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碱地区发展光伏农业的意义与思路

2017-07-29何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农业生产意义建议

何勇

摘要 本文分析了盐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困难与瓶颈,阐述了盐碱地区发展光伏农业的意义,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盐碱地区发展光伏农业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盐碱地区;光伏农业;农业生产;意义;建议

中图分类号 S214;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172-02

光伏农业是将太阳能发电组件与农业设施、农业种养殖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棚顶发电、棚下种养殖的低碳节能新型产业模式,光伏农业不改变土地性质,可促进农业和光伏产业的综合发展,一方面可利用太阳能资源生产出清洁绿色能源,将能源送到田间地头,使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养殖、渔业、水利灌溉、病虫害防治、农业动力提供等诸多农业生产领域;另一方面光伏农业可结合现代农业科技和新能源技术,将农场变工厂、田间变车间,也可有效解决光伏产业的困境,对中国农业产业的转型与提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光伏农业产业模式一经问世,在世界各地得到快速发展,在我国也呈现爆发式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国光伏农业电站装机容量不到1 MW,截至2014年3月,中国光伏农业大棚、渔光互补水产养殖、光伏畜禽养殖大棚等项目已超过400个,2014年1—7月,正在建设或已签约拟建的光伏农业项目超过2 GW。相关研究机构预测,到2018年,中国农业光伏电站年装机容量将达到3.26 GW,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12.416 GW。

1 盐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困难与瓶颈

盐碱地是指土壤含有一定量的盐碱成分,对农作物及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的土地。一般按照土壤含盐量的多少,可以将盐碱地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含盐量分别为1.0~3.0、3.0~6.0、>6.0 g/kg。

土壤盐渍化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全球100多个国家面临盐渍化的困扰与挑战,全球陆地面积的10%、约9.55亿hm2为盐渍化土地。中国盐渍化日趋严重,全国约有9 913万hm2的盐碱土地,主要分布在甘肃、宁夏、新疆等西北地区,由于水资源缺乏、灌溉不合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作物品种单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等诸多因素,造成这些地区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偏低,个别地区农作物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盐渍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可耕性降低,沙化、荒漠化趋势日益严重,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重大影响[1]。

长期以来,我国针对盐碱地农业生产采取的主要应对与改良措施是大水漫灌洗盐、挖排碱沟、机械深翻、换土、化学改良等,短期效果明显。但长期采用这些方法,一方面会造成投资大、费工费力、维护管理成本高、水资源浪费严重,以及土壤微生物环境、有效成分及团粒结构被破坏等负面问题;另一方面,盐碱地区浅水井含盐量都很高,无法用于常规农业生产灌溉,需要加大投资打深水井或修建沟渠、引水管,引入可用河水用于作物灌溉,也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与难度。

近几年,少数地区采用以种植耐盐碱植物为主并结合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的新型现代改良技术,虽然能够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但投资周期长、见效慢,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与产业支撑,并需要长期不懈的投资与努力,推广面积有限,不能大范围解决根本性问题。

2 盐碱地区发展光伏农业的意义

盐碱地因其固有的土壤环境特性,发展农业生产存在一定的挑战与困难,但其庞大的存有面积对我国农牧业生产、国家农用土地规划、粮油食品产区分布、地区经济平衡发展都存在巨大的影响力,如果能够通过先进科技与产业模式的引入、创新,将盐碱地的潜能发挥出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对我国农业与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2]。光伏农业产业因国家土地政策的限制与约束,不能占用基本农田,只能使用一般农田、荒地、未利用地等低产低效农地。如果能将光伏农业项目引入盐碱地区,不仅可以将低产低效盐碱地有效利用,同时借助太阳能发电的有力支撑,吸收、采用现代农业科技与管理手段,可大幅推进盐碱地的利用效能与潜在价值的开发,使2个产业相互支撑、互补,形成发展合力,将对中国1.2亿hm2基本农田土地红线的维护、对国家粮油副食安全与战略保障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同时,多数盐碱地区都属贫困地区,在这些地区发展光伏农业,在开发利用盐碱地的同时,能有效带动地方经济,促进当地经济结构优化转型,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降低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扶贫工作压力。

3 盐碱地区发展光伏农业的思路与建议

为了科学有效地利用盐碱土地,开发盐碱地的价值潜能,推进盐碱地与光伏农业产业结合的健康发展,需要充分研究、了解盐碱土地以及光伏农业设施的特性,引入现代农业技术与管理手段,同时,采取综合高效的运营管理模式,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样才能克服盐碱地与光伏农业设施的固有短板与不利因素,激活盐碱地的潜在价值,真正达到“1+1>2”的产业融合效果[3]。

笔者认为,在盐碱地区发展光伏农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应采取科学、环保、生态的综合改良方式,长期逐步改良,提升盐碱土的特性,从基础环境上利于农牧业的发展。二是应充分利用、发挥光伏农业大棚等农业设施的优势与特性,坚定不移地推进盐碱地与光伏农业结合产业的持续发展,如农光互补的无土栽培生产、牧光互补的畜牧养殖,甚至渔光互补的水产养殖等形式。三是全面引入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与信息化管理技术,将生产各环节标准化、优化,通过科技手段,全面克服与规避盐碱地发展光伏农业生产的短板与不利因素。四是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生产运营管理模式,要以项目地经济发展、人文、环境情况,项目本身生产内容与特点、产业链不同生产环节为基础,灵活开展自营生产,委托合作社、其他农业公司、农户的外包订单生产,企业内部承包等多种生产形式,特别是在不能完全标准化、量化的环节要采取有效的生产与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参与方的优势,激发、调动各方能动性[4]。五是要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要注重品牌营销,将休闲农业、工业观光、科普教育、科技研发、民俗文化等内容纳入项目综合发展规划。六是要充分利用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对农业及清洁能源产业的优惠政策与补贴资金支持,特别是在项目发展的初期,广泛寻求各方支持。

光伏农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模式,光伏与农业的结合还处于不断的探索发展之中,因而盐碱地光伏农业发展必将是一个长期、艰难的历程。对未来盐碱地光伏农业的发展,笔者有以下建议。第一,建议国家有关部委牵头组织各学科从战略层面上系统性地研究盐碱地生态、高效、低成本的综合改良技术及光伏农业综合开发与运营技术,同时,做好盐碱光伏农业产业顶层设计与理论研究工作,引导盐碱地区光伏农业在我国的有序良性发展。第二,国家及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与支持光伏农业发展,在政策、资金、补贴、产业引导等方面给予倾斜,吸引、调动企业、农户及社会资金参与盐碱地区光伏农业的开发、生产与运营,推动盐碱地区光伏农业的健康发展。第三,建议相关企业走出去,学习吸收其他国家先进可行的盐碱改良及相关配套农业生产技术,结合自身项目环境与条件,研究、探索、制定符合自身企业情况的相关技术与发展模式。

盐碱地区发展光伏农业是个新兴的课题,依靠单一的方式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需要多学科、系统性的技术方案与支撑,需要国家相关部委、各级政府、企业、农户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也需要管理者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与生产需求,研究制订有针对性的技术生产与管理方案,并在实际实施与应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与提升。

4 参考文献

[1] 房裕东,黄绍华,秦树香,等.光伏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长江蔬菜,2015(18):35-40.

[2] 郭世乾,崔增团,傅亲民.甘肃省盐碱地现状及治理思路与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4):75-79.

[3] 姚荣江,杨劲松,刘广明.东北地区盐碱土特征及其农业生物治理[J].土壤,2006(3):256-262.

[4] 劉小京,田魁祥.环渤海盐碱地区农业资源分布特征与农业持续发展模式初探[J].生态农业研究,2000(4):69-72.

猜你喜欢

农业生产意义建议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三代人的建议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