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卒中早期患者的作用效果及对NIHSS评分CRP水平的影响
2017-07-31翟海燕
翟海燕
(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神经内二科, 陕西 咸阳 712000)
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卒中早期患者的作用效果及对NIHSS评分CRP水平的影响
翟海燕
(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神经内二科, 陕西 咸阳 712000)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卒中早期患者的作用效果及对NIHSS评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5年9月到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卒中早期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在抗血小板聚集、补液、对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再加用阿托伐他汀,2周后对比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治疗7d及14d后的NIHSS评分,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是70.15%,总有效率是89.55%,均分别较对照组的52.24%和76.12%明显更高(均P<0.05)。治疗7d及14d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均P<0.05)。治疗7d及14d后观察组的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更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是8.96%,较对照组的11.94%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依达拉奉以及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卒中早期患者的疗效较好,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NIHSS评分和CRP水平。
依达拉奉; 阿托伐他汀; 卒中早期; 作用效果; NIHSS评分; CRP
缺血性卒中为临床十分高发的脑血管类疾病。临床研究发现,引发患者脑损伤的重要机制在于自由基损伤,并且造成该病的主要原因包括脑供血动脉发生闭塞或者狭窄等,所以目前临床对于该病治疗侧重于及时恢复患者发生梗死区域血供情况,清除自由基并降低其再灌注损伤程度,同时对患者进行降血脂,控制其血管内炎性反应情况,进而获得减轻脑损伤和改善预后等效果[1]。有报道指出,依达拉奉属于自由基清除剂,有助于清除自由基,并且能够帮助降低再灌注损伤,而阿托伐他汀能够保护内皮并稳定斑块,同时对炎症抑制效果较佳,建议将两者联合用于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2,3]。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卒中早期患者的作用效果及对NIHSS评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自2015年9月到2017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卒中早期患者134例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满足《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版中对卒中的定义[4,5]。入选标准:①年龄>40岁;②由头颅CT亦或是MRI可见明确梗死区域;③患者的发病时间均<24h;④有他汀类药物治疗指征;⑤对本次研究已经做到知情同意并签署了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性障碍的患者;②脑梗死并发出血者;③接受溶栓治疗者;④有恶性肿瘤者;⑤有血液疾病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划分成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含67例,其中观察组有男37例,女30例;年龄43~72岁,平均(59.43±2.95)岁。病变情况:颈内动脉的系统性病变52例,椎-基底动脉的系统性病变15例。合并症情况:高血压42例,糖尿病19例,冠心病11例,高脂血症20例。对照组有男38例,女29例;年龄42~75岁,平均(59.52±2.86)岁。病变情况:颈内动脉的系统性病变54例,椎-基底动脉的系统性病变13例。合并症情况:高血压41例,糖尿病17例,冠心病10例,高脂血症21例。对比两组的以上资料数据,显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已经得到了院内伦理委员会的评审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两组均予以常规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中药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并给以调节血糖或血压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另予以依达拉奉(产自扬子江制药集团公司,国药准字:H20130132,生产批号:20131217)治疗,剂量为30mg的依达拉奉注射液加进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2次/d。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之上另加用阿托伐他汀(产自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20050,生产批号:20121008)治疗,剂量为20mg/次,1次/d。两组均治疗2周,而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7d及14d后的NIHSS评分,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其中NIHSS评分的评分范围是0~42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CRP的检测需在治疗前、治疗7d及14d后抽取患者的晨间空腹静脉血3mL,行10min 3000r/min的离心,而后提取血清,通过散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
1.4 疗效评价[6,7]:显效为患者的NHISS评分下降46%~100%;有效为NHISS评分下降16%~45%;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2.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7d及14d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治疗7d后相比,△P<0.05
2.3 两组CRP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的CRP水平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7d及14d后观察组的CRP水平均分别较治疗前更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CRP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治疗7d后相比,△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出现胃肠道反应、头痛、皮疹和ALT轻度增高反应患者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类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约为70%,成为当前威胁人们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要“杀手”[8,9]。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常会出现神经功能受损现象,主要是因为缺血引发脑损伤,并且会造成神经元坏死甚至凋亡等情况,目前临床将血管再通以及神经保护作为治疗重点。而引起脑卒中患者神经元凋亡的关键在于患者氧自由基过量生成,因此,可考虑通过自由基清除剂类型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有学者指出,血管内斑块自身炎症反应以及其不稳定性等同样对缺血性脑卒中造成极大威胁,临床治疗过程中需给予高度重视[10]。据报道显示,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该病,患者血脂得到有效降低,并且其抗炎方面效果理想,同时患者斑块结构以及稳定性等得到改善,对提高内皮功能以及预防血栓生成等方面均起到可靠疗效[11,12]。
本文经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分别较对照组明显更高,这符合翟继红等[13]的报道结果,提示应用依达拉奉以及阿托伐他汀的综合性治疗方案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原因,主要可能与依达拉奉以及阿托伐他汀二者的药理作用机制有关。当脑缺血发生6h之后,缺血中心位置会出现缺血半暗带区,并且当血流恢复时,半暗带区可能发生迟发类死亡,进而造成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该现象和氧自由基存在直接联系。由于脑组织在发生缺血缺氧情况时,会借助线粒体以及白细胞等生成大量自由基。出现再灌注现象之后,充足供氧量再次生成过量自由基,造成自由基发生瀑布形式级联反应。由于自由基容易出现过氧化反应,对脂质膜造成损伤,同时使其通透性提高,并促进细胞解体,进而加剧患者细胞毒类型脑水肿程度。此外,自由基对内皮细胞膜会产生攻击效应,因此,其同样可加剧血管源类型脑水肿程度。
依达拉奉属于新型脑保护剂,能够帮助清除自由基,同时可抑制脂质发生过氧化作用,进而达到抑制机体脑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等发生氧化损伤,该药还有助于降低脑水肿以及神经元凋亡等现象发生率。有关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该病早期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原因在于粥样硬化斑块具有特殊结构以及特性,其更容易促进血栓不断生成和发展,进而引发多项脑梗死损伤[14]。同时,炎症反应在脑卒中整个进展过程中均有所参与,并且粥样斑块内具有大量炎症细胞。且研究已证实,动脉粥样硬化不但呈脂质沉积样,并且还是CRP等炎性因子对血管壁产生作用的一类慢性炎症表现。阿托伐他汀属于原酶抑制剂药物,其降脂效果非常理想。同时,该药在消炎以及抗氧化等方面同样发挥理想效果。其次,该药有助于提升血管内皮细胞各方面功能,并且可促进稳定、抑制甚至清除粥样斑块,用于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其降脂、抗炎以及抗氧化等各方面效果均较好。本研究发现,治疗7d及14d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这再次提示了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产生了更好的改善作用。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观察组使用综合性治疗方案通过两种药物的协同增效作用最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文还发现,治疗7d及14d后观察组的CRP水平均分别较治疗前更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观察组患者机体的炎症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原因可能是因为依达拉奉有助于血管生长以及新血管生成,调节机体炎症反应,促进干细胞生长,并且对血管痉挛起到缓解作用,而阿托伐他汀同时也发挥了较好的消炎和抗氧化作用。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是8.96%,较对照组的11.94%差异不显著(P>0.05),这提示了观察组所用的综合治疗措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原因考虑与两种药物的综合作用更好地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相关症状,且二者药效均较为温和,不会明显地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
[1] 邢国英.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4):163~164.
[2] 熊静芳,傅国胜,任宏宇,等.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卒中复发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4):311~313.
[3] 陈佩丽,郭东风,许晓春,等.伊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4):761~762.
[4] Yue YH,Bai XD,Zhang HJ,et al.Gene polymorphisms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atorvastatin in treating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J].Cell Physiol Biochem,2016,39(2):630~638.
[5] 路言琴.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7):1061~1062.
[6] 刘新.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6):204~205.
[7] 欧国辉.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疗效[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2):102~103.
[8] 张亮,潘卫东.依达拉奉联合硫辛酸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4,(2):41~43.
[9] 胡亚琼.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4):489~491.
[10] Zheng J,Chen X.Edaravone offers neuroprotection for acute diabetic stroke patients[J].Ir Med Sci,2016,185(4):819~824.
[11] 王娜,赵荣生,孙路路,等.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用药分析及其临床路径用药推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6,14(2):44~47.
[12] 杜文秀,李艳艳,史路遥,等.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S100B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水平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9):938~942.
[13] 翟继红,吴永辉,王拥军,等.短期强化他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9):1120~1121.
[14] Yamaguchi T,Awano H,Matsuda H,et al.Edaravone with and without 6mg/kg alteplase within 4.5 hours after ischemic stroke: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PROTECT4.5)[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7,26(4):756~765.
1006-6233(2017)07-1083-04
陕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4JM4022)
A
10.3969/j.issn.1006-6233.2017.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