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在汕尾市区站前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7-07-31李牧川
李牧川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010)
景观设计在汕尾市区站前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李牧川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010)
火车站作为交通枢纽,其站前路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与窗口,对城市的形象与气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站前路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汕尾市站前路的景观设计实践,从项目背景与概况、方案的构思与理念以及地域印象在各景观要素中的体现、具体设计策略,分析如何利用景观设计更好的在站前路的设计中融合地域印象,体现城市的个性。
景观设计;市区站前路;应用
1 项目背景与概况
1.1 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铁道交通枢纽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而站前路则是外地旅客到达一个城市留下最初印象的地方,也是当地人离乡出游启程之地。所以站前路的景观设计应该继承当地的文化特色,从而形成地域印象,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站前路的景观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将城市良好的整体面貌展现出来。笔者结合在汕尾市站前路景观设计实践工作,希望从设计实践方面对地域印象在站前路景观设计中的体现进行一定的研究和探讨。
1.2 项目概况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东临揭阳,西联惠州,北接河源梅州,南接南海,距离深圳直线距离150km,距离广州约250km,出于珠三角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的地理重点。汕尾市域东西宽132km,南北长90km,总面积5271km2,下辖城区、陆丰市、海丰县和陆河县。
汕尾火车站是全市最大的客运枢纽和人流集中地区,交通需求高度集中,并且对服务水平要求较高。火车站周边规划以商业金融业、居住用地为主,火车站交通功能定位于陆路交通门户、重要城际交通门户和室内外交通转换枢纽。但目前火车站周边道路网络建设滞后,仅有汕可路一条道路通行。随着汕尾火车站的建成,将拉动汕尾市经济的腾飞,急需围绕车站建立完善的道路体系,健全火车站广场和有关接驳设施,为车站客流、货流运输提供便利条件,便于各向交通组织,为建设火车站提供必须的硬件支持。
图1 项目鸟瞰图
2 构思与理念
2.1 设计目标
首先要满足交通与视觉的通达性,将设计整体思路统一,然后分布进行实施。结合汕尾市自身的特点,做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通过站前路的设计,形成地域印象、城市名片,充分的如何汕尾市的文化底蕴与风土人情,形成能概括地域印象的文化符号,将概念融入到设计中去,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法,最终设计出富于时代精神,符合地域特质,植根于当地文化的站前路。
2.2 设计理念
结合汕尾地域历史风貌,联想未来社会发展趋向,站前路两侧景观绿化带设计主题为:“如歌汕尾”“如”歌系“渔”歌谐音发展而来,提取汕尾历史文化,以生态铸景,以文化铸魂、以活力铸型、以歌曲串联。运用汕尾传统渔歌文化,将红色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及现代社会发展文化等汕尾特色文化融为一体,并分别布置于站前路全程景观中,讲述风土人情、时代变迁。同时引入海绵城市理念打造站前路特色城市雨水花园,再运用绿韵带,贯穿整体景观,形成了一带四区的景观布局空间。为汕尾人民打造一个集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市民活动和商业休闲为一体的独特现代道路绿化景观空间。
3 景观设计在站前路中的体现
3.1 总体布局
本案整体布局总共分为四个区域:
(1)站前活动区
站前活动区平面图如图2所示,火车站前广场往南瞭望,简洁、大气、极具时代特色的如歌时代区豁然展开。在巨大的环岛中,我们采用植物造景的方式凸显该区域的核心地位,借鉴了海岛的意向,通过层层收拢的彩色植物带营造一处仿佛漂浮于大海上的小岛,这样便从站前路的开端点明了汕尾海滨风情的特点,构成了站前活动带。
图2 活动区平面图
(2)临水活动区
临水活动区平面图如图3所示,园区中设置林荫广场,满足市民活动需求;运用蓄水湖良好景观条件设置环形游览栈道及亲水平台等活动设施,形成优良的邻水空间。同时对园区中原有水环境进行升级改造,创造出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同时完善河岸及绿化带中的行走路径。人行于间,微风徐来、绿意盎然、波澜荡漾,一片惬意的临水景观空间。
在本区中适当运用景观构架展现传统工艺文化:传统木雕文化,传统贝雕文化等。园区中的活动广场中,适当设置纪念雕塑,讲述了红色历史文化。在市民活动的同时能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图3 活动区平面图
(3)市民休闲区
市民休闲区如图4所示,为满足道路绿化前提下为周边区域的居民提供一定休闲功能,园区中以一条主要休闲步道曲折蜿蜒穿梭于疏林草地中,让人们感受曲径通幽,绿意盎然的绿韵风情。为了使市民在本区内可以享受到郊野环境、康乐游玩、互动交流设施,提供一定数量的户外场所,同时也是为了实现保护大自然,回归自然的绿色生活目标。
户外场所主要以市民下沉小广场、小活动空间为主,市民下沉小广场满足日常休闲、休息、聚会、宣传、交流唱渔歌等活动,同时为居民提供集体互动的健身空间;小活动空间则可以创造出半私密的空间,相对安静。总体设计注重空间互动性,交流性,有效的激发区域活力。使其成为集运动、文化和生态为一体的生态景观带,在为居民提供一定休闲空间的同时,让运动回归于自然,返璞归真,体现“休闲”之理念。
图4 闲区平面图
(4)生态活动区
动态区平面图如图5所示,湖,定位为海洋风情的生态活动区。园区中布置活动平台,儿童游乐区,停车场等,配以适当的湿地景观,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活动空间。提取海浪的起伏元素演变成树池坐凳等休闲小品及景观构架空间。在构架空间中,运用LED屏幕向游人客观地展示云计算,体现了商业繁荣的活力,同时亦凸显了汕尾经济发展犹如海洋般的潜力。
图5 动态区平面图
3.2 种植设计
结合现状,以本地特色树为主采用自然种植方式适宜的栽种。营造出自然、质朴、色彩丰富的风格。强调植物的造景功能以及实用功能,尽量让植物色彩丰富多彩,并注重突出植物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在一年四季中创造不一样的公园美景。
(1)开敞空间植物营造
开敞空间景观设计以营造通透视线与较宽敞的行为尺度为原则,多选用乔木、矮灌木和地被植物,点缀中间层次的大灌木和小乔木,利用乔木宽大的树冠创造遮荫防晒空间,为市民悠闲活动提供舒适的环境。
(2)道路空间植物营造
列植行道树植物种植选用常绿树冠整齐,枝条广被,下枝较少,生长迅速,耐修剪的乔木。如带有岭南特色树种榕树、木麻黄、大叶桉等。种植绿篱选用四时常茂而不落叶,枝叶稠密而无间隙下枝伸长而不枯萎的植物。绿篱分两层种植效果。岭南常用绿篱植物有:蔷薇、桃叶珊瑚等。而道路中间绿化通常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皮等多层次组合以构成具有一定情趣的景观,并用特色植物强调某些节点,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植物与路面铺地的结合要体现景观的多样性。
(3)活动场所植物营造
活动场所位于绿地中心处,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的高度和郁闭度,从而营造出空间的区域性以及私密性,应该选择一些具有观赏与玩耍性的植物,既要鲜艳又要生命力强;避免选用有毒、有刺、有黏液等污染性植物。种植红花继木、荷花玉兰、青皮竹、鸡爪槭、红橡胶树等。
3.3 照明系统设计
总体灯光设计,以缤纷色彩和市政道路照明为基调,充分考虑场地在夜间使用情况下的照明需要和人行的安全性,整体采用立体照明系统,根据需求设计需要的景观节点地面、草坪照明和路缘、树木、高空、镭射等方式的照明。除了整体性的基础照明,在重要的节点处进行多层次的立体照明,同时在各大活动空间处使用艳丽的灯光,使整个场地的建筑、园路、场地浑然天成,形成迷人夜景。
(1)景观照明
园林意境的表达需对园景内涵、文化背景和园景中的空间组织进行组织,通过灯光整体勾勒和塑造的组织型游览空间,以深层次的灯光明暗关系创造设计的视觉兴奋点,为夜间游园的人们营造最优美并且流畅舒适的意境。
(2)植物景观照明设计
不同植物种类,照明方式各不相同。阔叶型树木将灯具藏在树丛中,自下而上照明树叶,使树的轮廓变得更为清晰;针叶树种,在树冠外围对整个树冠进行照明,增加戏剧性;低矮且枝叶茂密的灌木,采用正面外投光的方式,使其在暗背景下显示形貌。
(3)园路照明设计
城市干道、园林主园路、次园路,根据安全照明的要求,使用有一定亮度且均匀的连续照明,使车辆及行人能准确辨别路上情况,游憩小路采用环境照明的方法,营造出幽静、祥和的氛围。
(4)雕塑照明设计
对园林雕塑进行照明时,将灯具安置在地面,通过阴影和不同的高度,创造出轮廓鲜明的效果。
3.4 铺装设计
铺装材料以透水砖为主,以低碳、环保、生态为原则,减少复杂的切割工程。在重要的位置采用石材,其余位置要降低所用材料的成本,运用色彩的搭配来营造舒适的氛围。小品设施公共小品,既要满足各种功能,又要装点绿韵带的景观,营造一种灵动有活力的场地氛围,同时赋予丰富的色彩和符合大众审美的运动元素,诠释着站前路的总体景观质素。
4 结语
火车站站前路作为一座城市或地方的门户,展现着整个城市的形象与文化,如果其景观设计没有融入地方的文化特点,必然显得平淡无奇。所以在进行站前路景观设计时,应该把握好地域特色,体现出城市独有的魅力,从而突出景观场所的可识别性和特色。在站前路的设计中把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提炼出来,通过设计构思,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将这些元素融入到站前路的景观设计中去,使站前路不仅满足应有的功能需求,而且符合时代精神与地域特色,进而能够充分的展现整个城市的对外形象气质与精神面貌。
[1]刘薇.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探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5(10):142~143.
[2]王巍,母洪娜,孙陶泽.地域特色火车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以荆州火车站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2012,9(4):131~132.
[3]王晓黎.地域文化:景观设计的源泉[J].园林,2012(11):28~33.
TU986.2
A
1005-7897(2017)04-0008-03
201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