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上长出“黑金子”—广西钟山县以黑木耳种植撬动扶贫产业发展纪实
2017-07-31陈晓杰
■ 陈晓杰 何 逸
黄土地上长出“黑金子”—广西钟山县以黑木耳种植撬动扶贫产业发展纪实
■ 陈晓杰 何 逸
1. 广西钟山县农民在采摘木耳
图说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中部的公安镇,是粤桂湘三省出名的“匠人村”,村里多数青壮年,靠着祖传的砌砖建房手艺,在三省的建筑行业内很是吃香。不过从去年起,公安镇上的老老少少又开始掌握了一门新的致富技能—黑木耳种植。通过种植黑木耳,公安镇的青壮年有了不用背井离乡又能发家致富的新机会。随着今年该县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来抓,现在钟山各乡镇的田间地头,整齐排列的黑木耳菌棒让我们眼前一亮,小小的黑木耳菌棒正逐步成为撬动全县扶贫产业发展的大杠杆。
5月23日,公安镇大田村的田地里随风飘来阵阵泥土的芳香,处处萌发出生机活力。往年这个时候还在外地打工的青壮年,如今正在村里为食用菌黑木耳培菌制棒而忙碌着。大田村的泥水手艺人缘何对黑木耳情有独钟?这还要从去年的蔬菜价格大跌说起。
大田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呈斌告诉我们,去年贺州市农业局为该村引进种植黑木耳项目,村里的几位种植大户随即一起成立了黑木耳专业种植合作社,种植黑木耳80亩。黑木耳当时收购价虽然高达每公斤25元,但是村民却不敢轻易尝试种植,大家都在边种植蔬菜边观望。去年蔬菜跌价风潮“刮”来,大田村村民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就烂在田里,痛在种植户心里。而在同一时间,丰收的黑木耳却逆市上扬,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合作社卖出的黑木耳,不仅填补的蔬菜种植的大窟窿,还略有盈余。这次经历,让村里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农民纷纷加入到黑木耳种植的队伍当中来。
落户大田村委的钟山县天怡食用菌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进行云耳种植和深加工业务。公司预计年产黑木耳菌棒150万棒,按每亩种植一万棒计算,可发展带动贫困户种植黑木耳150亩。公司按照市场价干云耳25元/公斤进行收购,贫困户种植黑木耳亩利润将达到一万余元。有劳力的贫困家庭还能获得更多分红,除了“旱涝保收”的收入外。贫困户还可以到黑木耳种植合作社里务工获得收入。通过发展黑木耳种植产业,一直以来村集体收入为零的大田村每年还至少得到5万元的收入。
大田村发展黑木耳种植产业的成功,引起了钟山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充分调研,钟山县决定把发展黑木耳种植产业作为立竿见影的短平快项目助推精准扶贫。以黑木耳种植撬动扶贫产业发展,在黄土地上种出“黑金子”。
为了鼓励更多的贫困户通过种植黑木耳实现脱贫致富,钟山县出台了贫困户种植黑木耳扶持政策,财政用于菌棒补助0.3万元/亩,若贫困户存在资金困难,还可由公司向县信用联社担保帮助菌农贷款,并申请1.6万元/亩政府贴息贷款,大力推进和落实贫困户种植黑木耳产业脱贫工作。
针对黑木耳的种植过程中,制棒的成本和技术要求较高,普通农户尤其是贫困户不具备制棒的能力。有着多年食用菌种植经验的天怡食用菌有限公司负责人朱静今年正尝试着公司制棒,贫困户出菇生产种植的新模式。“制棒过程包括备料、粉碎、发酵、灭菌、装袋等一系列工序,制棒比较成功的话,种植黑木耳就成功了一半。”朱静介绍,把一家一户菌棒生产集中到企业进行统一制袋,再发放到农户手里种植的模式是比较可行的,公司统一制棒规避了一些技术上的难点和设备的投入,减少了农户种植黑木耳的第一道风险。
钟山县农业部门在公安镇大田村和燕塘镇张屋村建立两个110亩的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增强示范带头辐射作用,突出扶贫产业区域化布局规划和合作化发展,实行产业精准到户、产业政策到户、产业对接到户,辐射带动全县贫困村170户贫困户,种下黑木耳200多亩。
如果仅仅止步于黑木耳的种植,还不足以撬动整个扶贫产业的发展,为此,钟山县以推动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加速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为目标,鼓励支持企业进行食用菌精深加工。
位于钟山县回龙镇的富强合作社就是走在产业发展前沿的民营企业。走进合作社在建的养菌棚、菌棒厂现场,挖掘机的轰鸣声和厂房电焊的蓝光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到今年7月,这里先进的设备,统一的管理,进料区、分拣区、清理区等车间分工明确,将让人耳目一新。合作社今年将建成黑木耳菌棒生产厂房2800平方米,养菌棚18000平方米,购置一条智能袋装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及其相关生产设备,采取“工厂化生产、基地化养菌、标准化种植、品牌化经营”的模式,加大对黑木耳深加工的力度,研发黑木耳粉,进一步提升了黑木耳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更为全县食用菌深加工奠定了重要基础。据合作社负责人胡锡强介绍,该基地研发的黑木耳粉具有提高免疫力,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相信随着产品在市场上的推广,黑木耳粉的产量会越来越大,市场占有率也会越来越高。
2. 广西钟山县农民在采摘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