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河镇打造客家文化美丽乡村

2017-07-31黄思好

源流 2017年6期
关键词:西河农耕展馆

■ 本刊记者 黄思好

西河镇打造客家文化美丽乡村

■ 本刊记者 黄思好

1. 张弼士故居

日前,记者来到大埔县西河镇北塘乡村旅游区,时值花开正艳,由高串红、鸡冠花、格桑花、万寿菊、荷花组成的五彩花田缤纷亮丽,美不胜收。周围客家古民居建筑的白墙灰瓦与青山花田交相辉映,可谓别具一格。

据悉,该镇以第三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点为契机,贯彻落实“生态西河、文旅西河、农耕西河、和谐西河”的发展思路,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

2. 西河镇党委书记丘武秋(左)向本刊社长兼总编辑谢佚芳介绍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3. 法治文化园

“建设美丽乡村,我们着重体现文化内涵和产业特色,以‘一带三区五片’为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格局,努力把西河打造成环境综合治理示范镇和具有客家特色的省级新农村示范片。”西河镇党委书记丘武秋说。

文化内涵体现客家特色

据丘武秋介绍,该镇结合商文化、科举文化、法制文化、红色文化、侨领文化、农耕文化,这六种客家文化特色,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让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同时,通过保护和开发古民居,提升人文气息,丰富历史内涵,结合当地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古村落的传承保护开发工作,西河镇投入资金3000万元,以保护开发古民居、推动文化旅游为目的,开发打造宜斋公祠法治文化展馆、辅德堂侨领文化展馆、怀德堂农耕文化展馆、红军小学红色文化展馆、振德楼艺术文化展馆五大展馆。此外,该镇还依托张弼士故居旅游区和北塘乡村旅游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优势,继续完善“食、住、游、乐、购”等旅游综合配套设施,提升景区整体内涵层次。

据了解,该镇把北塘、东塘、黄堂、漳溪、东方五条村进行联动式发展,并出台了《大埔县西河镇省级新农村建筑风貌提升改造奖补基金实施办法》,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内的北塘、东塘、黄堂、漳溪、东方五个行政主体村的省道县道公路沿线、主村道沿线、旅游区规划沿线自然村及人口较为密集的村民小组的建筑外立面进行提升改造,具体包括传统古建筑的修缮、一般性砖瓦房外立面提升改造、重点民房“穿衣戴帽”、鼓励扶持发展民宿,以及部分房屋外墙、围墙等绘制各种有益健康、文明、向上的公益宣传画等。通过联动发展和升级改造,这五条村都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分别为古韵北塘、小城漳溪、农耕东塘、水韵黄堂和田园东方。

4. 法治文化园

综合治理推进乡村建设

除了建筑风貌提升改造,西河镇还出台了《大埔县西河镇省级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奖补基金实施办法》,统筹安排奖补资金,开展“一编二拆三清四改五建六美”等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据悉,北塘村至车龙村4.7公里滨水绿道建设、漳溪村一河两岸2.2公里河堤建设、黄堂村观光电瓶车道扩路工程、“五驿站”建设等多个项目已动工或已完成建设,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和休闲娱乐。

在危房改造方面,该镇今年共有343户建档立卡在册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目前名单已报至县住建局,正在抓紧办理相关手续。危房改造的完成,将从根本上处理了贫困户居住问题,给贫困户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极大地推进了美丽乡村的建设。

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村庄改造、经济发展、村容村貌的建设,也要有产业支持。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上,该镇非常重视特色产业的发展。

西河镇是农业大镇,素有“大埔粮仓”之美誉。近年来,该镇努力打造“一中心、两基地、五大园、多品牌”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着力激活长寿富硒地,发展富农产业,加速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该镇发挥各村的资源优势,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村民参与的方式,示范带动广大村民增收致富,又结合精准扶贫、产业帮扶,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展销中心功能区,扩大西河香米种植基地、长寿富硒蔬菜种植基地规模,打造“菜篮子”、“米袋子”基地、富硒长寿农产品品牌和“五大采摘体验园”,做大休闲农业市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耕西河实现新跨越。

猜你喜欢

西河农耕展馆
创意展馆
昆楚高速公路 西河特大桥上跨成昆铁路成功转体
农耕旧事十二韵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烟雨蒙蒙青西河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西河水云间
西河的秋天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