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学科文化建设背景下的课堂建构探讨

2017-07-29朱敏红

青年时代 2017年18期
关键词:课堂建构物理学科文化素养

朱敏红

摘 要:从长远来看,教学决不能止于知识,人的发展更不限于掌握知识,构建以尊重与包容、对话与合作、探究与创生为核心要义的课堂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物理学科;文化素养;课堂建构

本年度学校申请了2015年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常规课题课题:高考改革趋势下中学学科文化建设的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让我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去反思物理的教学。2010年物理新课程标准从“双基”走向“三维目标”,这其中既有量变也有质变,量变就是从“一维(双基)”到“三维”,质变就是强调学生的发展是三维的整合的结果,显然,三维目标之于双基既有继承更有超越。即便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一言堂”中不外增加了多媒体的手段,教师对教学流程的把握,因PPT而变得准确无误,学生的思维也因为教学案而變得定向和片断。媒介、教学手段、材料的知识变成了教学的目的,知识被绝对化了,教育成了“为了知识的教育”。对于农村校的我们面对的是大部分学困生,于是最终课堂上还是走向枯燥无味,教师和学生而成为知识的奴隶。师生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并不少,然而获得的并不多。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来的东西。”遗忘掉的东西就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而剩下来的就是所谓的能力品格(素养)。这种品格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情境时,综合应用学科的知识、观念与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从长远来看,教学决不能止于知识,人的发展更不限于掌握知识,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人的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人的素养的提升,从教育思想的角度讲,我们要把“为了知识的教育”转化成为“通过知识获得教育”,知识是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文化资源和精神养料。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呢?课堂是我们教育的主要基地,我觉得我的课堂该有所改变,使之成为一种更为完满的课堂生活的动态生成过程,师生关系达到“交织的”、“共存的”、“共生的”。这样课堂的建构需要主要以下几个要件。

一、尊重与包容

“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这正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布的新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所倡导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的知识、兴趣、审美观、价值观、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基础、表达能力以及反应速度等方面的差别。而尊重的本质在于包容,“异见”包容、包容错误,智慧的物理教师应当抓住学生课堂上反映出来的“异”处做文章,让学生获得提升的机会。

例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实验中,在实验操作中增大拉力,一个调皮的学生觉得好玩把钩码挂成长条,导致钩码随小车运动依次到达地面。结束后对实验点评,我对该组的实验情况做了介绍,同时并提出问题:

1.这个实验操作中,小车受力是否恒定?小车受到的力等于钩码的重力?(挂上的钩码过多,可能无法保证钩码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投影该组实验中的纸带。由打点数据可判断小车做什么运动?当力减少到零时,小车做什么运动?

进而要求他们去探究一个问题:力减少时物体的速度也减小吗?在讨论分析中学生处于兴奋期,而刚才的调皮鬼自己提出设计的方案:用橡皮筋拉伸后牵引小车运动,也可以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知识意义建构与呈现上的差异、身心发展上的快慢乃至职业生涯发展取向上的不同,都需要给予最大值的悦纳。在课堂中学生学会自我体悟、反省并解决错误,在批判性思维中建起的知识大厦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二、探究与创生

教师在与学生的课堂交往中要有意识地由知识传授转化为过程体验、方法引领、情感愉悦,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从单纯的接受书本知识转化为对个体的智慧启迪, 质疑问难,不断精进,进入“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更好的教”的境界,这是开放体系下知识传授的本真转变,也是主体间性课堂文化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之法。

物理实验是探究与创生最好的形式。物理课的特点就在于“物”和“理”。“物”即事实证据,以实验为基础;“理”即理性思维,要以思维为中心。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物理实验离不开理性思维的引导和支持,因此我们要坚持物理实验与思维同步并进,精心地、科学地对原有的实验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展与补充。例如: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中,可以要求学生对实验误差分析并提出问题:在大多实验分析中,空气阻力经常会影响到测量值。本实验中空气阻力的存在是否会影响到重力加速度的测定?(单摆的周期由单摆本身决定,运动的快慢、振幅都不会让单摆的周期发生变化。)再例如:在研究自由落体的运动,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也可测出重力加速度,请评价下哪种测量方法更好?(空气阻力会影响物理的下落,导致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这是系统误差无法避免;而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空气阻力不构成影响,只存在测量上的偶然误差。因此后者更好。)

实验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和判断,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做”中让学生手脑并用,行知共生,使知识内化为创造能力,过段时间学生可能忘掉某实验,而在实验中培养起来的探究与创生品质将使学生长久受益。

三、结束语

课堂作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世界,尊重与包容让课堂充盈平等温馨的“空气”,以知识载体对话合作,在“物”的世界中探究并得以创生,使学生学会物理知识、养成物理思维、掌握实验方法、坚定科学信念,提升科学与人文素养的过程,这就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解世雄.物理文化简论[J]科学研究,1998.(3)26-30.

[2]余灵灵.哈贝马斯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3]冯建军.以主体间性重构教育过程[J]南京师大学报,2005.(4)88.

[4]教学论新编.1991年版.

猜你喜欢

课堂建构物理学科文化素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情感与生态的有效性探索
依托“概念认知”过程构建“数学内涵”课堂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新探
关于物理学科探究模式的探索
试论物理教学中创新力的培养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