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老城区滨水岸线景观微改造
——以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为例

2017-07-31莫凌

花卉 2017年6期
关键词:越秀区西路老城区

莫凌

(广州市越秀区绿化养护第一工区 广东广州 510000)

浅谈老城区滨水岸线景观微改造
——以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为例

莫凌

(广州市越秀区绿化养护第一工区 广东广州 510000)

2016年8月4日,中共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实施意见构建枢纽型网络城市,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以此为契机,介绍具有广州老城韵味风情的沿江西路微改造的相关经验,分析其滨水岸线景观微改造的特点,提出老城区滨水岸线景观微改造应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以及人文关怀等建议,走一条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城市更新;微改造;老城区;滨水岸线景观;园林施工

2016年8月4日,中共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通过了《实施意见》:构建枢纽型网络城市,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按照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要求,建设精细化、品质化的人居环境;如何对珠江两岸景观微改造,是打造街道客厅“品质街道,百年精品”主要中心和主题。

目前旧城区公共绿化空间的改造更新,已成为城市更新微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协调好绿地环境与现代城市生活需求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在广州微改造处于探索阶段的背景下,研究老城区滨水岸线景观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越秀区作为广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本文的研究对象沿江西路于人民南至文德南路段,沿江建筑及环境整体风貌体现了广州老城韵味与西方舶来文化的融合,见证了城市历史的变迁。通过多次实地调研踏勘,深入了解其改造过程与特点,为我国的老城区滨水岸线景观微改造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1 微改造的概念

微改造是指在维持现状建设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建筑局部拆建、建筑物功能置换、保留修缮,以及整治改善、保护、活化,完善基础设施等办法实施的更新方式,主要适用于建设区中对城市整体格局影响不大,但现状用地功能与周边发展存在矛盾、用地效率低、人居环境差的地块。

本文研究对象沿江西路改造将以人为核心,尽量避免大拆大建,而是在现有空间与环境基础上进行微设计、微调整、微改造。道路铺装讲求“旧物利用,修旧如旧”,与原来的整体环境保持和谐一致。以“微交通、微环境、微改造”为核心策略,进行“品质化、精细化”的整体优化提升,建立连续的慢行系统与服务设施带,优化绿化、城市家具,打造舒适的道路空间环境。

2 沿江西路微改造概况

越秀区是广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区,汇聚了众多历史文化古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沿江西路西起人民南路段,东至文德南路,总长约2.1km,位于一江两岸三带西10km的核心地段,沿江建筑景观风貌体现了广州老城韵味与西方舶来文化的融合,见证了城市历史的变迁。如爱群大厦、原广东省总工会大楼两个历史建筑,记载着人们对广州城的不少美好回忆。附近还有银行、酒店、办公为主,兼有住宅、医院、餐饮、娱乐等其他设施。

沿江西路微改造的具体内容为:对行道树的整体修剪;沿线平台、绿化广场等修建步道空间和停留空间,进一步扩大公共绿化空间;增加沿线建筑、围墙的景观绿化,提升珠江北安景观沿街立面的丰富度;增加具有滨水岸线的小品元素,如海豚、海鸥雕塑等;此次的微改造改善沿江西路的环境,为周边居民和游客提供开放的公共活动空间。

3 沿江西路滨水岸线景观微改造分析

3.1 园林绿化

3.1.1 树木精细化修剪,突显岭南榕荫特色

沿江西路人行道南侧为近江面,以细叶榕树木为主要树种,由于榕树植物枝条、气生根都较为浓密,而且树间距不规则、部分树长势较差。因此道路采光不足、同时部分树木向江面一侧偏冠倾斜的情况,为提升沿江路道路树木景观,经过多次现场调研讨论,邀请曾到日本进修园艺修剪的资深园林专家现场指导、培训,在尽量保留沿江路原生态大树的基础上,对人行道南侧细叶榕树进行抽疏、整型修剪。树木修剪以后,不仅整体道路干净、整洁,而且还能提现华南地区榕树植物特有的气根、姿态优美。

图1

3.1.2 树围与休憩座椅统一

沿江西路南侧人行道的原有树池材质单薄,被根系发达的榕树破损变形十分严重,而且原有树木根系上还种植地被植物,不利于器根系呼吸。现在改造采用原石花岗岩进行改造,使得树池更加坚固,利用树皮铺设树穴不仅生态而且又环保,有利于植物的根系的呼吸。同时,改造使得树围与市民休憩两个功能合二为一,而且坐凳方向为望江面,体现人性化设计。

3.1.3 开敞景观空间,增添城市家具

沿江西休闲平台是滨水岸线重要景观节点,旧貌为屏障式样的花基与灌木阻挡了江边景观,而且存在空间狭小,植物层次色调单一,缺乏行人休憩设施少。因此改造工作围绕打开城市空间、提升景观品质、增加行人休闲设施、增添城市家具开展。

拆除现有花池,结合公交车站依次设置设施带、自行车道,优化非机动车道连续性。景观树池结合休闲坐凳功能考虑,满足行人停留休憩的使用需求,形成简洁大气的广场景观,打造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在植物的配置上面,景观带的两端布置花境,色彩丰富热烈;中间的绿化带应用海豚、海鸥造型的雕塑与时花、草皮的和谐统一,与两端的差异达到律动的效果。使得行人产生妙趣横生的奇妙体验,给滨水休闲空间环境增添新的文化艺术气息,打造具有亲和力的城市客厅。

图2

3.1.4 因地制宜开展立体绿化

结合沿江西路现状特点,通过墙体绿化、阳台绿化等多种形式,推进立体绿化示范点建设,探索老城区道路绿化新模式。按照“一个阳台、一片风景”的建设思路,在江亭阁酒店等进行窗阳台挂花,丰富建筑立面色彩。另外,秉承“以绿为墙”的原则,利用中国人民银行的通透围墙设施栏杆挂花,丰富园林绿化的空间层次和城市立体景观效果。

图3

3.2 市政设施

3.2.1 人行道改造修旧如旧

人行道改造尽量避免大拆大建,而是在现有空间与环境基础上进行微设计、微调整、微改造。道路铺装讲求“旧物利用,修旧如旧”,保留现有人行道材质,仅对下沉、破损、积水部分人行道进行维修或调平,与原来的整体环境保持和谐一致。

3.2.2 以人为本无障碍通道

沿江西路堤岸较高,原有的无障碍坡道坡度过大,不利于残疾车上下坡道。为此,通过清除设置不合理的牌杆、亭体,加长无障碍通道长度,减缓坡度,并增设栏杆扶手,使无障碍通道更合理、更人性化。

4 总结与讨论

基于广州公共绿化空间的微改造背景,沿江西路微改造可为今后老城区滨水岸线景观微改造改造起到典型借鉴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以下的启示与建议。

(1)保留并凸显建筑风貌及环境的特色,形成具有标识性的城市公共空间;

(2)优化景观空间节点,增加功能性的使用空间,营造舒适宜人的园林绿地,使行人融入景观之中;

(3)丰富植物配置,充分考虑季相色彩变化,突出花城特色;减少屏障绿化,对局部遮挡沿江重要建筑物立面的大树进行修剪,优化与珠江的景观视线联系;

(4)注重景观设施的艺术性,结合区段建筑环境风貌特色,布置雕塑等城市家具,从细节上打造高品质的城市景观空间,打造具有亲和力的城市客厅;

(5)微改造应该以人为出发点,满足行人对公共空间功能性的需要,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特殊人群的需要,设置灵活多样的无障碍通道手等人性化设施。

越秀区沿江西路段微改造大力提升地段城市空间形象和环境品质,成为西十公里的城市名片。在其微改造中不仅做到人文关怀,从人的尺度出发,进行精细化、品质化的设计,在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中,以规划设计精细化带动建设管理的品质化,全面提升城市宜居性和国际竞争力,以此营造有活力、绿色、健康的新广州。

[1]梁惠兰,佘美萱,练东鑫,赵晓铭.广州旧城区公共绿化空间微改造探析——以昌华涌为例[J].广东园林,2017(1):46.

[2]广州市城市更新局.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2016,01.

[3]李佳蕾,梁超.城市老城区规划改造中的河道景观营造[J].中国林业产业,2016(08):255.

[4]张酌靖,苏蓉,章敏.老城区滨水景观更新后评价研究——以南京外秦淮河石头城公园至汉中门大桥段为例[J].现代园艺,2016(17):22~24.

[5]杜新,鲍春.地域性滨水景观的组织与塑造[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12~114.

[6]龚蔚霞,钟肖健.广东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滨水空间“就地化”设计策略探索[J].小城镇建设,2015(09):36~40.

[7]尚维,杨春侠.基于行为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设计研究——以上海市北外滩滨江公园为例[J].住区,2015(06):116~122.

[8]李洪宇.滨水景观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J].居业,2016(09):46~47.

TU984.18

A

1005-7897(2017)06-0054-02

2017-3-7

猜你喜欢

越秀区西路老城区
盘活越秀区存量老旧物业的对策研究
罕乌拉西路
致敬抗疫情英雄
梦里东方——CoCo都可白塔西路店
教师作品选登
广州市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作品集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老城区是夜经济的“灵魂”
九江市老城区住区空间形态演变原因研究
汝州老城区O-13-03地块详细规划对景观设计的控制与引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