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凯恩斯现在很重要
2017-07-31彼得·特明戴维·瓦因斯
彼得·特明+戴维·瓦因斯
当前关于凯恩斯主义刺激政策效果的争论再现了凯恩斯当初推行其理论时所遇到的阻力。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宏观经济学家在解释经济现象和提供政策建议方面大多表现不佳。今天,在考虑财政政策时,宏观经济学家会引用“李嘉图等价定理”来否定凯恩斯经济学的有效性(凯恩斯经济学所成就的经济增长黄金时代最终于20世纪70年代末结束)。
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任何扩大公共支出的行为都将被私人支出同等幅度的下降所抵消。这个理论建立在一些重要的假设条件之上。它假设具前瞻性的消费者会根据对未来税收的预期来调整当期支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当期公共支出增加,消费者预期未来税收会增加,从而减少目前的开支。
这一理论主导了当前的宏观经济讨论。它符合目前宏观经济理论中消费者具有前瞻性以及价格可变的假设。如果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建议在当前情况下出台财政政策,现代经济学家很有可能会使用李嘉图等价定理来反驳。
凯恩斯在1930年就遇到了这样的反驳。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英国政府指派以麦克米伦(Hugh Pattison Macmillan)为首的金融产业委员会,研究当时日趋严峻的经济形势。凯恩斯是该委员会的成员。他提出了增加政府开支的建议(我們现在称之为“扩张性财政政策”),但是遭到时任英格兰银行行长的蒙塔古·诺曼(Montagu Norman)等人的反对。他们没有引用李嘉图等价定理,因为当时这个定理还没有提出来。他们只是强调增加政府开支没有任何益处。
凯恩斯不认同这种观点,但他没有相应的理论来反驳。结果就是凯恩斯没能说服该委员会的其他任何一名成员。凯恩斯花了5年的时间才写成我们现在所说的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有两个假设条件与李嘉图等价定理是相关的。一是消费者在收入约束下是不具有前瞻性的,二是很多价格在短期内是不灵活的,尤其工资是粘性的。这些假设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非自愿失业,从而需要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减少非自愿失业。
在今天看来,到底哪个理论是有意义的呢?我们知道工资是粘性的,南欧国家在欧债危机中就发现根本不可能按照债权人的要求迅速降低工资。我们还知道,并非所有个人都具有前瞻性。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前,借贷和支出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而现在利率接近于0的情况下,消费者却不支出,企业也不投资。
这些都是凯恩斯描述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将发挥作用的情况。事实上,在这些情况下,货币政策是失效的,尽管现代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完全依靠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可见当前宏观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存在一定的脱节。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很多应用学科,比如医学,当事实发生改变时,研究人员通常会从头开始。如果实验没有得出理想结果,他们会将实验设备用于其他领域。如果假设被证明是错误的,他们会寻找更合适的假设。但现代宏观经济学家不会这么做,他们说现在大家只能忍受他们所说的长期经济停滞。
这种预测太悲观了。货币政策不再奏效,但相反,这正是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机。在修建道路和桥梁、重建能源网络、物流现代化等领域,仍然存在大量需求。凯恩斯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将有利于短期和长期的经济运行。
这些建议可以从简单而有效的短期经济模型中推导出来。对于凯恩斯来说,原先的理论能够指导个人和企业运行,甚至是整个经济体的长期增长,但他要打破这些理论,聚焦在我们所生活的当下和短期维度,这是最具挑战的。而且,凯恩斯不仅仅着眼于某个封闭经济体,他还关注国际经济的运行。毕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许是如今剩下的凯恩斯主义思想最持久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