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花蚜虫生态控制和化学防治措施

2017-07-29禹淑梅张海芝柳运民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化学防治蚜虫棉花

禹淑梅+张海芝+柳运民

摘要 本文阐述了以生态控制和化学防治有效防治棉花蚜虫的措施。生态控制包括合理间作套种、选择抗蚜虫品种、越冬防治、合理施肥;化学防治兼顾药剂选择、防治指标、施药技术3个方面,以期为棉花蚜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棉花;蚜虫;生态调控;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6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126-01

蚜虫俗称腻虫或蜜虫,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胸喙亚目(Stemorhyncha),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热带地区分布很少。棉花蚜虫是棉花上的主要虫害,成、若蚜吸食叶片、茎杆、嫩头和嫩穗汁液,喜在苗期为害棉株。

由于2016年暖冬,导致棉花蚜虫死亡率低、越冬卵量多、孵化率高,越冬虫口基数较大,若不采取有力措施开展蚜虫防治,势必造成棉花严重减产。因此,棉花蚜虫的防治,应结合其发生特点,以生态控制的方法,结合化学药剂防治,达到控制棉花蚜虫的目的。

1 棉花蚜虫发生特点

1.1 蚜虫生活习性

在河南地区,蚜虫通常于3月在越冬寄主上越冬卵孵化为干母,孤雌生殖2~3代,产生有翅胎生雌蚜。4月下旬迁入棉田繁殖危害,5月下旬至6月上旬现蕾以前为害棉苗;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害蕾铃。10月中下旬棉株衰老,迁回越冬寄主上在芽腋处雄雌交配产卵越冬。

1.2 蚜虫危害特点

蚜虫主要集中在嫩尖、棉叶背面吸食汁液,造成棉叶卷缩,影响棉株正常生长。棉花苗蚜发生最适温度为18~25 ℃,特别是雨后升温,非常适宜苗蚜发生,苗蚜有偏重发生的可能。伏蚜具有繁殖速度快、发生量大、暴发危害性大的特点,防治不及时,易造成蕾铃大量脱落。

2 生态控制

从棉花生长的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根据棉花蚜虫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采用多种生态控制措施防治棉花蚜虫。

2.1 合理间作套种,营造有利于天敌的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间作套种作物,增加天敌食料和天敌庇护场所,优化生态环境,提高天敌对蚜虫的控制效能,最终达到持续控制蚜虫的目标。赵 敏等研究表明[1],棉花间作油菜或柽麻对天敌有一定的诱集作用,其中瓢虫发生时间早且数量多,可有效控制棉花苗期蚜虫的发生,棉花间作油菜的第2次高峰期虫口数量只有对照的1/3,棉花间作柽麻无第2 次高峰期,间作棉田天敌对蚜虫有一定的防效。张海芝等[2]研究发现,棉花与毛豆以5∶1比例间作,对天敌引诱作用和棉花蚜控制效果非常显著。麦棉套种,小麦具有阻碍有翅棉蚜迁飞扩展的屏障作用,并且在小麦收获期间,可使瓢虫等棉蚜天敌顺利转移到棉田,从而有效抑制棉蚜危害。棉田间作套种增强了棉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天敌与蚜虫生物链的形成,增加了天敌控制蚜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可减轻蚜虫危害。

2.2 选择抗蚜虫品种,降低蚜虫繁殖率

在相同条件下,蚜虫对抗性品种的危害较轻。品种的抗蚜性是多种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棉花抗蚜品种有形态抗蚜和生物抗蚜,形态抗蚜的特征是叶背茸毛浓密,影响蚜虫的安定取食,繁殖量降低。生物抗蚜,如品种叶片的蜡质含量越高,抗蚜性越强;游离棉酚和可溶性糖含量越高,抗蚜程度越强;氨基酸中的谷氨酸含量越高,抗蚜性也越强[3]。

2.3 越冬防治,减少蚜蟲基数

越冬防治是控制蚜虫的有效措施。在冬季或早春把棉田根茬、残株、枯枝、落叶等病残体收集起来,集中烧毁、沤肥或深埋,并对周边蚜虫寄主杂草进行铲除或喷药处理,破坏蚜虫的“庇护所”,可有效降低越冬蚜虫基数。此外,深耕冬灌是有效的防治措施,深耕能恶化蚜虫生活环境,消灭越冬蚜虫,减少越冬虫源;耕后冬灌,能冻死一部分越冬蚜虫。

2.4 合理施肥,改善棉花生长环境

合理施用氮肥,增施腐熟有机肥,可促进棉花稳健生长,提高抗病抗虫能力,抑制棉蚜的发生、发展。蚜虫喜食碳水化合物,氮肥施用过量,易致使蚜虫聚集,造成严重危害。多数研究表明[4-6],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叶中可溶性氨基酸的含量增加,更加利于蚜虫的生长繁殖,蚜虫种群数量也随之增加。多年多点研究表明,不同土壤棉田的最佳氮肥施量分别为:砂壤土157.5~225.0 kg/hm2;壤土187.5~270.8 kg/hm2;黏土190.7~304.5 kg/hm2。氮肥过多易导致棉花生长柔嫩、田间郁闭,有利于棉蚜的发生。

3 化学防治

在棉花蚜虫发生严重的年份,要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化学农药具有使用方便、见效快的特点,能在短时间内控制蚜虫的暴发,减轻危害。

3.1 药剂选择

由于蚜虫多在棉叶背面直接取食,触杀性杀虫剂很难防治蚜虫,内吸性杀虫剂虽然可以大量杀虫,但也会杀灭棉田益虫,而且棉蚜易产生抗性而降低防效。因此,棉花蚜虫的防治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选择作用机理不同的药剂混用或轮用,有效防治蚜虫和减缓蚜虫产生抗性,选择对天敌无害或无大害却可以有效杀死蚜虫的适宜施用浓度。

化学农药有内吸性、触杀性两大类,常用药剂包括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新烟碱类等。施药时加入有机硅、植物油等助剂可增加防治效果,同时选择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快速降低蚜虫密度,避免天敌活跃期施药,发挥天敌在施药后的生物持续控蚜作用,达到安全、增产、增收的要求。

3.2 防治指标

苗蚜防治指标为一至三叶期蚜量200头/百株或卷叶株率5%~10%,四至七叶期卷叶株率10%~18%;伏蚜平均单株上部、中部、下部3叶蚜量150~200头。按防治指标及时防治,既能减少次数、降低防治成本,又能保证棉花产量不受蚜害影响。尽量在蚜虫发生处于点片危害阶段,进行局部针对性喷雾,避免大面积用药。

3.3 施药方法

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苗蚜危害高峰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是伏蚜猖撅危害期。①防治棉苗蚜,施70%艾美乐 75 g/hm2,兑水450 kg/hm2喷施。②防治伏蚜,用70%艾美乐150 g/hm2,兑水450 kg/hm2喷雾;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 g/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施;或用1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50 g/hm2+2%阿维菌素225 mL/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施。喷雾时以棉苗心叶为重点,并注意翻转喷头喷施叶背。

4 结语

蚜虫对棉花的危害较大、防治难,传统的化学防治导致田间益虫与害虫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棉蚜抗药性提高、用药量增加,进一步加剧对环境的破坏。文章基于蚜虫的生物学特性、环境因素以及防治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建议合理利用生态调控手段,如合理间作、选育抗蚜品种、越冬防治、合理施肥等,结合化学防治以达到防治棉蚜、保护环境的效果。

5 参考文献

[1] 赵敏,米青荣.棉田间作绿肥对棉花苗期主要害虫和天敌消长的影响[J].中国棉花,2002,29(7):10-11.

[2] 张海芝,马威,王桂英,等.棉花毛豆套作效益及栽培技术研究[J].作物杂志,2003(6):33-34.

[3] 芦屹,王佩玲,刘冰,等.新疆棉花主栽品种的抗蚜性及其机制研究[J].棉花学报,2009,21(1):57-63.

[4] 李进步,方丽平.棉花抗蚜性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J].植物保护,2008,34(2):28 -30.

[5] 刘顺,王益之.施氮量对棉花和棉蚜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0,13(3):55 -57.

[6] 辛苗,杜相革,朱晓清.不同氮水平对黄瓜蚜虫生长发育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0(5 ):408-412.

猜你喜欢

化学防治蚜虫棉花
棉花是花吗?
蚜虫婆婆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雪白的棉花堡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