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7-07-31张瑞雪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对策

张瑞雪

[摘要]微信作为一种异军突起的新媒体载体,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微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首先,本文将分析微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主要分析对大学生、高校教育工作者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然后,本文针对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着重从积极利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构建媒介素养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等方面探讨研究。

[关键词]微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对策

一、引言

目前,随着微信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成为微信的忠实使用者。微信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一方面拓宽了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满足了大学生个性需求和情感交流需求,另一方面微信上信息良莠不齐,不良信息的泛滥也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如何趋利避害,发挥微信的积极作用,借助微信这一新媒体载体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从大学生群体层面看,微信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信息渠道,满足了个性发展和情感交流的需求,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和广泛应用;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上发布的信息及时了解当前社会热点话题,了解到最新的新闻动态。由于微信互动性强的特点,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上的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增强互动的效果,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主动的接受信息,传播正能量的信息。另外,由于微信是基于熟人的“朋友圈”,大学生们可以借助微信和朋友进行情感交流,大学生也可以让好友及时了解自己的思想动态,通过和好友的沟通交流,满足学生情感交流的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自由的发展。

从教育工作者层面看,微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有助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往教育工作者依托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班会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但形式较为单一呆板,不能符合当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预期,很难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而微信多元化的信息、图片、视频等形式为教育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最新思想状态,使学生们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而言,高校积极使用微信的宣传平台有助于及时抢占网络舆论宣传的阵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微信舆情预警机制,增强对网络舆情的研判、掌控能力。通过官方微信平台的建设,及时发布学生所关注的信息,利用微信开展网络思想教育,掌握信息发布和思想教育的主动权,使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更加活跃、形式更加多样、更加接地气、更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负面影响

从大学生群体层面看,大学生过度使用微信,造成他们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很多学生因为意志力薄弱、自控力不足,在课堂上也做“低头族”,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下降;更有学生沉浸在网络虚拟的人际交往之中,而不愿意放下手机走出去和身边的人交流,导致现实世界当中人际关系的冷漠、恶化。当前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还不足以有效的辨别各种信息,网络上黄色、暴力、虚假、诈骗等不良信息泛滥,对大学生身心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西方一些国家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政治观等方面的渗透,这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正在形成阶段的大学生,极其不利。

从教育工作者层面看,微信的平等性等特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受到冲击,权威受到挑战。微信的广泛使用对教育工作者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形式的思想教育很难吸引学生,难以让学生入脑、人心。这要求他们必须掌握这一新媒体,并必须提高自身新媒体使用的能力。同时,要求教育者必须提高媒介素养,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而言,微信因其隐蔽性等特点容易成为色情、违法信息传播的工具,这使得高校整体的教育环境更加复杂,学生的思想更加隐蔽、多元化;不法分子利用微信做欺诈违法之事、泄露學生的隐私安全,学生网络安全意识面临极大的考验;舆情在微信上传播的速度更快,对高校微信舆情监管机制和监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高校利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积极利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活动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当前微信广泛使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双重影响。积极主动的利用微信的优势,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高校应积极尝试建设官方微信平台,在平台上及时宣传校园文化、发布通知公告、开展先进事迹和“校园十星”等活动的评选活动,以鲜活的语言和事例,贴近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提高信息媒体的应用能力,尽快熟悉微信的各种功能,如语音、视频、朋友圈等,发布通知公告,推送不同形式的教育题材。根据学生所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引导,强化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避免枯燥的说教,以与时俱进的观念、丰富多彩的形式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利用微信的特点,增强信息的互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使思想教育鲜活、有趣。

(二)构建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本文从大学生,高校教育工作者和政府三方面主体研究高校媒介教育体系的构建。

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网络道德素养。大学生应积极学习媒介素养方面的知识,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识辨能力,批判能力和客观评价事物的能力,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决定了大学生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还是传播者,大学生要提升识辨信息的能力,传播正能量的信息,做网络使用的主人,真正做到为我所用。此外,大学生还必须提高网络道德素养,抵制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高校应组建一支媒介素养过硬的高校教育工作者队伍,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如参加培训、外出学习交流等。只有良好媒介素养的教育工作者队伍才能提高对学生指导的能力。此外,高校教育工作者还应在平时的主题团日活动、社区志愿者服务等各种活动中渗透媒介素养教育活动。还应积极提升媒体技术能力,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使用微信开展教育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高校还应积极邀请社会上优秀媒介工作者对学生进行讲座,宣传媒介素养,营造人人参与的全校积极向上的媒介素养学习氛围。

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加强立法,从法律层面提供支持和保障。还应加大对高校微信平台建设、运营的经费投入力度,从资金方面提供物质保障。强化执法,对破坏网络环境,宣传虚假信息、网络诈骗等有害网络环境安全的行为,坚决制止,加大惩罚力度。

(三)加强监督管理体系

政府方面,加快立法,强化执法,营造绿色、安全的信息环境。完善法律、法规,加快微信监管立法的进程,从法律层面确保网络信息安全,营造绿色、安全的上网环境。同时,加大对传播网络不良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运营商方面,强化微信监管机制。腾讯作为微信的运营商,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技术手段,及时拦截微信公众平台、朋友圈的各种不良信息。同时使用技术手段,当有潛在的危险时给用户及时的提醒,如涉及转账等财务问题时,运营商是净化网络环境的重要“把关人”必须把好这一关口。

高校方面,要构建微信舆情监管机制。

首先,高校应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微信舆情监管队伍。高校应从各院系辅导员、学生宣传骨干、团委、学生处、学校党宣部门等选拔一批技术素质过硬的舆情监管队伍;聘请相关专家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微信舆情的研判掌控能力。

其次,构建完善的高校学生微信舆情预警机制。高校应逐步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配备专业的舆情工作队伍,对校园突发事件、重大舆情能做到及时反应、快速处理;完善舆情领导机构,制定网络舆情预案,能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网络舆情出现后,能积极引导主动化解舆情危机。

再次,高校应及时开通官方微信平台,从官方渠道及时推送权威信息。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学生的喜好,以鲜活、接地气的方式,及时发布信息、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宣传阵地。同时,各二级学院也要积极响应,建立自己学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及时让学生了解学院的工作进展和学生思想教育信息;同时,学院要对广大学生开展思想引领教育,宣传正确使用微信传播青春正能量。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同伴教育作用,通过树立典型、先进示范,鼓励学生健康上网,增强学生的自我监管能力。在学生群体中发掘骨干,培育网络青年“意见领袖”,充分发挥网络青年“意见领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带动全院积极健康的上网氛围,营造和谐的上网环境。只有多措并举,多方行动,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发挥微信的积极作用,使微信成为新的思想教育宣传阵地。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微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