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区一园”勾勒大足新貌

2017-07-31赵青

当代党员 2017年14期
关键词:一园两区双桥

文︳赵青

“两区一园”勾勒大足新貌

文︳赵青

大足高新区,施密特电梯有限公司的员工正在忙碌 图//赵青

“那时候,我们站在黄土坡上招商。”

2017年6月14日,大足高新区产业园。面对眼前日新月异的景象,大足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周树云十分感慨。

过去,这里是一片荒草地,无人问津。曾几何时,周树云和同事们拿着园区规划图,一边领着老板看工棚,一边畅谈着未来的愿景,一家接着一家地把企业引了进来。

奠基

2017年6月初,重庆国飞通用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生产车间里,研发人员正在给无人机“红孩儿”做调试。“红孩儿”能够在50米的高层进行灭火,其科技含量在全国相关产品中首屈一指。

类似这样的无人机,国飞公司落户大足高新区不到三个月,已经研发出三款。

“在这里,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研发产品。”公司负责人曹兵说,“公司从辽宁搬迁至大足,是被园区的产业环境所吸引。”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区内产业结构,是大足高新区的定位。

围绕定位,从企业落户,到企业投产,再到业务拓展,大足高新区拉起了一张大网——

企业落户,开辟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对接,快速完成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

企业投产,协助招聘员工,成立产业基金,助力生产顺利完成,逐步释放产能;

业务拓展,围绕产业链条,引进配套企业,拓宽企业上下游市场,催生高新产业群。

“用保姆式的服务留住企业,用以商招商的模式建设园区,是我们培育产业环境的抓手。”周树云说,“依靠这张大网,大足高新区正散发出诱人的魅力。”

这样的魅力不仅“迷倒”了重庆国飞通用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还吸引了施密特电梯有限公司、重庆罗博泰尔机器人研究院、重庆大隆宇丰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相继来此“扎营”。

现在,大足高新区已经成为重庆市智能装备产业基地、重庆市环保装备产业基地、重庆市特种装备产业示范园。

“产业总投资额已经超过165亿元。”周树云说,“未来,近300亿元产值将在这里产出。”

转型

2017年6月14日,大足工业园区。“吱吱”的机器声从“邓家刀”的厂房里传出。

看着粗黑的菜刀面渐渐被打磨得光亮细滑,重庆邓氏厨具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修建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邓家刀”的特色是刀背厚,刀口薄。保持特色,抛光刀面,放在以前,需要四五名老师傅,靠着一双巧手,一点一点地完成。每天最多能磨数把。

四年前,邓修建带着厂里骨干,跑遍了山东、江苏、广东的制刀厂,回来后,自主研发出锻打刀坯磁性自动砂带磨削工艺。

“有了这个工艺,机器自动抛光,每天可以磨数百把刀。”邓修建笑着说,“抛光,是制刀的关键一环。随着自动化程度提高,人工成本降低,市场更广阔了。”

在邓修建眼里,创新等于出路。

其实,不止“邓家刀”一家企业,也不止邓修建一个企业主,在大足工业园区,整个五金产业都把工艺创新视为谋求转型的头等大事。

过去,大足区与浙江省永康市、广东省阳东市并称为“中国三大五金之乡”。

2000年后,沿海五金制造技术开始革新,而仍旧采用简易技术制作和家庭作坊式生产的大足五金产业逐渐开始走下坡路。

从2006年起,大足区决心重振五金产业,大足工业园区开始聚集五金企业,并推动其转型升级——

举办与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相关的论坛、讲座,拓宽生产者的创新思维;

鼓励企业改进生产设备,提高生产工艺,增强产品加工能力,实现节能降耗;

创新营销方式,协助搭建互联网电商销售平台,拓宽产品投放市场的渠道;

…………

渐渐地,传统五金转变为现代五金,小作坊升级成“规模企业”。大足工业园区成了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几年下来,‘邓家刀’的自动化生产已经实现70%。”邓修建说,“现在,刀具的销量增长了数倍。”

集聚

2015年5月28日,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场项目签约仪式正在有序地进行。

与双桥经开区签署协议的,是重庆华非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它决定,在这里投资100亿元,建立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和生产基地。

近年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成为重庆新兴的重大产业。让这些重大产业扎根于大足,则是双桥经开区狠抓的“龙头”工作。

沿着这项工作一直往下梳理,在这里,重大产业的聚集效应正在凸显。

从全球最大的笔记本机壳生产商巨腾国际,到世界500强企业正威集团,再到知名企业国扬电子、上汽红岩车桥……近年来,109个投资项目相继被引进,协议引资总额达800亿元,预计产值达1200亿元。

双桥经开区凭什么能把这些企业引进来?靠的是这三把“钥匙”——

实行党工委、管委会负责人带部门联系重大项目责任制,不断提升服务、办事效率;

打造配套设施,新建供水管网39.6公里,投用多个企业供电专线,建成数个周边生活设施;

推进内贸流通体制改革,促进服务贸易创新,激活民间投资的活力。

一步一步地完善,一点一点地优化,伴随服务软硬环境不断发展和升级,这些产业和企业的规模还将持续“发酵”。

“到202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能够突破12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双桥经开区负责人底气十足。

拓展

“站在黄土坡上招商”,这不单是周树云的感慨,也是大足区招商人共同的感受。

那时候,他们到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招商引资。提及大足,没有多少人知道,更没有企业愿意落户。

如今,从汽摩及零部件到电子信息,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到环保装备,从现代五金到现代家居,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里投产,越来越多的产业在这里壮大。

2016年,大足区工业总产值迈上千亿台阶,工业增加值为183.3亿元,分别是五年前的2.2倍和1.6倍。工业生产对大足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47.6%。工业已成为推动大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抓工业,就是激活力、抢机遇。”大足区相关负责人说,“园区是工业经济增长的辐射源。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两区一园’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引进高精尖,激发创新力,大足高新区紧盯创新驱动发展;

升级老产业,打造新产业,大足工业园狠抓产业结构调整;

培育大企业,构建大集群,双桥经开区突出产业集群效应。

“两区一园”,已成为勾勒大足新貌的“主线”。

未来,大足区将继续把“两区一园”打造成“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平台。

大足,将成为更受投资者青睐的沃土。

猜你喜欢

一园两区双桥
《一园青菜成了精》
一园青菜成了精
一园尽览乌蒙美——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
双桥酒:一个城市的记忆与味道
逢源双桥
敛汗止血的五倍子
萝卜成了精
Bobath握手和双桥运动翻身法对偏瘫患者康复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