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2017-07-29汪遇
汪遇
一、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晚明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对故乡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多来的学习,分析课文、理解文章情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本单元都是描绘山水美景的文言文,有了前几课的学习基础,学习本文的知识点方面难度不会太大。但本文因为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学生在深刻体会和感悟作者的情感方面存在着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品味优美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西湖雪之奇景,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难点:品读作者的雅趣,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五、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六、教学时间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抒情导入,创设情境
人皆云:“痴人说梦语。”晚明时期的张岱就是这样一个痴人,他用一生的时间执著地做了一个梦,梦里他著成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梦里他回到了自己的故国,回到了美丽的西湖。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板书课题,使用动态雪景图片做背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二)解题
师播放电子白板课件,补充资料,简要了解“湖心亭”。(使用提示模板,简洁明了,提高注意力)
(三)知人论文
出示关于作者生平及其作品的介绍资料,师提示值得注意的地方:明末清初人、寓居杭州、明亡后不仕、“梦忆”和“梦寻”。加深学生印象。(使用魔术笔,圈画值得注意的地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四)通读课文
1.我会读:检查预习、读准字音,一生上黑板直接书写,其余学生纠正、评价;生配乐朗读,师点击链接的古筝音乐《高山流水》;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全文。(使用链接音乐,师生共同配乐朗读,沉浸到朗读美文的情境中;解释词语时使用翻板和遮盖模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我能行: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文章,疏通文意;师点击显现需要解释的词语,生解释;师点击需要翻译的句子,生翻译,其余学生及时核对,教师点拨。(翻译句子时使用活动模板,提高挑战能力,并在拖拽出示答案时使用创作笔和文字的组合功能,便于学生立即核对)
(五)赏雪之奇景
师过渡:张岱曾在《<西湖梦寻>序》里写下这样的文字:“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未尝一日别余也。”那么在张岱的笔下西湖到底有着怎样奇异的景色呢?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西湖雪后奇景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生:“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而已。”
师:指名读,其他生闭上眼睛想象,并简要谈谈自己看到了一幅怎样的雪景。然后具体落实到每一句上面,说说景物各自所具有的特点。
生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
师播放课件,展示几张雾凇的图片,学生谈其特点。
一生上黑板直接作画:“天与云与山与水……两三粒而已。”其余学生观察并谈景物特点和感受。
师及时点拨,引出白描的写作手法,可用于写景、写人,并举例介绍。
(使用屏幕遮盖功能,创作笔和文字的组合功能并拖拽出示,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出示图片使用了无限克隆程序、插入空白页让学生直接作画,形象直观又激发其学习兴趣。)
(六)品痴人之趣
(出示问题时使用图形里的文本框功能和问号图标,清晰直观,激发学生的思考。解析痴人之趣时使用淡入、拖拽、屏幕遮盖、图形和线的功能,层层深入,便于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师过渡:俗话说:“雨洗尘,雪净神。”张岱看雪看出了自己的一种境界。请从文中找出最能评价作者性情的一个字。
1.“痴”在何处?
同时,师补充资料介绍金陵、《<陶庵梦忆>序》《自为墓志铭》的内容,深入体会作者追思故国的淡淡愁绪。
2.说说“我由张岱之痴想到了……”。(提示:文学、历史上怀有痴心的文人志士)(使用图形里的标题栏功能,凸显问题,激发学生的联想。)
生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七)课堂总结
西湖记
满篇皆梦语,一行愁思泪。
都云张岱痴,谁解其中味?
生齐读、思考,师总结全文,以一副对联作结。(使用淡入功能,加强学生印象,引起思考和注意)
(八)作业布置
1.课外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并互相交流。
2.課外阅读柳宗元的《江雪》,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的不同。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