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曲纹紫灰蝶的危害及防治研究
2017-07-29余志祥邓晓燕杨永琼
余志祥+邓晓燕+杨永琼
摘要 本文研究了在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专一取食攀枝花苏铁叶片造成危害的曲纹紫灰蝶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结果表明,毒死蜱1 200倍液可全部杀死曲纹紫灰蝶幼虫,防效较好。
关键词 攀枝花苏铁;曲纹紫灰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防治;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 S4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117-02
Abstract Morphological features,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methods of Chilades pandava were studied,which fed exclusively on the foliage of Cycas panzhihuaensis L.Zhou et S.Y.Yang in Sichuan Panzhihua Cycas National Nature Reserv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lorpyrifos 1 200 times liquid could kill all the larvae of Chilades pandava.Its control effect was better.
Key words Cycas panzhihuaensis L. Zhou et S.Y.Yang;Chilades pandava;morphological feature;biologyical characteristic;control;Sichuan Panzhihua Cycas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蘇铁类植物在距今2.7亿年前的地质时期广布全球,形成当时地球上重要的植物群。目前,地球上仅幸存少数苏铁[1],属孑遗物种,含有丰富的遗传信息,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2]。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 L.Zhou et S.Y.Yang)是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金沙江流域发现的新种[3-4],是经过第四纪冰川浩劫遗留在金沙江河谷最为古老的种子植物,对于研究我国横断山脉植物区系的发生和发展、古生物、古生态、古气候、古地质、古地理和种子植物的起源演化均具有重要价值。攀枝花苏铁的染色体与其他种不同,是一个新的类型,外部形态也与其他种存在显著差异[5]。
曲纹紫灰蝶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灰蝶科(Lyc-aenidae)紫灰蝶属(Chilades)[6],以幼虫群集于新叶上危害,以致羽叶刚抽出即已被取食,最后只剩残缺不全的叶轴,或叶柄中空干枯,严重影响苏铁的生长和观赏价值。2006年4月,在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内首次发现曲纹紫灰蝶幼虫,该幼虫取食攀枝花苏铁嫩叶造成危害。
近年来,曲纹紫灰蝶以幼虫啃食攀枝花苏铁新抽嫩叶叶肉,具有群集危害的特性,1株攀枝花苏铁上幼虫量多达134头。受害轻的攀枝花苏铁植株,羽叶端部枯黄;受害重的植株,羽叶全部枯黄,甚至整轮叶片死亡,但未发现幼虫为害老叶的情况。在攀枝花苏铁初花期,幼虫还取食雄花,致使雄花发育受阻,影响攀枝花苏铁正常繁殖。幼虫老熟后在植株茎顶部或叶柄基部吐丝固定虫体化蛹。为减少该虫在保护区暴发成灾的几率,确保攀枝花苏铁不被大面积危害,从2009 年以来,保护区管理局进行曲纹紫灰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专题研究,并进行防治试验,取得一定成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野外观察
3月下旬,在保护区科普区攀枝花苏铁分布相对集中地块的不同方位选取带卵攀枝花苏铁10株,将整株套上300目尼龙纱网袋,扎紧袋口,每天早、中、晚进行1次调查,记录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危害情况;结合保护区巡山守护,全年在保护区攀枝花苏铁分布区域调查曲纹紫灰蝶发生、危害情况。
1.2 防治研究
1.2.1 防治时间选择。根据曲纹紫灰蝶危害特点,在曲纹紫灰蝶危害严重的3月下旬、7月下旬进行防治试验。
1.2.2 防治地点选择。试验在保护区科普区进行。此处一是符合国家关于自然保护区的相关管理规定,可开展科学试验;二是山体坡度相对平缓;三是保护区管理局修建有环山科普便道,道路通达条件好,试验相对容易。以内环山科普便道上、下便道为界,左侧便道以左为第一试验区域,左、右便道内为第二试验区域,右便道以右为第三试验区域。
1.2.3 防治药物选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条例》中关于病虫害防治规定及曲纹紫灰蝶幼虫特性、防治资料,此次防治试验选择0.3%苦参碱水剂、苏云金杆菌粉剂、毒死蜱3种药物进行对比。其中,0.3%苦参碱水剂为天然植物性药物,对人畜低毒,药效期长,持效期10~15 d,杀虫、杀螨,且对真菌有一定的抑制或灭杀作用;苏云金杆菌粉剂属微生物杀虫剂,为无公害生物杀虫剂,对猪、禽、鸟、鱼、蜂的急性和慢性饲喂养试验未见不正常现象,对家蚕敏感,可用于农业和林业,对鳞翅目害虫和松毛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毒死蜱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属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熏蒸三重作用,对多种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均具有较好防效,无内吸作用,保障农产品、消费者的安全,适用于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的生产。
1.2.4 防治实施过程。2015年3月18—24日,保护区管理局组织人员在第一试验区曲纹紫灰蝶幼虫发生地从上而下喷洒0.3%苦参碱水剂400倍液、500倍液、600倍液;在第二试验区曲纹紫灰蝶幼虫发生地从上而下喷洒苏云金杆菌粉剂1 000倍液、1 200倍液、1 400倍液;在第三试验区曲纹紫灰蝶幼虫发生地从上而下喷洒毒死蜱1 000倍液、1 200倍液、1 400倍液。
2 结果与分析
2.1 曲纹紫灰蝶形态特征
2.1.1 卵。圆形,略扁,白色,直径0.3~0.5 mm,表面粗糙有刻点和网纹。
2.1.2 幼虫。无足,蛞蝓形,体扁,前后薄而中间厚,老熟幼虫长9~13 mm、宽3~4 mm,体色呈黄色,略带淡红色。
2.1.3 蛹。体粗短,呈长椭圆形,长7~12 mm,宽3~4 mm;胸腹部分界明显;腹部较肥胖,端部较圆钝,在蛹后期腹部各体节背面中间和两侧有褐色斑纹,体色由黄色变深褐色。
2.1.4 成虫。体长8~12 mm,翅展26~32 mm;触角棒状,各节基部白色;胸部黑色具蓝紫色鳞片;腹部黑色;前后翅正面近基部蓝紫色,前翅正面灰褐色、无明显斑纹;后翅燕尾端部白色,正面外缘有2列新月形白斑,近后缘有1个橙黄色新月形斑;前后翅反面灰褐色,均有白色新月形斑,后翅反面前缘近基部处有3个圆形黑斑,外缘后端有1个较大的圆形黑斑,斑之内侧有1个橙黄色新月形斑。
2.2 曲纹紫灰蝶生物学特性
2.2.1 生活史。该虫属于完全变态,完成1个世代需28~36 d。卵期为4~6 d,幼虫期为13~16 d,蛹期为6~8 d,成虫寿命5~7 d。曲纹紫灰蝶在保护区1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严重,每逢攀枝花苏铁新梢抽出就是幼虫危害盛期。第1代幼虫于3月中旬至4月中旬在嫩梢上危害,也在雄球花上危害,且危害严重;7—9月的4、5代危害最严重,此时攀枝花地区进入雨季,攀枝花苏铁迎来抽发新叶高峰期;幼虫为害攀枝花苏铁刚抽发的新梢,群集在叶背啃食刚抽出的嫩叶或咬断小叶,边食边将虫粪散落在叶片和头茎上。曲纹紫灰蝶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及生命力,在营养缺乏时,仍能正常化蛹、羽化,羽化出的成虫也能正常繁殖。
2.2.2 生活习性 。①羽化:蛹期经过激烈的分化,发育成蝶后破蛹壳而出。雌雄两性羽化在上午为盛,成虫刚羽化时翅膀软弱而皱折,悬吊于蛹壳上或附着物上,1~2 h后,待翅膀变硬后就开始振翅飞翔。②活动、取食:成虫喜欢在向阳开阔的地方飞舞,飞翔能力强。有接近地面活动的习性,活跃在距地面1~2 m的地方。全天可见成虫在攀枝花苏铁密集区活动,8:00—10:00为活动盛期,以附近的蟛蜞菊等开花植物为蜜源。③交配、产卵:曲纹紫灰蝶成虫羽化后的次日即可产卵,交配和产卵多半在晴天的10:00—16:00。卵散产,多产在拳卷羽叶上或未革质化的羽片上,偶尔产在植株茎部的鳞叶上。④孵化:初产卵颜色为淡绿色,与攀枝花苏铁嫩芽、新叶颜色相近,将孵化时色深。初孵幼虫将卵精孔区咬破,直接啃食嫩叶叶肉或幼茎。⑤取食:幼虫孵化1 h后开始取食,初孵幼虫为淡绿色,老熟幼虫为红色。幼虫4龄,3龄开始食量大增。⑥各龄期幼虫体长、头宽值见表1。化蛹:老熟幼虫通常化蛹于攀枝花苏铁羽叶基部或鳞叶间缝隙上,也有在老的羽叶或植株附近土表上化蛹的现象。停食2~3 d后陆续化蛹,蛹期8 d,羽化率87.5%。⑦越冬:曲纹紫灰蝶以蛹越冬,主要附着在攀枝花羽叶基部或鳞叶间缝隙上,也有在植株附近土表、枯枝落叶下越冬的现象。
2.3 防治成效
由表2可知,0.3%苦参碱水剂喷雾防治后曲纹紫灰蝶幼虫24 h内即出现大量死亡,到第2天趋于稳定,药品防治指示浓度防治效果接近,但浓度高的起效較快。苏云金杆菌粉剂喷雾防治后曲纹紫灰蝶幼虫24 h内即出现大量死亡,第2天增辐较大,第3天趋于稳定,药品防治指示浓度防治效果接近,但浓度高的起效较快。毒死蜱喷雾防治后曲纹紫灰蝶幼虫24 h内即出现大量死亡,第2天趋于稳定,药品防治指示浓度低的防治效果略差,浓度中等和浓度高的能全部杀死曲纹紫灰蝶幼虫。
0.3%苦参碱水剂、苏云金杆菌粉剂、毒死蜱都能对曲纹紫灰蝶幼虫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其中,毒死蜱能全部杀死曲纹紫灰蝶幼虫,且防治时效更快,为曲纹紫灰蝶幼虫防治效果最佳药剂,防治浓度选择1 200倍液能较好满足防治需求。
3 结论与讨论
3.1 保护区内曲纹紫灰蝶多发原因
3.1.1 气候适宜、食源丰富导致虫害严重。保护区地处金沙江下游河谷,气候干燥炎热,海拔1 500 m以下属南亚热带半干旱气侯,全年无冬季,夏季长达190 d以上,年均温21 ℃,最热月均温(5月)27.6 ℃,最冷月(12月)均温13.0 ℃;保护区内有攀枝花苏铁38.5万株,其中成年树21.6万株、幼树2.3万株、幼苗14.5万株。在特有的干热河谷气候条件下,适宜曲纹紫灰蝶生长发育的气温和丰富的食源,使得曲纹紫灰蝶数量多,且世代交替重叠性强。
3.1.2 自繁能力强、天敌缺失易导致虫害暴发。曲纹紫灰蝶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雌成虫最多可产卵100余粒,在缺乏营养时,虫体虽然发育小些,但仍能正常化蛹、羽化,羽化的成虫还能正常交配、产卵。在保护区观察,曲纹紫灰蝶天敌很少,未发现蜂寄生现象,捕食性画眉、麻雀等也很少,偶见蚂蚁跟在曲纹紫灰蝶幼虫身后,主要取食曲纹紫灰蝶从腹部背腺中分泌出的蜜质物,不取食曲纹紫灰蝶幼虫。
3.1.3 山高坡陡、世代交替导致防治困难。保护区横断山南段高山峡谷的一部分,区内沟壑纵横、山高谷深,纵列“鸡爪梁子”众多,人工防治难度大。曲纹紫灰蝶世代交替严重,繁殖盛期基本都有卵、成虫、蛹、幼虫同时存在,且卵和幼虫多隐藏于苏铁羽叶的背面而不易被发现,常常会错过最佳防治时期。
3.2 保护区内曲纹紫灰蝶防治措施
3.2.1 及时控制虫害。曲纹紫灰蝶1~2龄幼虫虫体小,藏匿于卷曲成条发状的嫩叶内,啃食表皮的叶肉,留下一层表皮,危害症状不明显,不易察觉,给初期防治带来困难,往往防治不彻底。当容易发现时,虫体已长大,对攀枝花苏铁已造成严重危害,此时防治已经为时过晚。因此,结合曲纹紫灰蝶幼虫特性,加强虫害初期调查,确保防治无死角。
3.2.2 反复多次防治。由于曲纹紫灰蝶的卵和幼虫多隐藏在攀枝花苏铁羽叶背面不易被发现,常常错过防治适期,又由于成虫具有飞翔能力,在施药时段可以飞离施药地区规避药剂影响,且曲纹紫灰蝶世代交替重叠性强,幼虫、卵、成虫、蛹同时存在;加之保护区内攀枝花苏铁资源量大,萌发新叶持续时间长,为曲纹紫灰蝶提供了连续适宜的生活环境,防治难度加大。防治过程中,要勤查勤治,反复多次防治。
3.2.3 调整防治药物。试验显示,毒死蜱1 200倍液浓度即能较好满足防治需求,能全部杀死曲纹紫灰蝶幼虫。实际防治过程中,因大龄幼虫耐药性强于小龄幼虫、多次使用同一药物产生抗药性等原因,在防治过程中,根据虫龄大小可适当加大防治浓度,并适时更换防治药物。
4 参考文献
[1] 管仲天.中国苏铁植物[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6.
[2] 陈家瑞.植物界的大熊猫:苏铁[J].森林与人类,2004,175(12):4-5.
[3] 周林,杨思源,傅立国,等.在四川发现两种新苏铁[J].植物分类学报,1981,19(3):335-338.
[4] 何永华,李朝銮.攀枝花苏铁种群生态地理分布、分布格局及采挖挖历史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9,23(1):23-30.
[5] 杨涤清,朱燮桴.攀枝花苏铁的核型分析[J].植物分类学学报,1985,23(5):352-354.
[6] 薛德乾.曲纹紫灰蝶在福建上饶县的发生及防治[J].植物医生,2005,18(3):25.