料进行归档,文字图表、照片要保持准确、清晰、整洁。

参考文献:

[1]毛玉琪,张景林,王福森,等.落叶松引种研究[J].林业科学,1998,34(4):48~58.

[2]吴玉洲,姚赞标,赵晓东.豫西山区日本落叶松引种栽培技术[J].山东林业科技,2010,40(5): 51~53.

[3]张明明.不同地区日本落叶松叶片解剖结构比较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2.

[4]马常耕.落叶松种和种源选择[D].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5]周显昌,潘本立,周广君,等.日本落叶松遗传资源的引进和利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9, 27(1):15~18.

[6]辽宁省林业厅.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设技术规程[S].DB21/T 2729-2017.沈阳: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7.

猜你喜欢

造林技术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半干旱地区中的侧柏造林技术有效运用分析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