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征服星晨大海的强大引攀

2017-07-31吕哲

知识就是力量 2017年7期
关键词:反物质米诺炮弹

吕哲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上,动力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条件。人类最早获得的动力来源是畜力,也就是依靠动物的体力来带动机械运动。随后,人类又通过风帆、水车等工具,开始利用风能和水能等自然力。尤其是风帆的改良与造船技术的进步,让人类在1500年之后,迎来了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大航海时代。但是,对于速度的渴望和对新疆界的向往,推动着人类不断寻找新的更强劲的动力。

炮弹“飞船”

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以及TNT炸药的出现,标志着化学能被广泛应用的年代到来了。1865年9月14日,法国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开始在《辩论报》上连载他的太空科幻旅行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小说以南北战争结束后的美国为背景,一开始便讲述了巴尔的摩城大炮发明家俱乐部主席巴比康提议向月球发射一颗炮弹,希望以此实现从地球到月球的载人飞行。但由于这个计划太过疯狂,没有人敢参与。直到法国冒险家米歇尔·阿当出现,他自告奋勇,准备乘这颗中空的炮弹“飞船”到月球去探险。最终,载着航天先驱的炮弹“飞船”成功升空。但不幸的是,他们没能到达月球,而是在离月球2800英里的轨道上绕月运行。直到续集故事《环绕月球》中,他们才得以返回地球。

这部小说的影响力很快就跃出了法国和欧洲。1903年,正在日本留学、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旗手的鲁迅先生,偶然读到了这部小说的日译本,立刻被其中瑰丽的想象所吸引,于是便将其翻译成中文,以《月界旅行》之名出版。在“辨言”(前言)中,他铿锵有力地喊出了“导中国人之前行,必自科学小说始”的口号。而在此前一年,电影艺术先驱乔治·梅里爱便根据凡尔纳的小说,拍摄出了电影史上第一部太空科幻片《月球旅行记》,这是人类第一次用艺术手法描绘太空旅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凡爾纳在小说中描绘的用大炮向月球发射炮弹“飞船”的地方,在差不多一个世纪后,成了美国最重要的航天器发射场。

“米诺夫斯基粒子反应堆”

当然,事实上人类并没有使用大炮,而是用火箭将人类送上了太空。但从本质上来说,无论是大炮还是火箭,应用的都是化学能。美国科幻“黄金时代”的著名作家海因莱因在科幻小说《出卖月亮的人》和《安魂曲》中,描写了人类竭尽全力登陆月球,并最终在地月系中建立起定期穿梭航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原子能的出现,让人们利用原子能作为太空飞行动力成为可能。在日本科幻动漫的里程碑之作《机动战士高达》里,编导虚构了一种名为“米诺夫斯基粒子”的超级核材料。这是一种高能量输出,但又不会产生致命核辐射的材料,是宇宙战舰和机动战士最理想的动力来源。装备“米诺夫斯基粒子反应堆”的机动战士高达能够在太空、大气层和地面等全领域环境下进行作战,堪称是科幻世界中“超级动力装置”的代表。

“反物质引擎”

只不过,人类征服星辰大海的野心绝不止如此。为了让宇宙中远隔数百光年乃至数千光年的星系之间能够朝发夕至,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为他笔下的银河帝国设计了一套“超空间”宇航法。不过这是纯粹的科学幻想,与人类现有的宇宙学知识不兼容。当然,虫洞假说的提出,又让科幻小说家们兴奋不已。但是据说,要打开一个足够让宇宙飞船穿越的虫洞,需要把整个银河系的物质全部填进去才行!不过对于科幻来说,这都不是事儿。包括《星际迷航》系列中企业号在内的众多科幻影视作品中的飞船,仍旧使用包括“反物质引擎”(靠正反物质湮灭释放巨大能量)在内的各种科幻引擎穿行于大银幕之上。

相比之下,获得了号称“科幻世界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幻小说《三体》,在描写人类发展宇航科技的问题上就要严谨得多。在作家刘慈欣笔下,人类在获知三体星人将在几百年后入侵地球时,便开始研究如何进行跨星际飞行。随着故事的发展,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四种宇航动力方式:辐射帆飞船、核动力飞船、反物质飞船和曲率驱动飞船。而靠空间曲率驱动的飞船,终于让人类实现了接近光速的飞行,但也终究没能挽救人类毁灭的命运。而作者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告诫世人,真正毁灭人类的并非是外星侵略者,而是人类自身的无知与狂妄。

跟《三体》中抑郁灰暗的宇宙不同,念语笔下的《流星坠落》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温暖和谐的宇宙。被称为果冻的外星人意外坠落地球,被小女孩儿路依依发现,两人很快便成了好朋友。最终,果冻修好了飞船,路依依不舍地送别了这位异星的好友。事实上,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宇宙并非绝对的黑森林,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而且拥有比人类更先进的科技,那么他们对于地球抱有善意和恶意的比例应该在6 4左右。从概率上说,我们碰到善意外星人的可能性的确要高一些。

猜你喜欢

反物质米诺炮弹
装填炮弹
“炮弹”表妹
反物质世界去哪了?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探讨
骑炮弹飞行
西药药剂头孢米诺的临床应用研究
超乎想象的“反物质炸弹”
米诺环素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28例
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