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建设应关注十大平衡
2017-07-31陈剑
陈剑
雄安新区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因而,既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同时又要实现新区建设目标。在我看来,应当把握好十个方面的平衡。
1.市场与政府作用的平衡
从目前获得的信息可以看出,有80多家央企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央企要在新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雄安新区可能会建设成为国有经济行政特区。中央政府通过央企力量,在短短几年时间,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城是毫无问题的。问题在于,建成以后,城市的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充满活力、有效率、有创新?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雄安新区建设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特别是其中的第六条,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这一条十分关键。雄安新区建设需要市场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需要能够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经济基础存在。而市场经济基础主要是指经济自由度、产权保护和企业家精神。如果经济自由度较低,人们没有过多的选择,束缚较多,市场活力就难以释放;没有产权保护,个人财产得不到法律保障,经济可持续性无疑会受到很大影响;缺少企业家精神,也就缺乏创新和市场活力,整个社会也就失去活力。特别是雄安新区位于具有强大行政约束力的首都附近,位于几次国家级大型产业城区改革并不太成功的京津冀地区,位于民营经济不够发达,民营企业影响力有限的河北省,这些无疑都会影响市场作用的发挥。因而,如何培育市场经济基础,让市场在雄安新区未来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并很好发挥好政府的作用,使市场与政府作用保持平衡十分关键。
2.开放与形成开放体制机制的平衡
习近平强调,雄安新区建设,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开放就是借鉴人类文明一切有用的成果为我所用,拥抱世界,实现互利共赢。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引领型发展,这是一个开放且拥抱世界的理念。这既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迅速崛起密切相关,也与中国进一步熟悉世界并有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密切相关。中国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引领者角色,必须进一步开放。而进一步开放,既要求世界向中国开放,同时更需要中国向世界开放,需要中国对外更透明,法治更完善,政府更清廉,这样中国在拥抱世界的同时,也让世界对中国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这样一个开放节奏,需要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变革才能够达到。雄安新区,应当从新区建设开始,把整体开放作为新区建设的基本要求,进而把握好开放节奏平衡。而不是建区之初,就设立过多的限制和束縛。开放自然有节奏问题,保持开放节奏的平衡,这是雄安拥抱世界,提高其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必然要求。
3.非核心功能疏解力度的辩证平衡
城市要有核心功能,也一定会有非核心功能。非核心功能多了,就需要疏解,以免影响核心功能的实现。但是疏解要有度,不能把非核心功能都疏解了,那样核心功能也难以充分实现。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核心功能都需要保留,不能疏解。
核心功能疏解是有条件的,需要分析不同功能的作用。但非核心功能疏解也一定有一个度的问题,过多疏解可能会出现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方案实施三年来,在非核心功能疏解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零散的疏解力度不够,需要集中疏解,打造雄安新区就是要为集中疏解提供方便。但是,如果把北京大量的医院、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都疏解到雄安,可能会影响北京的一些核心功能的实现,所以非核心功能疏解力度有一个辩证的平衡。
4.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平衡
雄安新区发展目标应是建设国际高端的现代化城市,需要大量人口的迁入,这会带来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平衡问题。雄安新区地处京津冀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敏感地区,紧邻“华北之肾”白洋淀。按照笔者理解,如果新区最终规划达到2000 平方公里,这个地方的人口至少要超过 500 万。也就是说,在雄安现有110 万人口基础上,再增加 400 万。这样的人口预测很可能实现。以深圳为例,深圳37年的发展,人口从当初的34万发展到今天超过1500万,增长超过40倍。其区域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而雄安,只不过在原有人口基础上增长4倍。如果雄安人口规模届时达到500 万,每年水资源消耗至少 5亿立方。河北是严重缺水的地区,白洋淀 366 平方公里,白洋淀水的供应量很难保证 500 万人口的用水需要。如果人口达到这样的规模,水的需求就存在很大缺口。因而 ,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平衡是未来发展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5.解放思想与创新要素汇集平衡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雄安新区千万不能搞成工业集聚区,更不是传统工业和房地产主导的集聚区,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把创新驱动作为雄安新区发展的基点。所以,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汇集创新要素。但问题是,创新要素如何汇集,创新文化如何支撑?没有创新文化的支撑,创新谈何容易?中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目前为全球的思想创新、科技创新所做出的贡献仍不是很多。
创新既需要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变革作为支撑,也需要创新文化作为支撑。雄安要成为创新驱动引领区,吸引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建设产城融合的创新引领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有利于创新要素汇集的体制和机制改革,才能完成上述任务。因而,如何实现解放思想与创新要素汇集平衡十分关键。
6.规划变动与规划权威性平衡
城市建设需要有规划,规划变动大,变动频繁,很难保证规划得到较好实现。雄安新区规划方案,正在全球招标,30 平方公里起步。需要借鉴国际经验,高标准编制新区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同时,应尊重城市开发建设规律,合理把握开发节奏。
规划需要有前瞻性,需要有系统性。规划编制成功之后,规划的权威性、法定性非常重要。所以,规划变动一定要有法理依据。因此,应当保证雄安新区规划方案得到很好落实,即使有变动,也一定是在法理依据条件下,更有利于雄安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的变动。
7.遏制房价与保持市场活力平衡
设立雄安新区对外公布后,炒房大军蜂拥而至,要到雄安淘金,这实际是推动雄安发展的动力。无论是浦东新区建设、深圳特区的开发,还是海南建省,都吸引了成千上万人前去淘金。这也是这些地区迅速发展的动力和原因。
为了抑制房价,在雄安新区建设初期做一些限定,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须认识到,这种限定实际上会影响市场要素的活力释放。没有活力的市场,如何推进整体的发展?这就有一个市场活力和遏制房价的平衡问题。市场活力不能有效释放,市场的巨大能力不能显现,无疑不利于长远发展。遏制房价暴涨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有适度的放开。放开到什么地步,既让市场参与者有积极性,同时又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这是一个关键问题。遏制房价与保持市场活力平衡,值得关注。
8.新区建设与周边发展的平衡
雄安新区要打造协调发展示范区,并对冀中南乃至整个河北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新区建设必须与周边发展取得平衡。
雄安新区的设立,应当有利于周边整体发展。例如,雄安新区建设,应有利于石家庄的发展、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北京中关村的发展、京津冀整体的发展。不能因为雄安新区发展而影响周边发展。如果从整体来看,一个新区的开发却带来京津冀整体效益下降,这不是理想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树立整体的发展观。
对于河北来说,雄安新区和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进建设的张北地区,一南一北,成为河北发展的两翼。在雄安发展基础上,把张北地区打造成为冀北发展新高地。进而通过发展两翼带动河北整体发展。但张家口2022年冬奥运会,毕竟是一定时段的产物。2022年冬奥会后,张北地区的发展无疑会因冬奥会结束而受到影响。因而,如何协调雄安发展与京津冀整体发展的关联,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9.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与区划设置的平衡
雄安新区的设立,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创造了条件。北京、天津和雄安,将形成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三足鼎立”。随着雄安新区在2030年初具轮廓,整个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也将在这一时段初步形成。
随着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成,这一区域的区划设置也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届时,作为北京副中心的通州,将成为新北京的中心,并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级城市群的“三足鼎立”是由新北京(通州)、雄安新区和天津共同构成的。区划设置的调整,一切都应有利于整体发展。
10.新区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平衡
雄安新区是古代雄州、安州之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很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如何保护和弘扬雄安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延续雄安历史文脉,进而使这一地区的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質文化遗产得以很好保留,是新区规划设计之时就应考虑的问题。
在文化传承方面,雄安地区历史文献的保存和整理;雄安地区语言(方言)资源的保护等,都是雄安的底蕴所在,应当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起源于宋元时代,兴盛于明清时期雄县古乐。其古乐曲目均是历经百年才得以保留的古曲,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民族音乐的原有风貌,是研究民族古典音乐的宝贵资料。此外,还有雄县鹰爪翻子拳、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安新芦苇画、白洋淀及周边地区的苇编、面塑、造船、高跷等多项国家级及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新区开发建设中,传承和保留古老雄安的历史文化,是魅力雄安、文化雄安的底蕴所在。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其文化价值愈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