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样的叶赫那拉

2017-07-31肖甲文

北方文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东哥努尔哈赤

肖甲文

1

在叶赫镇外三里处,有一座方圆三千五百多米的硕大土台,在夕阳的余晖下,兀自矗立着。登上土台,漫步在古城的城墙上,四野广阔,平畴万顷,四周山峦起伏,叶赫河缓缓流淌,像是在哀婉地述说着叶赫那拉的故事,这故事又被和煦的春风吹向远方,召唤着流落四方的叶赫庶子。

经过四百多年前的那场杀伐攻掠和此后的风雨剥蚀,如今,昔日那座古城雄姿早已荡然无存,台地上原被开垦的土地已经废弃,大豆的根茬还在粗壮地挺立着,它们承载着当年叶赫部族的荣辱繁华,记载着他们的血泪耻辱;风中茁壮的花草,似乎仍然在唱着那些战死沙场的勇士的灵魂悲歌。陶片瓦砾遍布其间,捡拾并抚摸着它们,就好像穿越了时空,在和古人交谈,那征战杀伐之声顿时也就在耳边回荡起来。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如今若不是那块石碑做标志,后人想凭吊古今,也难觅其踪。遥想当年叶赫胜景,“南境与奉天哈达为邻,西境到威远堡边门,北境与科尔沁、郭尔罗斯为邻,东到伊通河。”然而,这片辽阔繁华,都在努尔哈赤的铁蹄下,飘散成了云淡风轻。

2

在叶赫镇东六公里处的转山湖畔,当地政府又建了一座仿古的城池,此城叫叶赫那拉城,是为了拍摄二十八集电视连续剧《叶赫那拉公主》而修建的影视城。作为电视剧主角的这位叶赫那拉公主,全名叫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小名叫东哥,是女真叶赫部的公主,叶赫贝勒布扬古的妹妹。东哥是海西女真第一美女,自幼芳名远播。“九部之战”失败后,东哥被哥哥布扬古许诺嫁给努尔哈赤,后又反悔,这引起了努尔哈赤极大愤慨。围绕着她,战争接二连三地爆发,一个个英雄为她裹尸沙场,哈达、辉发、乌拉、叶赫等海西女真扈伦四部均因其而灭。三十三岁那年,东哥终于远嫁到蒙古去了。而当时,有些女人在她这年纪恐怕已经是祖母了,因此,史书称其为“叶赫老女”。

东哥出生时,叶赫部的萨满曾预言:“此女可兴天下,可亡天下。”不幸一语成谶。当年叶赫是海西女真四部之首,有着不可小觑的实力,堪可与努尔哈赤相抗衡。但是,伴随着东哥的一次又一次出嫁,当年不可一世的叶赫部灭亡了。可见,因东哥而亡的是自家天下,伴随而兴的却是爱新觉罗氏。东哥去世的那一年,努尔哈赤正式称帝建立后金,东哥的改嫁为努尔哈赤讨伐大明帝国提供了借口。在努尔哈赤“伐明七大恨”里赫然写着:“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四恨也”。她似乎是专为给努尔哈赤制造统一女真、挑战中原王朝的借口而降生的。

东哥恐怕是中国历史上遭际最奇异的女人之一,她七次出嫁,可谓传奇,即使是今天最高明的言情剧编剧也不免甘拜下风;因一美貌女人而引发部族之间的存亡之战,也堪比希腊特洛伊战场上的海伦而有过之无不及。海伦只是特洛伊战争的引子,而东哥,绝对是这场统一战争的主角。

东哥真是“绝代美女”,凡是跟她扯上关系的男人和部族,都“绝代”了。历数因之而起的祸端之多,亡族之众,竟觉“红颜祸水”的名头着实委屈了这位叶赫老女。这位动荡岁月里美艳绝伦的女真公主,一次次挑起血肉搏杀、金戈铁马的惨烈战争,在客观上成就了努尔哈赤的威名与霸业后,香消玉殒,带着无限的悲怆与落寞黯然辞世。只能让我们慨然长叹:自古红颜多薄命!

3

努尔哈赤灭掉叶赫后,对叶赫部的臣民还是比较宽容的。纳兰性德的老师徐乾学在《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中记载:“金台石死焉,卒以旧恩,存其世祀”,意思就是太祖高皇帝终因有旧恩,保留了叶赫那拉的后世祭祀权,没有加以灭族。那什么是“旧恩”呢?原来在过去,叶赫部为了笼络努尔哈赤,将首领金台石的妹妹孟古格格许配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虽然灭了叶赫,杀了他的大舅哥,最终还是念旧恩没有将叶赫灭族。

我们在走进叶赫满族镇时,看到了当地政府在镇外伫立的牌楼和屏风,上面赫然宣扬着“叶赫故地”、“皇后故里”。这位孟古格格就出生于叶赫东城,正是她生下了清太宗皇太极,继承大统后建立了大清。孟古死后被葬入盛京努尔哈赤福陵,真正是彪炳史册的清宫第一后叶赫那拉氏,谥曰孝慈高皇后。清史上说她:“仪范端淑,心性宽和,庄敬聪慧,词气婉顺。”有文章说她“处事大度,善解人意,御下宽厚,在后宫能和众多后妃巧于周旋,和平共处,很快得到后金汗努尔哈赤的专宠”。正是叶赫那拉氏的这个孟古格格,不仅肇始了大清,还保留了叶赫一族,叶赫残存的后裔才能随着努尔哈赤的子孙一起入关,否则,又哪来的叶赫家族一代词家纳兰性德呢!那才真正是叶赫故里的荣光,叶赫人的骄傲。然而,也是因为这段“旧恩”,才又有了两百多年后那个风云一时的叶赫那拉慈禧西太后。

所以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孟古才是那个实现萨满预言“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女子。

4

当努尔哈赤攻陷叶赫东西二城时,末代贝勒布扬古投降,后被绞死。布扬古临刑前对天发恨:“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因此,民间一直流传着叶赫那拉与爱新觉罗世代为仇,清廷宫中后妃不选叶赫的祖制。

我想,这个祖制是不存在的,要不怎么清廷后宫总是充斥着叶赫那拉氏的身影。然而,那些谶语还是很灵验的,要不怎么叶赫那拉氏的女人,总是跟爱新觉罗家族兴衰的关键时刻联系在一起。除了开国之初的孟古、东哥,还有清圣祖惠妃、清高宗舒妃,然而,真正使叶赫那拉氏名扬天下的,还是叶赫那拉氏的大清王朝两宫皇后——慈禧和隆裕。正是慈禧太后倾覆了满洲的大清王朝,正是隆裕太后临制签署了清帝退位诏书。

蔡东藩在《清史演义》里头说,努尔哈赤修堂子挖出一个碑,上头有几个字,“灭建州者叶赫”,而努尔哈赤也坚信“灭建州者必为叶赫也”,清朝后来果然就灭在叶赫那拉氏手里头。但满文、汉文、朝鲜文的文献尚无修堂子挖出石碑的相关记载,至于后来慈禧太后是叶赫那拉氏,光绪的皇后也是叶赫那拉氏,这似乎是一种冥冥当中的历史巧合。

至此,關于叶赫那拉氏与爱新觉罗氏的故事,有风花雪月,有残酷杀戮,然而这些爱恨情仇似乎是画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原点。

5

在叶赫那拉城里,有一个展馆里展示着这样一首词:“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这是康熙二十年(1682年),纳兰性德扈从康熙皇帝东巡时,路过先祖经营的叶赫部有感而发写下的著名的《满庭芳》,说明当时的叶赫城已经没有人烟,以至于连鸡叫声都听不见了。而在此行,康熙皇帝也做了一首诗,题目是《经叶赫废城》:“断垒新生草,空城尚野花。翠华今日幸,谷口动鸣笳。”再现了当时的颓败。

然而,对于慈禧太后来说,她只是祖籍在叶赫,但她一生都没有回去过,甚至可能一生都没有想过她的祖籍叶赫。尽管故里的后人很看重她,在仿建的叶赫那拉城里,专门为她建了“慈禧太后展厅”。在展厅的门楣上,赫然一副对联:妖妇人冷手腕暗含杀机三次垂帘忽忽喇喇奴役臣民将近四亿人口;奇女子热面孔善结人缘一手遮天风风雨雨执政中国多达半个世纪。以此可以看出,慈禧虽然使叶赫那拉部族名扬天下,却并没有给叶赫部族及其故里带来荣光,人们还是鄙视和厌恶她的。但我想,这丝毫无损一个族群、一个地域自身的荣耀。应该说叶赫这块地域,不需要慈禧这样的负面人物来装扮,它原本就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它的底色原本就十分亮丽、光鲜、雄浑、厚重。由此说:古城并不寂寞。

6

世事沧桑,斗转星移,四百年前回荡弥漫在战场上的鼓角硝烟,已随着叶赫河水东流而去。古城也早已风光不再,只剩下一座更加寂静沉默的台地。如今,夕阳把一缕橘红淡淡地抹在废墟上,那里曾经有过不惜牺牲女性的权谋较量,有过不惜流血牺牲的顽强抵抗。那些勇士生死不易其心的坚强意志,如同不息的烈焰,仿佛仍在瓦砾碎石中燃烧,如今仍然释放着苍凉和悲壮。

然而,有过壮烈的抗争,就不会伤感灭亡的缺憾;更因为有了诸多女人的参与,使这场抗争有了别样的色彩。天下大势,总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时间会融合一切纷争,世间不存在绝对的胜负,历史更不以成败论英雄。如此,夕阳下的叶赫那拉古城,更让人多了几分怜惜与思慕。

责任编辑 刘云开

猜你喜欢

东哥努尔哈赤
东哥
18岁抗起磨难人生:最好的幸福是人间烟火
关爱的力量——我与“东哥”的故事
关爱的力量——我与“东哥”的故事
隐忍的最高境界
麻婆豆腐:从此一别,不诉离殇
都是红包惹的祸
赏赐仇人
努尔哈赤的“刨树根”战术
李成梁收养努尔哈赤说的起源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