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韬晦术
2017-07-31凌河
凌河
杨慎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拔乎众,祸必及之,此古今不变之理也。是故德高者愈益偃伏,才俊者尤忌表露,可以藏身远祸也。”苏东坡则说:“古代圣人要做一件大事时,一定会先置身暗处观察明亮处其他人的行动,自己保持静默从而细心观察别人的动作。这样所有人的动作、所有人的内外情形就都会真实地展现在自己眼前了。”
这两个人说的是同一件事,就是韬晦之计或叫韬晦之术。韬晦之计是夹缝中的求生之道,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得已而对敌示弱、献媚甚至不惜用苦肉计,为的就是麻痹敌人,以求得喘息、发展的空隙。其精髓就是《孙子兵法》里所说的“能而示之不能”。
历史上最有名的有关韬晦之计,出自《三国演义》。其中《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载:“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两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两人乃不复言。一日,曹操摆下酒筵来试探刘备的野心,问刘备天下有哪些英雄,刘备列举了当时叱咤风云的一些名人,就是不提自己。《三国演义》载:“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此后,曹操不再疑心刘备具有称霸的雄心了,不再派人监视他的居住情况。不久遇到战事,派他率领数万雄兵征战。刘备也就是从此逃离曹操的掌控,如龙入海,开始了自己与曹操和孙权争雄的霸业历程。
刘备韬晦是去种菜,司马懿韬晦靠什么呢?就是晒书。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担任司空,听说司马懿的才能,想要起用他,可司马懿不愿与曹操打交道,他以有风痹,不能起居,推辞了。曹操派人晚上去刺探他的情况,司马懿坚卧不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还想用司马懿,并对使者说:“他司马懿再推三阻四,就把他抓起来。”(若复盘桓,便收之。)这次司马懿害怕了,终于出山担任了丞相府的文学掾,后来又提升为丞相主簿。
司马懿由于战功卓著,多次受到朝廷嘉奖,但司马懿低姿态,屡辞封赏。他曾对子弟说:“盛满者道家之所忌,四时犹有推移,吾何德以堪之。损之又损之,庶可以免乎?”
毕竟司马懿战功赫赫,功高盖主,这在封建专制时代是最为忌讳的。魏武帝很是猜疑他有篡位的野心,于是派人去侦查他的举动,那天正好是七月初七,见他正在晒书,便打消了猜疑。
曹爽掌权,重用心腹何晏、邓扬、丁谧之谋,把太后迁到永宁宫,一时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晋书·宣帝纪》)来排挤司马氏的势力。司马懿不能禁止,从此与曹爽矛盾渐深,接下来又使出了韬晦的大招:伪装生病,不问政事。
曹爽还是对司马懿有所忌惮,于是派即将到荆州赴任的李胜去探听司马懿的虚实。李胜在司马懿的卧室里见到了司马懿,司马懿用力勉强坐起来,手中拿着衣服要穿上,衣服却从手中滑落到了地上。司马懿用手指着口,意思是口渴了,丫鬟把粥拿来后,司马懿居然拿不住碗,粥淌到了胸口上。李胜见此,马上说道:“大家都以为太傅是旧病复发,没想到病势如此严重。”司马懿故意装成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李胜便说:“太傅,下官奉命调为荆州刺史,特意来向您辞行。”司马懿喘息着说:“并州嘛……君受屈此州,这里靠近朔方,需要好好防备。”李胜纠正他道:“是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故意说错:“你是从并州来吗?”李胜再次重复道:“现在是奉命调为荆州刺史。”司马懿好像听清楚了,笑道:“我年纪大了,又卧病在床,马上就要死了。我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没有才学,认识短浅,希望你们念我旧情,多多加以照料。”李胜回去后,把司马懿的情况都禀明了曹爽,他说:“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经分离,不需要再顾忌他了。”第二天他又对别人说:“太傅的病难以痊愈了,真叫人悲伤。”曹爽断定司马懿不再有威胁,对他完全解除了防备。
曹爽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假装重病在身的司马懿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一场政变。最终,忍耐多时的司马懿乘曹氏兄弟离开京城的时机,发动政变,首先剪除其黨羽,接着又以谋反大罪诛杀曹爽等人,曹魏政权最终落在司马氏手中。
刘备和司马懿的韬晦之计人们了解得比较多,雄才大略、个性张扬、疑心甚重的曹操也深谙此道。曹操也不是一味咄咄逼人,事业崛起之初一直很低调。刚出道的曹操被任命为兖州牧,由于没有自己的地盘,就依附陈留太守张邈。在张邈的帮助下,曹操有了自己的军队。后来,曹操又依靠势力强大的袁绍,利用袁绍的势力排挤公孙瓒在兖州的势力。曹操把天子接到许都后,被任命为大将军,比袁绍的太尉头衔还要高一级,引起了袁绍的不满。袁绍公开表示:“曹操几次失败,都是我救了他,现在竟然命令起我来了!”袁绍不肯接受任命,曹操知道这个时候不能与袁绍闹翻,就把大将军的头衔让给了袁绍,自己降级为司空、代理车骑将军,以缓和同袁绍的矛盾。曹操一面尽量迁就袁绍,一面搞一些小动作,安排心腹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同时进一步巩固兖州根据地,发展壮大军事实力。曹操对于袁绍的忍耐不是被动的退让,而是退中有进,退是为了进。
古往今来,死于锋芒毕露、张扬个性的人不胜枚举。韬光养晦是做人之根本,能够免受不必要的伤害。
韬晦之术是一种示弱的智慧,示弱并不是真弱,它仅仅是高明者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示弱赢得成功才是最后的目标。无论何种形式的示弱,都要以强劲的实力作后盾,否则只会弄巧成拙。
当然,“晦”这种状态不是随时都有的,有时需要“养”才能成,善于养晦的人能得到长远的利益,不善于养晦的人,大祸就在眼前。“晦”也并非是很难养的,小到种菜、晒书、弹琴、书法这些雕虫小技,大到经书典籍传世巨著,只要善于利用,都可以成为养晦的有力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君子养晦,是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发挥自己的才智;小人养晦,却是准备以后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怼,二者有本质的不同。
(编辑 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