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错位发展的高职高专涉外方向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
2017-07-29田维维
田维维
摘 要: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以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为例,探讨了我校会计(涉外)专业如何依托学校的办学特色,整合资源,错位发展,重新构建了涉外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高职高专;涉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会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专业同质性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精准,教学内容未体现出高职高专特色,在学科体系与实践环节上表现出单一的技能加复杂式课程设置,专业同质性强,未能真正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特色。
二是岗位适应能力弱。高职会计教育体系正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但是学生毕业后一般都要用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本岗位工作,并不能做到无缝对接,零距离顶岗。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即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三是就业对口率不高。随着近年来的扩招,很多院校大量招收会计专业学生,每年给就业造成了很大压力。同时,很多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得并不牢固,功底不扎实、实际工作经验欠缺,应变能力不强,导致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不高。
二、错位发展的高职高专涉外方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
(一)整合资源,错位发展
一是设置专业的区隔度。我院在国际贸易专业上有着自身的优势,会计专业通过开设相关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专业课,使会计(涉外)专业立足外贸行业,依托我院传统的行业办学优势,突出“外贸、外语;商务、服务”的办学特色,以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够综合运用外语外贸工具、精通涉外业务核算、具备较好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高素质技能型涉外企业会计人才为目标。
二是加强专业的实操能力。企业既希望会计人员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知识,又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实际操作能力。我校主动服务于安徽省外贸行业经济的发展和“长三角”地区国际商务事业的繁荣,与安徽省商务厅、安徽省进出口商会、安徽省外经贸企业协会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机制,行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指导涉外企业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建立行业专业标准,参与人才培养工作评价,形成鲜明的行业办学特色。
三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会计专业毕业生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往往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如何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需要大学生个体素质的不断完善、和谐发展。
(二)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重新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不断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础目标下,调整相关课程的设置,保留相关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课程,强化外贸会计课程的重要性,增加的实训课程。
二是结合岗位需求构建外贸知识体系。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我校会计专业学生主要是面向各类外向型企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出纳、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其他相关的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懂得一定的外贸知识,应对就业后的岗位需求。
三是拓展实践资源强化实践育人体系。会计专业的校内专业综合实训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模块化职业技能训练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在企业完成。充分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起来,完成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一方面不断完善会计模拟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保证校内实习质量,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增加学生到校外外贸企业的社会实践的機会,加大与外部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的交流合作的力度,力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是深化素质训练打造持续发展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扩大了选修教学内容,一个专业除其主干课程以外,允许会计专业学生对课程选择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设置体现学生个性发展以及扩大知识面方面的课程,采用讲座、选修、自修等多种形式安排。在教学过程方面,任课教师应有意识引领、提倡学生锻炼全面培养各项专业基础能力,同时有意识地添加课本以外对增强学生能力有帮助的内容。
五是依托双师队伍优化师资队伍体系。注重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术梯队建设;注重“双师型”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和提倡教师通过不同渠道进行业务进修;聘请专家定期进行培训,以弥补年轻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总之努力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范莹莹,刘铮.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视阔[J].经济研究导刊,2011(8):255.
[2]张培荣. 信息化背景下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的建设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4(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