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综合保护与发展策略的初步运用

2017-07-31张世玲张世琼

花卉 2017年14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贵州省居民

张世玲 张世琼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57100)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综合保护与发展策略的初步运用

张世玲 张世琼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57100)

针对贵州省自然保护区概况进行简单阐述,分析当前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现状,其问题突出表现在居民传统习惯与市场发展存在冲突,自然保护理念与经济发展未能关联等方面,并基于贵州省特点,提出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综合保护与发展的相关建议,以期能够不断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综合效果。

自然保护区管理;综合保护;发展

综合保护与发展(Integrated Conservationand Development)的思想即为将自然保护区管理与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发展相互融合,在保持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降低自然保护区居民的依赖性,也是实现自然保护区居民个人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式。可持续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下,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综合保护与发展的研究价值愈发突出,加强保护与发展策略的研究十分必要。文章将基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提出一些观点与建议,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1 贵州省自然保护区概况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的东南部,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理位置在东经108°05′~108°24′,北纬26°15′~26°32′,总面积 47,792hm2。2001 年 6 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贵州省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结构以及水文条件影响下,贵州省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多样,野生动植物自然比较丰富[1]。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长着近2000种动、植物。以台湾杉等珍稀动植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存在综合经济效益的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区内各类生物508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1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高等植物32种,列为《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74种[6]。

雷公山植被类型属于地带性植被,主要树种包含栲属、木莲属以及木荷属。雷公山山体高耸,最高峰海拔为2178.8m,区内最低海拔650m,相差高在1500m以上。随着地势的上升,气候、土壤等也会发生变化,植被常绿成分减少。

2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自然保护区管理中,普遍存在着居民传统习惯与市场发展存在冲突,自然保护理念与经济发展未能关联等方面问题,对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性影响。

2.1 居民传统习惯与市场发展存在冲突

很多当地村民时代生活中深山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念在居民的思维中根深蒂固,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居民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比如会影响自然保护区周边居民的日常放牧、野菜采摘等等[3]。这些行为均为自然保护区所难以允许的行为,对传统居民的生活状态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居民传统习惯与市场发展存在冲突,直接影响着居民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认知程度。居民在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过程中,配合度相对较差,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的效果,也不利于当地居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2 自然保护理念与经济发展未能关联

自然保护区周边居民数量较多,当地居民多从事养殖业、种植业等等,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下,对居民传统的日常行为会产生较大影响[4]。然而当前很多地区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着仅仅关注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管理需求,但是忽视自然保护区周边居民经济水平提升,个人生活质量提升的问题。

自然保护区管理需要和周边居民的个人生活、经济发展相互融合,不能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理念与经济发展相互脱节,这种情况下无法真正彰显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价值。虽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但是实际的保护区价值、保护管理理念未能够真正建立于形成。

3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综合保护与发展策略的运用方式

自然保护区管理,可以通过树立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理念,提升居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打造文化与教育持续发展模式,增强当地居民个人文化素养以及开展生态与社区经济改善活动,彰显生态旅游项目构建价值等方式实现综合保护与发展。

3.1 树立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理念,提升居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的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效果,国家与政府需要积极配合,基于贵州省的特点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求,积极探索一种适合于贵州省发展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方式,寻求当地村民参与保护的策略,沿着这种综合保护与发展的工作思路,保山管理局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争取国际合作项目,帮助社区发展经济,减轻社区对保护区的依赖,寻求社区参与保护。

以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需要在综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树立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活动相互融合,制定明确的管理理念[5]。比如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将“蚂蚁型”的管理理念融入其中(详见图1)。

图1 “蚂蚁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型

①需要创新管理理念,明确各项法律制度、相关条例要求等等。②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政府需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价值,基于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保护区现状进行分组、分类与分级管理,积极获取公众的支持。在全面保护与充分利用的模式下,实现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同时也能够通过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类资源的积极利用,促进贵州省经济水平的可持续增长,为贵州省居民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例如雷公山保护区管理局不断加强检查站管理活动,按照《关于印发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检查站内部管理制度的通知》(雷公保发[2015]20号)精神,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管理台账,科学搭配检查员,及时研究解决检查站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管理站量化考核,将任务按月下达、按月督促检查、按月严格兑现奖惩,确保检查站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3.2 打造文化与教育持续发展模式,增强当地居民个人文化素养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综合保护与发展策略的全面推行,离不开当地居民的支持与配合。在当前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认识到文化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价值,积极开展文化与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增强当地居民的个人文化素养,打造和谐的贵州省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发展模式。

比如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构建自然保护区教育管理制度,建立试点单位或者示范模式,将自然保护的理念深入渗透到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各个学校教育活动中,使每一位学生均能够形成自然保护的良好的理念。

比如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便组织开展了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科普知识宣传下乡进校园宣传活动。深入雷山县方祥乡小学、桃江乡小学、永乐镇乔洛村小学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活动时间拟定于每年的春、秋两季:2~5月,9~12月。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类型,旨在推动当地群众自觉保护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3.3 开展生态与社区经济改善活动,彰显生态旅游项目构建价值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各类资源的利用价值,积极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在居民的配合与政府的支持下,使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魅力能够得到充分彰显,构建各项生态旅游活动,彰显生态旅游项目开展的价值,也能够不断提升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贵州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开发几条观鸟线路,吸引外国、台湾、香港的观鸟爱好者前来观鸟,也可以创设各项奇异的石头观看路线等等,将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特色充分彰显出来。

贵州省雷公山保护区积极开展救护雷公山特有种动物--髭蟾,海南虎斑鳽、黑熊、大鲵活动,积极救护各类动物,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之间需要相互协调配合,通过共同努力实现生态旅游项目的全面开发,带动保护区周边部分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同时,还可以邀请贵州省居民一同参与其中,通过歌舞表演、歌唱表演等方式,为较封闭的村民们与外界人士接触交流提供了机会。

4 结束语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基于时代发展的特点,地区特色等进行综合分析,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利益,将生态建设与区域发展相互融合,不断提升自然保护的综合效果。自然保护区管理需要充分尊重当地群众的建议与观点,通过树立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理念,提升居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打造文化与教育持续发展模式,增强当地居民个人文化素养以及开展生态与社区经济改善活动,彰显生态旅游项目构建价值等方式,实现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在当地居民的积极配合下,彰显自然保护区综合性保护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环境。

[1]黄心一,陈家宽.新时期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J].生物多样性,2012,06(12):774~778.

[2]李国平,郭勇,刘大为.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价研究——以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5,03(15):76~85.

[3]蒲云海,朱兆泉,邓长胜,等.参与式社区管理技术在湖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应用——以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湖北林业科技,2015,02(23):40~44.

[4]刘佳.浅析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以塞罕坝自然保护区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3,15(26):100+128.

[5]谭梦黎,范曾丽,黎云祥.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本科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改革初探——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01(13):87~90.

[6]张华海,张旋.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280~287.

X36

A

1005-7897(2017)14-0186-02

2017-7-8

张世玲(1975-),苗族,贵州雷山人,工程师,大学本科,从事保护区科技科工作。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贵州省居民
贵州省种公牛站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高台居民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