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破孤岛 构建体系

2017-07-29陈玲

魅力中国 2017年8期
关键词:分馆铜梁总分

陈玲

为加强文化馆建设,充分发挥新形势下文化馆(站)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铜梁区文化馆按照国家一级文化馆的工作要求,结合实际,以统筹发展、提高效能、促进均等为原则,通过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整合、提升了文化馆(站)服务能力和水平。现就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背景、思路、实施路径等方面谈些粗浅认识。

一、铜梁区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背景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指出“根据城镇化发展趋势和城乡常住人口变化,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资源,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2016,中央深改组把“继续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实现乡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作为重点改革任务。铜梁区文化馆作为重庆市“文化馆总分馆制”第二批试点推进区县,坚持从群众的需求出发,结合本单位实际,深入细致地研究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机制的建立,通过对阵地资源、人才资源等要素的整合,促进总分馆服务体系的构建。

二、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思路

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是铜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优化文化治理能力的现实需要。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镇(街)村为重点,以统筹发展、提高效能、促进均等为原则,因地制宜推进铜梁区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区总馆在区域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中枢作用,通过分馆把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农村,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为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有力保障。

三、工作目标

按照“一个总馆+多个分馆+若干服务点”的模式,全力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建设。2017年,全区28个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建成文化馆分馆;到2020年,全区269个村(社区)文化室以及有条件的社会单位和团体全部建成分馆或基层服务点。

四、铜梁区文化馆总分馆管理模式

铜梁区文化馆总分馆管理模式分为“直管”和“协管”模式。“直管”是指分馆与总馆属于上下级关系,分馆工作纳入总馆年度计划,为总馆负责。“协管”是指分馆属于协议合作关系,总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协助分馆理顺内部管理与业务工作,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加大免费开放力度。

五、构建铜梁区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实施路径

(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2017年5月—2017年12月),依托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建成28个文化馆分馆;第二阶段(2018年1月—2018年12月),依托有条件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再建成一批文化馆分馆,其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基层服务点,作为总分馆服务的补充和延伸。第三阶段(2019年1月—2020年12月),依托有条件的学校、群团组织、科研机构、上网服务场所、企业等进一步扩大分馆和基层服务点数量。

(二)制订标准,明确功能。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要实现“三个统筹”

统筹使用人员。在维持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文化馆总分馆实行人员整合,分馆工作人员接受总馆和镇街双重管理,分馆馆长由原单位负责人担任,分馆业务副馆长由区文化馆和图书馆工作人员下派;统筹开展业务。按照与总馆相当的服务标准,文化馆总分馆实现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艺辅导、文艺下乡、队伍培训等业务的统筹开展。统筹调配资源。根据业务开展需要,文化馆总分馆之间以及各分馆之间可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调配与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

(三)把握机制,创新服务

文化馆总馆对分馆的管理重在业务指导和资源调配;分馆按照总馆的工作安排和服务标准,面向基层群众提供与总馆水平相当的基本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国家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和资源,打造区域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

(四)健全设施,完善网络

按照填平补齐原则,继续推进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把区文化馆新建以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营管理,纳入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推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能,推动区域内公共文化设施实现有效联通和全覆盖。

七、建设推进情况

在铜梁区范围内组成以区文化馆总馆为中心,城西、城东为城区分馆,巴川、东城、南城、蒲吕4个街道文化服务中心为近郊分馆,虎峰、大庙、永嘉、平滩、侣俸、安居、少云7个片区镇文化服务站为镇级分馆,形成了城区、郊区、片区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圈,努力构建“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30分钟文化圈”。

城区率先试点。在45平方公里的城区内,以总馆为中心设立城东分馆和城西分馆。总馆位于巴川街道龙门街207号,建面2457㎡;城东分馆位于金龙大道金龙桥,建面3224㎡,重点开展青少年艺术普及教育;城西分馆位于藕塘湾,建面388㎡,重点开展美术展览与培训。三馆总建面6069㎡,形成城区公共文化服务圈。

郊区、片区镇逐步推开。设立巴川、东城、南城、蒲吕4个街道文化服务中心为近郊分馆,虎峰、大庙、永嘉、平滩、侣俸、安居、少云7个片区镇文化服务站为镇级分馆四个街道文化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为4740㎡。另外的1个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和25个镇文化站总建筑面积为12803㎡。11个分馆总面积㎡,形成郊区、镇片区公共文化服务圈。村(社区)活动点确保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八、建设成效

一是打破了单位局限。“文化馆总分馆”强化了文化馆总馆的统筹和引领作用,有效解决了过去区文化馆和镇(街)文化服务中心各自为政、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形成全区上下一盘棋。二是发挥了带动功能。总馆工作人员派驻分馆担任业务副馆长,集管理理员、培训辅导员、演员和创作员于一身,充分发挥了总馆对分馆的管理和指导、带动功能,解决了过去镇(街)文化服务中心无专业人员的问题。三是改进了服务方式。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推动了由单一阵地服务向“阵地+流动+数字化”服务转变,从“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服务方式从“单一供给”向“多元供给”、“交互供给”转变,进一步满足了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四是提升了服务效能。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完善了设施,壮大了人才队伍,使公共文化资源由“分散、分割”向“整合、一体”转变,放大了资源聚合效应,从整体上提升了服务效能。

猜你喜欢

分馆铜梁总分
铜梁:美丽乡村扮靓龙乡大地
文山书海
重庆市发改委批复市郊铁路璧山至铜梁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民间杂耍”舞出大名堂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农旅融合开出致富花
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