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咪鲜胺铜盐·氟环唑杀菌剂防治稻曲病试验

2017-07-31朱晓群陆国军吴海华孙会锋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稻曲稻曲病咪鲜胺

朱晓群,陆国军,吴海华,孙会锋,孙 勰

(1.海盐县土肥植保站,浙江 海盐 314300; 2.海盐县西塘桥街道农业发展局,浙江 海盐 314305)

咪鲜胺铜盐·氟环唑杀菌剂防治稻曲病试验

朱晓群1,陆国军1,吴海华2,孙会锋1,孙 勰1

(1.海盐县土肥植保站,浙江 海盐 314300; 2.海盐县西塘桥街道农业发展局,浙江 海盐 314305)

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悬浮剂在水稻稻曲病不同发生程度、不同用药浓度和不同用药次数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研究表明,杂交稻在轻至中等(1~3级)发生,使用1次,667 m2使用剂量为60 mL;中等至中偏重发生(4级)使用2次防治,667 m2推荐剂量均为60 mL。

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 杀菌剂; 稻曲病; 防治

稻曲病又名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及青粉病,还称其为“丰收病”,为真菌引起的病害。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风吹雨打易脱落。近几年浙江稻曲病每年都发生较重,特别杂交稻不同系列,发病严重度不同,严重田块穗发病率达80%~90%,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杀菌剂是由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为了探索此杀菌剂对杂交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受公司委托,2016年在杂交稻浙优538、浙优18和甬优12上进行田间稻曲病药效和安全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设在浙江省海盐县武原街道华星农场,土质为青紫泥,pH值6.5,土壤有机质含量32 g·kg-1,全氮1.5 g·kg-1,有效磷18.1 mg·kg-1,速效钾89 mg·kg-1,土壤肥力中等。

供试作物为杂交稻浙优538、浙优18和甬优12,防治对象为稻曲病。

供试药剂为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悬浮剂(福满美,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为49%丙环·咪鲜胺乳油(稻立锋,安道麦马克西姆有限公司),29%戊唑·醚菌脂悬浮剂(酷思特,安道麦马克西姆有限公司),18%噻呋·嘧甘素悬浮剂(阿特米,浙江桐庐汇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拿敌稳,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爱可,中农中化公司),12%氟菌·氟环唑乳油(健武,德国巴斯夫公司)。

8月25日施药,当日为晴天,最高温度35.2 ℃,最低温度28.4 ℃,平均温度31.7 ℃,微风,日照10.8 h,相对湿度80%。

8月26日施药,当日为晴天,最高温度为38 ℃,最低温度为29 ℃,平均温度为32.8 ℃,微风,日照9.6 h,相对湿度77%。

8月27日施药,当日为阴天,最高温度为39.1 ℃,最低温度30.1 ℃,平均温度32.9 ℃,微风,日照2.4 h,相对湿度88%。

1.2 处理设计

1.2.1 防效与安全性试验

前作为大麦田,品种为花30,中耕机旋耕2次,平田1次,5月30日浙优538进行机插。每处理面积为133.4 m2,共设10个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处理随机排列,不设重复。

以667 m2为施药单位,49%丙环·咪鲜胺50 mL、75% 肟菌·戊唑醇15 mL、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150 mL、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200 mL、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300 mL、18%噻呋·嘧苷素200 mL、18%噻呋·嘧苷素250 mL、29%戊唑·醚菌脂250 mL、20%烯肟·戊唑醇50 mL、12%氟菌·氟环唑33 mL,以不施药为对照。

8月25日上午50%主茎剑叶与次二叶叶枕对齐用药,选用生产上常用的山东卫士18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雾器的压力为4 kg,喷孔口径为1.5 mm,使用圆锥三孔空心雾喷头,667 m2用药量30 kg进行喷雾。

1.2.2 不同浓度防效试验

前作为马铃薯田,中耕机旋耕2次,平田1次,6月8日浙优18进行机插。每个处理面积为66.7 m2,共设10个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处理随机排列,不设重复。

以667 m2为施药单位,49%丙环·咪鲜胺50 mL、75% 肟菌·戊唑醇15 mL、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30 mL、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40 mL、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60 mL、18%噻呋·嘧苷素40 mL、18%噻呋· 嘧苷素50 mL、29%戊唑·醚菌脂50 mL、20%烯肟·戊唑醇50 mL、12%氟菌·氟环唑33 mL,以不施药为对照。

8月27日上午20%主茎剑叶与次二叶叶枕对齐用药,选用生产上常用的山东卫士18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雾器的压力为4 kg,喷孔口径为1.5 mm,使用圆锥三孔空心雾喷头,667 m2用水量30 kg进行喷雾。

1.2.3 不同用药次数及浓度防效试验

1次用药和2次用药及不同浓度对比防效试验。前作为白田,中耕机旋耕2次,平田1次,5月13日甬优12机械穴直播。每处理面积为133.4 m2,共设14个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处理随机排列,不设重复。

以667 m2为施药单位,49%丙环·咪鲜胺50 mL、49%丙环·咪鲜胺50 mL+49%丙环·咪鲜胺50 mL、75%肟菌·戊唑醇15 mL、75% 肟菌·戊唑醇15 mL+75%肟菌·戊唑醇15 mL、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30 mL、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30 mL+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30 mL、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60 mL、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60 mL+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60 mL、18%噻呋·嘧苷素50 mL、18%噻呋·嘧苷素50 mL+18%噻呋·嘧苷素50 mL、29%戊唑·醚菌脂50 mL、29%戊唑·醚菌脂50 mL+29%戊唑·醚菌脂50 mL、20%烯肟·戊唑醇50 mL、20%烯肟·戊唑醇50 mL+20%烯肟·戊唑醇50 mL,以不施药为对照。

第1次8月26日上午50%主茎剑叶与次二叶叶枕对齐用药,第2次8月31日80%主茎剑叶与次二叶叶枕对齐用药,选用生产上常用的山东卫士18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雾器的压力为4 kg,喷孔口径为1.5 mm,使用圆锥三孔空心雾喷头,667 m2用水量30 kg进行喷雾。

1.3 调查

每处理随机查5个点,每点2丛,共查10丛,调查10丛所有穗的发病数。11月25日(田间稻曲病稳定后)调查各处理稻曲病的发病穗数和发病级数。

水稻稻曲病分级标准。0级,穗无病粒;1级,穗上1粒发病;2级,穗上2~4粒发病;3级,穗上5~7粒发病;4级,穗上7粒以上发病。计算穗发病率、病情指数、穗防效和病指防效。

穗发病率/%=(施药处理发病穗数—调查总穗)/调查总穗×100;

穗防效/%=(空白对照发病穗数—施药处理发病穗数)/空白对照发病穗数×100;

病情指数=100×∑(各级病穗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穗数×最高级代表);

病指防效/%=(空白对照发病指数—施药处理发病指数)/空白对照发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效和安全性试验

由表1可知,在浙优538破口前10~12 d,7种杀菌剂10个处理对水稻稻曲病均取得一定的防效,但不同药剂对稻曲病的防效有较大的差异。防效最好的是667 m2用咪鲜胺铜盐·氟环唑200和300 mL及氟菌·氟环唑33.33 mL,防效均达100.0%;其次为667 m2用咪鲜胺铜盐·氟环唑150 mL,防效达83.6%;随后为丙环·咪鲜胺50 mL和戊唑·醚菌脂250 mL,防效达76.0%和75.1%,接下来依次为肟菌·戊唑醇15 mL和噻呋·嘧苷素250 mL,防效分别为54.0%和54.7%;667 m2用噻呋·嘧苷素200 mL和烯肟·戊唑醇50 mL效果较差,分别为29.9%和32.1%。

2.2 不同浓度防效试验

由表2可知,在浙优18破口前12~15 d用药,7种杀菌剂10个处理对稻曲病都有一定防效,但不同药剂对稻曲病的防效有较大差异。防效最好的是667 m2用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60 mL和12%氟菌·氟环唑33.33 mL,防效分别为81.8%和81.2%;其次为49%丙环·咪鲜胺50 mL,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40 mL和29%戊唑·醚菌脂50 mL,防效分别达77.9%、77.5%和73.9%;接下来依次为20%烯肟·戊唑醇50 mL,75%肟菌·戊唑醇15 mL和18%噻呋酰胺·嘧苷素50 mL防效分别为66.5%、57.0%和59.3%;667 m2用18%噻呋·嘧苷素40 mL和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30 mL效果较差,分别为21.3%和21.6%。

表1 不同药剂及安全浓度在浙优538上对 水稻稻曲病防治情况

表2 不同药剂常规浓度在浙优18上 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效果

2.3 不同时期用药和不同浓度防效试验

由表3可知,第1次8月26日上午,甬优12杂交稻50%主茎剑叶与次二叶叶枕对齐用药,第2次8月31日80%主茎剑叶与次二叶叶枕对齐用药,6种杀菌剂14个处理对水稻稻曲病都有一定防效,但不同处理防效不同。表现最好的是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60 mL使用2次,防效为86.9%;其次为75%肟菌·戊唑醇15 mL使用2次,防效为78.2%;接下来依次为49%丙环·咪鲜胺50 mL,29%戊唑·醚菌脂50 mL,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30 mL,20%烯肟·戊唑醇50 mL,18%噻呋·嘧苷素50 mL使用2次,防效分别为71.5%、69.3%、65.9%、55.8%和38.6%,用1次防效效果均不理想。

2.4 安全性分析

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150,200和300 mL药后1、3、5、7、15和30 d目测观察,在水稻破口前10~12 d用药,对水稻安全,对非靶标生物影响不明显。

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30、40和60 mL药后1、3、5、7、15和30 d目测观察,在水稻破口前10~15 d用药,对水稻安全,对非靶标生物影响不明显。

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30和60 mL,在水稻破口前10~12 d第1次用药,在破口前7 d第2次用药,药后1、3、5、7、15和30 d目测观察,在水稻破口前7~12 d用药,对水稻安全,对非靶标生物影响不明显。

根据3个试验表现,667 m2使用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30~300 mL,在水稻破口前7~15 d使用对水稻都是相当安全的,对非靶标生物影响不明显。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49%丙环·咪鲜胺、75%肟菌·戊唑醇、18%噻呋·嘧苷素、29%戊唑·醚菌脂、20%烯肟·戊唑醇、12%氟菌·氟环唑杀菌剂对防治稻曲病都有效果。

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防治水稻稻曲病随着浓度的提高,其防效也随着提高;在防治水稻稻曲病关键时期(破口前7~15 d),用2次药防治比用1次药防治效果好。

不同浓度防效试验中,空白对照穗发病率为20.7%,属于中等(3级)发生,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667 m2用量30、40和60 mL时防效分别达为21.6%、77.5%和81.8%,可见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667 m2用量30 mL不适宜生产上推广应用。

不同用药次数及浓度防效试验中,空白对照穗发病率为79.6%,属于特大(5级)发生,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667 m2用量30 mL施用1次防效为22.2%,施用2次防效为65.9%;60 mL用量的1次防效为65.1%,2次防效为86.9%。与2015年同期试验表现一致。2015年试验田空白对照区穗发病率达88.2%,也属于特大(5级)发生,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667 m2用量40、50和60 mL破口前10 d用药,防治效果分别为47.4%、54.5%和68.0%。经过2年的小区试验和1年示范,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目前在防治稻曲病上表现得比对照药剂肟菌·戊唑醇15 mL、丙环·咪鲜胺50 mL、戊唑·醚菌脂50 mL、烯肟·戊唑醇50 mL和氟菌·氟环唑33.33 mL都要优秀。在杂交稻轻至中等(1~3级)发生年,667 m2用量60 mL,防效在80%;在特大(5级)发生年,667 m2用量60 mL在2015和2016年试验田块均属特大(5级)发生,虽目测和数据考核效果明显,但仍达不到农户的要求,所以2017年在特大(5级)发生田可进一步试验,最好在使用剂量内进行试验。

生产上建议杂交稻在轻至中等(1~3级)发生,使用1次,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667 m2使用剂量为60 mL;中等至中偏重发生(4级)使用2次防治,667 m2推荐剂量2次都用60 mL;特大(5级)发生,使用2次,使用剂量有待于进一步试验。常规稻建议使用1次,667 m2推荐剂量40~50 mL。

[1] 张震,柴荣耀,陈桂华,等.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效果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2010,1(6):1328-1329.

[2] 张启高,孙俊铭,韦刚. 43%好力克SC防治水稻稻曲病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208.

[3] 蔡广成,李静. 10%井冈霉素·腊质芽孢杆菌悬浮剂防治水稻稻曲病药效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5):101-102.

[4] 许美良,陈永兵,周有铭,等. 水稻稻曲病防治适期及策略初探[J]. 浙江农业学报,2005,17(3):161-162.

[5] 张晋,高汉亮,颜群,等. 七种农药防治水稻稻曲病效果比较[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6):3283-3285.

(责任编辑:张瑞麟)

2017-02-09

朱晓群(1971—),浙江海盐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作物病虫测报防治工作,E-mail: 896207574@qq.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639

S435

B

0528-9017(2017)06-1033-04

文献著录格式:朱晓群,陆国军,吴海华,等. 咪鲜胺铜盐·氟环唑杀菌剂防治稻曲病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6):1033-1036.

猜你喜欢

稻曲稻曲病咪鲜胺
HPLC-MS/MS法测定32%肟菌·咪鲜胺水乳剂 有效成分含量
水稻稻曲病菌侵染行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高效、快速提取高质量稻曲病菌基因组DNA方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蒜薹中的咪鲜胺残留
稻曲病气象适宜度等级精细化预报技术
稻曲病菌成灾机制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籼粳杂交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试验
申嗪霉素和咪鲜胺复配对水稻立枯病菌的增效作用
2011年怀集县水稻稻曲病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