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丸
2017-07-31两色风景
□两色风景
鱼丸
□两色风景
说起福建,或者更具体些,福州的特色美食,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鱼丸,我也喜欢吃鱼丸。
不过小时候的我并不热爱这一食物。小学有课间餐,每次轮到吃鱼丸,我都跟吃拳头一样痛苦——不是咬碎咽下,而是囫囵个吞下。亏得那些鱼丸体积不大,噎一噎就过去了,但也发生过鱼丸整个卡在嗓子眼儿,几乎让我“童年早逝”的悲剧。
好的鱼丸是不该让人如此抗拒的。但一样东西普及性高到一定程度就会泥沙俱下,所以每个城市都会有专门面向游客而本地人绝不会光顾的小吃街,所谓外地人吃热闹,本地人吃门道。
福州鱼丸的外皮是由纯鱼肉制成的,以鳗鱼肉和鲨鱼肉为主。用机器把鱼肉捣成糊状泥浆,混合木薯粉,调匀后擀平,之后就可以包馅儿了。馅料可以是虾肉,但最经典的当然还是猪瘦肉。包好后的鱼丸以比乒乓球略小为适宜,贵美不贵大。
福州最具口碑的鱼丸店是永和鱼丸,开在一个名为塔巷的陋处。我曾慕名而去,沿途打听,穿街过巷,颇有寻幽探秘的乐趣。进了店,坐在简陋的木头长凳上,打量着这个比普通人家厕所大不了多少的店面。鱼丸是被装在碗边已有些残缺的碗里端上来的,大骨熬煮的汤头清澈却不失底味,撒着一小把碧绿葱花,下面便是莹润的鱼丸。劣质的鱼丸一咬就会有明显的粉黏感,而好的鱼丸却是紧实柔软又不失弹性的。 咬下去,能感觉到外皮传达给牙尖的韧性,是为弹牙。但再稍微使劲,又可以轻易咬破。最动人的瞬间,是鱼丸里面的肉馅儿夹带肉汁涌入口腔,是为爆浆。那种享受绝对是只吃一碗不能满足的。
时过境迁,永和鱼丸已经越做越大,塔巷老店不复存在,加盟店却四处开花。我也去过一家著名的分店,见到人潮熙攘,店内装修、摆设讲究了不少,餐具也变成了白晃晃的一次性用具。人情味的不复存在与心境的变迁,再加上这种门庭若市的喧哗,使得口中的鱼丸吃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而我近年来开始常常想起另一种鱼丸。儿时住在大院,逢年过节,我的叔叔便会赤膊穿上杀猪围裙,在院子里热火朝天地做鱼丸。他将大块鱼肉摆在砧板上,手持两把棒槌猛砸,姿态雄壮如阵前擂鼓,一段时间后双臂发软,表情便悲壮如击鼓鸣冤。很像电影《食神》里莫文蔚口沫横飞的模样,画面有趣、耐看。
这种辛苦做成的鱼丸却不见得鲜美,个大皮糙,馅儿满却没有细腻质地。我每次至多吃一两个。现在,叔叔已经去世多年,家里再无人有如他一般的热情,一身狼狈地为全家做一道吃力不讨好的菜。我们的宴席上虽然少不了鱼丸,却更像是例行公事,随便从店里买一包来凑数。一样是不够好吃,却让人那么怀念叔叔做的鱼丸。
原来,回忆才是最画龙点睛的调味品。
刘小瓷/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