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2017-07-31赵仰光
赵仰光
·论著·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赵仰光
支气管动脉灌注;栓塞;非小细胞肺癌;疗效
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其中70%~80%的患者属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时大多已属晚期,无法进行手术治疗[1-3]。研究显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已经成为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通过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病灶局部造成肿瘤血管闭塞,从而杀灭肿瘤细胞[4,5]。本研究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并与全身静脉化疗方案进行对比,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在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52.37±7.13)岁;病理分型:鳞癌74例,腺癌9例,其他7例;TNM分期:ⅢA期35例,ⅢB期46例,Ⅳ期9例。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2组年龄、性别比、病理分型、TNM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n=45,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标准,且经病理确诊;②年龄较大、不适宜进行手术治疗者;③入组前2个月内未接受放化疗或服用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者;④预计生存期>6个月;⑤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及心、肝、肺、肾功能异常者;②病灶小,适宜手术切除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④存在化疗禁忌症者。
1.3 治疗方法
1.3.1 试验组:试验组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患者局麻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将5F Cobra型导管插入患侧支气管动脉,通过造影剂明确靶血管后注入化疗药物。化疗药物主要采用吉西他滨和顺铂。吉西他滨1.0 g/m2溶于250 ml 0.9%氯化钠溶液,第1、8天静脉滴注,1次/d。顺铂30 mg/m2溶于50 ml 0.9%氯化钠溶液,第2~4天静脉滴注,1次/d。最后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术中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吸氧。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给予常规抗感染处理。
1.3.2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静脉化疗治疗,化疗药物同试验组,同时给予镇吐药物。
1.5 检测方法
1.5.1 标本采集: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3 000 r/min,-80℃保存备用。
1.5.2 肿瘤标志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CEA、CA125)、CA19-9、NSE水平,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5.3 炎性因子: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CRP、IL-6水平,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6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W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判断近期疗效,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有效率=(CR+PR)例数/总例数×100%。远期疗效指标包括1、3、5年生存率、肿瘤进展时间(TTP)、总生存时间(OS)。TTP指开始化疗至全身任何部位肿瘤进展的时间。OS 指从开始化疗至任何原因导致患者死亡的时间。
2 结果
2.1 2组近期疗效比较 对照组CR 2例,PR 15例,SD 14例,PD 14例,有效率为37.78%(17/45);试验组CR 10例,PR 23例,SD 10例,PD 2例,总有效率为73.33%(33/45)。试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近期疗效比较 n=45,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远期疗效比较 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4.44%(11/45)、17.78%(8/45)、8.89%(4/45),TTP、OS分别为(5.19±0.57)个月、(10.96±1.14)个月;试验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22%(19/45)、35.56%(16/45)、22.22%(10/45),TTP、OS分别为(9.98±1.05)个月、(17.02±2.33)个月。试验组1、3、5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TTP、OS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转氨酶升高、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2组远期疗效比较 n=4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2组不良反应比较 n=45,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脊髓损伤、皮肤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45,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 2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比较 2组治疗前血清CEA、CA125、CA19-9、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CEA、CA125、CA19-9、NSE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CEA、CA125、CA19-9、NS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组别CEA(ng/ml)CA125(μg/ml)CA19⁃9(μg/ml)NSE(ng/ml)对照组 治疗前57.37±6.2880.31±9.4274.78±9.1919.87±2.46 治疗后25.19±3.00∗55.76±6.75∗50.85±5.34∗14.33±1.57∗试验组 治疗前56.66±6.1278.94±8.1375.20±9.3221.26±2.52 治疗后14.08±2.03∗#26.53±3.22∗#21.46±3.05∗#8.26±1.0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6 2组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2组治疗前血清TNF-α、CRP、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TNF-α、CRP、IL-6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TNF-α、CRP、IL-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7。
组别TNF⁃α(μmol/L)CRP(mg/L)IL⁃6(μmol/L)对照组 治疗前28.32±4.1119.56±2.589.99±1.23 治疗后14.67±2.003∗12.63±1.37∗6.42±0.75∗试验组 治疗前27.98±3.4518.79±2.4311.13±1.36 治疗后6.35±0.78∗#7.69±0.85∗#3.10±0.4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CD+3(%)CD+4(%)CD+8(%)CD+4/CD+8对照组 治疗前52.77±3.6531.89±2.2425.11±2.061.28±0.15 治疗后54.28±2.86∗33.32±1.23∗23.36±2.12∗1.36±0.11∗试验组 治疗前51.98±3.8030.98±2.1524.58±1.781.27±0.14 治疗后56.90±3.73∗#35.46±2.35∗#21.42±1.58∗#1.57±0.20∗#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8 2组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9。
表9 2组满意度比较 n=45,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据统计,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我国各类恶性肿瘤的首位,患者病死率高,预后极差[6,7]。临床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有手术切除、放化疗及免疫治疗,其中化疗是中晚期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化疗方案,能有效杀灭癌细胞,提高患者生存率。但随着化疗时间延长和化疗药物剂量增加,药物引起的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化疗效果[8]。因此,探索毒副作用更小的化疗药物或更为理想的给药方式对于肺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其已成为治疗无法进行手术或不能耐受全身静脉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的重要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安全可靠等优点,其中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是最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9,10]。其治疗依据是肺癌组织主要依靠支气管动脉供血,一方面通过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可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组织局部,从而明显提高了病灶局部化疗药物浓度[11];另一方面配合支气管栓塞能够有效造成肿瘤组织血管闭塞及肿瘤细胞缩小、坏死[12-14]。
总之,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优于全身静脉化疗,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任成山,白莉,钱桂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临床特征及新理念.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5,8:137-142.
2 Alama A,Truini A,Coco S,et al.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relevance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Drug Discov Today,2014,19:1671-1676.
3 Kisluk J,Ciborowski M,Niemira M,et al.Proteomics biomarkers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Pharm Biomed Anal,2014,101:40-49.
4 钱海洪,蔡苏玲,王雪梅,等.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晚期肺癌咯血患者的近期疗效.云南医药,2015,36:427-429.
5 李玉辉.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4,26:356-368.
6 Siegel R,Ma J,Zou Z,et al.Cancer statistics,2014.CA Cancer J Clin,2014,64:9-29.
7 Ferlay J,Shin HR,Bray F,et al.Estimates of worldwide burden of cancer in 2008:GLOBOCAN 2008.Int J Cancer,2010,127:2893-2917.
8 黄优华,沈涛,徐强,等.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6711-6714.
9 杨黎,何杰,周夏飞,等.介入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5,8:313-316.
10 柯要军.介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动脉栓塞治疗对中心型肺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117-119.
11 刘江泽,刘四斌,李英,等.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结合同步放疗静脉化疗治疗中心型肺癌.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297-300.
12 赵强德,丁剑午.介入治疗在肺癌中的应用.实用肿瘤杂志,2013,28:558-562.
13 Koyama J,Honio S,Morizono R,et al.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multiple lung metastasis resulting in long-term disease-free survival by transcateter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of SMANCS.Gan To Kagaku Ryoho,2011,38:461-464.
14 谢友发.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疗效对比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2-113.
15 Wu Y,Deng J,Rychahou PG,et al.Stabilization of snail by NFkappaB is required for inflammation-induced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Cancer Cell,2009,15:416-428.
16 张予辉,郭丽娟,邝土光,等.红细胞沉降率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肺癌患病风险的关系.中华肿瘤杂志,2010,32:48-51.
Therapeutic effects of bronchial arterial perfusion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embolization on advanced central typ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ZHAOYangguang.InvasiveTechnology
Department,TheFourthHospitalofQinhuangdaoCity,Hebei,Qinhuangdao066000,China
bronchial artery infusion; embolization;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urative effect
10.3969/j.issn.1002-7386.2017.16.007
066000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四医院介入科
R 734.2
A
1002-7386(2017)16-2432-04
2017-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